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装腔作势的超A货

时间:2022-08-11 10:51:37

一个《文艺少女速成指南》的帖子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帖子列举了“文艺女青年”的若干典型特征,也就是说,如果你按照这些要点修炼一番,用不了多久,就会让自己至少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一“名副其实”的“文艺女青年”。

比如,“难受”应该称为“纠结”,旅行要叫做“去远方”,走丢了绝对不丢脸,因为那叫“迷失”;比如,在家里走路一定要光脚,有事没事都尽情待在洗手间,“宅”是一种高贵品质,三更半夜不睡觉是一种必须的习惯;比如,听音乐,越小众的越好,再不济也得是陈绮贞,小野丽莎什么的;再比如,喜欢摄影或者自称喜欢摄影,尤其喜欢LOMO,必拍素材有3――天空、脚丫子、电线杆……

这些特质和标签,在很多时候甚至成了品位、格调的代名词,当它们被以一种不经意的姿态表现出来时,似乎更能说明一个人良好的生活品质和中等偏上的社会地位。在当前这个物欲横流、带点儿虚荣的社会里,你需要一张精美的面具,作为你的通行证。只要一点点魔法,比如这个速成指南,你就能成为如假包换的小资、贵族。

最近看到一本书,叫做《假装的艺术》,吸引我的是印在封面上的一句宣传语:一本让你看起来无所不知的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智能傻瓜时代,在‘上流社会’的假正经与文艺青年的小情调之间,只有‘假装’才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当然,你尽可以把读这本书当做对时下热门话题――如红酒、电影、爵士乐、瑜伽的核心信息提炼和背景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一个更高层次的态度,你的爱好永远比他人高一档,或者永远比别人要独特。”

比如聊起电影时,“要避免和那些捧着爆米花坐在影院里耗费时间的姑娘话题一致。她们99%以上只懂得约翰尼・德普的眼神更迷人。你需要的谈资,是‘昆汀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新电影,但是其中某个镜头很明显就是在向吴宇森导演致敬’。”

比如谈起古典音乐时,如果能作出“很多当代的管弦乐根本就没法听,它们只是为圈内的音乐家写的,根本不适应大众的口味”之类的评论,就会让人肃然起敬。

――尽管,这并非作者的本意。

《假装的艺术》出自美国时尚界人士劳伦斯・怀特德-弗莱之笔,据说此书原本是为嘲讽一些上流社会的虚伪人士而写。就像作者在前言里含沙射影般写的:“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装’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它比真才实学不知容易多少倍。”

所以,如果你很认真地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来读并且付诸实践,那就真的是中计了,充其量你也就是一只装腔作势的超A货。(摘自《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巴菲特的健康秘方 下一篇:错位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