“空降兵”为何难落地

时间:2022-08-11 11:20:15

谁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个“文化坎”,谁就是最终的胜者。这就好像是一场“幸存者游戏”,时刻保证自己的速度、效益和安全是生存的重要法则。

“空中飞人”又飞了

回想当初来到用友的时候,何经华仍然心绪难平。“两年前,我是满怀激情来到用友的,我希望用我的经验,来带动用友成功转型,成为一家世界级的软件企业。”

确实,何经华和王文京有着“相见恨晚”的知遇之缘。2002年初,被称为台湾IT界“第一口才”的何经华经常在各种论坛演讲,王文京就是在听完何经华的一次演讲后,对他的能力倾慕不已。王以“三顾茅庐”的精神极力邀请,并说“共同来写一部中国软件史”。这段经历,被传为一段“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

何经华终究是个外来的“台湾和尚”。关于用友内部的人事纷争,他来的时候就有耳闻。王文京为了给何一个良好的做事环境,把合不来的“创业元老”们全都安置在了另外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里任职。何经华为把用友由财务软件厂商向ERP转型,可谓倾尽全力,工作事务极其繁重。因为遭遇流年不利,2004年以来国内ERP厂商的业绩均不太好,产品研发的技术进展也缓慢,用友也不例外。加上何经华台湾职业经理人的做事风格,与民营企业出身的用友文化很难相容,所以,何经华最终成为了一名疲于奔命的“超级销售代表”。一人之力,再大的能量也不可能支撑整个用友集团,“业绩达不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的年纪比较大,快50岁了。用友的工作比较辛苦,常常出差,我今年大概75%的时间都在出差,常常到家换了衣服马上就要走,我想休息。”何经华在当了两年半的“空中CEO”后,终于不堪生理与心理的重负,从用友飞了,飞回了他熟悉的外企。

都是文化惹的祸

国内不仅何经华这样的知名经理人遇到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问题,其实,很多空降到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都会遇到。刚从大型外企跳槽到国内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任总经理的王先生,也是企业文化的“受害者”。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经过努力后到达这些高位,尽管很多人像大浪淘沙一样被踢出局,但正是这种挑战性和竞争性,吸引很多人前赴后继,孜孜以求。王先生进入这家公司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要在三至五年做到集团公司的CEO。这个目标相当明确,也比较宏伟,所以,到任后的几个月,他倾其所有心血,调查民企的实际情况。

他在每个发展阶段作着精确的计划和调整,并不断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向,积极向百万年薪和高层管理职位的人生高点努力。王先生工作思路敏捷,行动迅速,而且考虑问题极为理智客观。他是一个做事积极、果断,喜欢独立工作的人。这些特质都有助于他在新公司开展工作。他运用以前在外企的先进经验,成功整合了公司资源,规范业务运作流程。尽管遇到了很多的阻力,王先生还是显现了足够的胆识和魄力来推行公司的变革和调整。事业部的经营业绩有了明显的提升,经营业绩良好,试用期也即将结束,一切似乎都朝着预定计划前进。在常人眼里,他应该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可是他发现,他与集团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而他觉得自己为公司投入了这么多,却没有得到认可!

任职不到六个月,王先生就想辞职。王先生事业顺利起步的时候,看不出他有丝毫满怀收获的欣喜,更多的却是事业的惆怅和自我疑虑。自己总感觉不太顺心,他很懊丧,想辞职。很多这样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无一例外在成就梦想的路上遇到了种种困惑,要么是他们无法接近目标,要么就是无法长期胜任。难道就这样前功尽弃,放弃梦想吗?对此,该如何解决呢?

实际上的问题是,王先生高度理智的另外一面,即极为关注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属于典型的“事物关注”类型,而较少考虑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即“人物关注”度相对不足。

王先生坦承,他觉得工作应该是每个人都敢闯敢干,大家相互竞争,公司鼓励优胜劣汰,他刻意与同事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然而矛盾就出在了王先生所在的新公司,是一个人际导向为主、讲求宽松和融洽关系的环境。在这样的企业文化里,公司通常要为员工营造和谐的气氛,避免内部的冲突和竞争。现在阻碍王先生成就梦想的最大问题清楚了:他的行为风格与公司的企业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先生此时不应该逃避,不要马上辞职,否则这个问题会影响他以后的职业发展和目标。王先生首先应该做的是改变他的工作思维方式,在理性思考的同时多从对方和感情的角度去考虑,然后再作决策。王先生还要多与同事、下级沟通联络感情,在做事的时候也尽量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快速的商讨取得上下级的同意和理解之后,王先生再进行改革更容易取得实际成果和民心上的支持。王先生又通过咨询师了解了CEO职业发展的路径、企业里很多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行为风格调整等。当王先生离开时,如释重负,因为他不仅明确了自己距离集团公司CEO的差距,而且知道了自己的事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为什么身为“打工皇帝”的何经华和王先生目标设定高远,工作努力还是不开心呢?为什么不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赏呢?这一切都错在了做事的方向上,他们的做事方向首先应该是与企业的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方向比距离更重要。每个高尔夫球手都尽力把球打得更远,这项运动要求几个动作同时进行,高度协调。在此过程中,各种错误都有可能发生。高尔夫教练总是教导说:方向比距离更重要。职业生涯同样如此。

因此,要获得百万年薪或CEO,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能够获得百万年薪或CEO的机会。就像打网球,百万年薪或CEO就像是计分牌。要是眼睛总是盯在计分牌上,谁能把球打好?你应该把计分牌忘在一边,尽可能专心致志地打球。把球盯牢了,用力打到对手的场地上去。我们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年薪多少和职位高低上,而不是放在投入和产生百万年薪或CEO的全过程上,那么,这个人如果失败的话,决不是因为他没有设定高的目标,而是因为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百万数字或CEO位置上。他的眼睛没有能够盯住球。

要是你能够有效地击――不能重复而且有效率的击球,你就会赢得网球比赛。赢了就意味着你能够获得百万年薪或CEO。思考一下,你距离百万年薪还有多远?另外请千万注意,方向比距离更重要!投入比目标更重要!

上一篇:创富妙想4招鲜 下一篇:SOHO一族省钱打印X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