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沈绣 中国式名片

时间:2022-08-11 10:09:03

南通沈绣 中国式名片

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馈赠了很多国礼,每件馈赠的国礼都尽显我中华大国的风范,每个国礼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俗话说:“礼尚往来”,在国际交往中,常常互赠礼品,以此作为和平的使者和友谊的桥梁。在特殊时期,国礼往往是敏感的政治信号,传递送礼方国家的政治意愿,但由于政治背景及各国习俗不同,更多时候,国礼往往是赠送国特有的物产,凝集历史、人文、艺术等表现,并不一定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蕴涵其中。

2013年3月,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之际,国家主席赠予俄罗斯国礼沈绣《普京总统肖像》,普京总统端详着这幅作品,赞不绝口:“太传奇了,太美,太不可思议了!”2009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的赠给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国礼沈绣作品《奥巴马总统全家福》,得到了双方领导人的一致好评。 以比利时国王夫妇两人照片为原型,创作的国礼沈绣作品《比利时国王夫妇像》,也受到比利时的高度评价。这三件作品均出自江苏南通沈寿艺术馆,承担三次国礼制作的沈寿艺术馆究竟有何故事?沈绣为何屡受青睐?如何做好沈绣的传承与保护?近日,本刊记者采访到江苏南通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为读者呈现沈绣百年的发展画卷。

百年沈绣

中国有苏、湘、蜀、粤“四大名绣”之称,而南通沈绣是在继承苏绣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朵刺绣艺术的奇葩。沈绣,是以沈寿命名的刺绣流派。沈寿(1874―1921),原名沈云芝,出生于江苏吴县。父亲沈椿,擅长收藏,是当地有名的古董商人,受清末状元南通张謇邀请,曾任南通博物苑古玩部第一任主任。丰富的家藏字画,从小就给了沈云芝艺术熏陶。苏州木渎外婆家一带,家家刺绣,让小云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8岁就开始跟从姐姐学绣。她天姿聪颖,12岁时绣制的唐伯虎《秋雨月上图》惟妙惟肖,十六七岁时已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高手。

1904 年,慈禧七十寿辰,朝廷谕令进贡寿礼。各地官员争相送礼,有着三品官衔的张謇也不例外,他了解到苏州的沈云芝绣艺出众,就请她绣制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两幅寿屏进献。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傍晚时分,慈禧观看各地送来的礼品,唯独走到沈云芝绣的寿礼前忽然眼睛一亮,顿觉画面上的神仙个个在动,以为眼花,问身边的人,而众人也都说,真的在动,活了,活了!慈禧问是谁绣的,谁送的。得知是苏州有名的沈云芝所绣,南通的张状元张謇所送时,她高兴地亲笔赐给沈云芝一“寿”字,并下谕旨,命沈寿绣品为“宫廷绣”,沈云芝因此改名沈寿。此后张謇先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刺绣职业教育学校“南通女工传习所”,使沈寿主创的“仿真绣”走向世界各地。1915年沈寿的《意大利皇后像》和《耶稣像》在世界万国博览会和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展出,让西方人为之震惊:不是油画肖像,却有着油画的透视与凹凸感,而肖像透出的丝丝细腻与独特的神秘又是油画所不能赋予的。《意大利皇后像》和《耶稣像》夺得了“大荣誉卓越奖”和“一等大奖”。这是中国刺绣与世博会首次结缘,沈寿的名字也从此名扬天下,蜚声海外。

1992年5月18日,沈寿艺术馆在“南通女工刺绣传习所旧址”二层青砖黛瓦红楼基础上正式成立,被列为南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沈绣究竟是如何成为我国国礼,制作俄美两国国礼又有哪些精彩故事?回忆起《普京总统肖像》制作前后的点点滴滴,卜元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尊贵国礼

2012年12月中旬,卜元所在的沈寿艺术馆接到了外交部礼宾司的电话,希望他们能绣制一幅普京总统像,配合来年3月份出访俄罗斯,作为国礼,送给再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当时就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讲政治,一个是讲纪律。”卜元回忆道,讲政治就是要顾大局,为了中俄友谊,圆满完成任务;讲纪律则是保密,首要就是不能让媒体知道。

为了不负国家所托,卜元立刻组织艺术馆的沈绣工艺大师李锦云、印俊平、冯丽、花丽等组成团队,共同打造国礼。外交部提供了一批普京肖像的原型图纸,首先,由卜元画出画稿,其他人则将一共七十余种颜色的丝线染制出来。待得画稿甫成,卜元将之带往外交部,交由礼宾司司长、部长助理层层审核。

在选择以普京的何种形象入画、入绣时,卜元发现了一个问题。看着普京的照片,他发现,再任的总统,眼角的鱼尾纹已经遮盖不去,曾经的俄罗斯硬汉早已有了沧桑老态。可这并不符合他心目中的普京形象,在他的印象中,这个有胆有识的硬汉,能柔道,会射击,驾驶飞机操作坦克无所不能,让人觉得年轻而有活力。而且,年轻的、意气风发的普京,带领俄罗斯走向未来,这显露的,才是一个国家的朝气。卜元想,他该把普京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作为礼物送给他。于是,他选择让时光倒退十年,将初任总统时的普京,作为绣像的原型。

就这样,绣像中的普京得以永葆青春,永远是那个无所不能的俄罗斯硬汉。经过反复修改,三易其稿,这一想法得到外交部的认可,终于定稿。

2013年1月初,正式由画入绣。为保证工作不受干扰,卜元在南通易家桥新村租用了一个套房,带领团队进行封闭式操作。卜元统筹,李锦云和印俊平负责难度最大的人物面部五官,冯丽、花丽负责绣制普京的衣服,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外交部希望在2013年两会开始前将绣像送到北京,时间紧迫,卜元采取了“人歇针不歇”的方法。绣制极为伤眼、耗神,一人绣上两三小时就不得不停下休息,为了保证进度,卜元给她们排了休息的顺序,一人休息,其他人接着顶上,如运转不息的车轮,不达目的决不停止。

在这样高强度且保密的氛围中,卜元和他的团队克服了创作中的困难,绣像逐步成型。阳春三月伊始,《普京总统肖像》进入了装裱阶段。装裱师采用特殊工艺对肖像绣品进行装裱,确保不变形、不走样、不褪色,以达到沈绣“永葆光彩,百年犹新”的收藏要求。这幅肖像的画框选用了做工精细的上等实木框,并用浅白色卡纸立体镶边做烘托,既显示中国的传统特色,又达到高档礼品的审美要求。

3月12日,赶在两会结束前,绣像终于完成。两天后,卜元和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钮启贤带着国礼赶往北京。由于担心在路上遭到颠簸损坏,睡在火车下铺的卜元干脆把国礼抱在怀里,一夜坐到了北京。第二天上午10时许,外交部礼宾司派来专车,将国礼接到了外交部。卜元特别叮嘱,展出的时候要把作品摆放在光线亮的地方,打上光,这样绣品才会显得饱满。

莫斯科时间3月22日晚,克里姆林宫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氛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前,两国元首互换国礼。随着红布拉开,所赠国礼――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出现在眼前。绣像中,普京身着黑色西服,雪白衬衣配红色格子领带,肩宽背直,显得英气勃勃。头微偏,嘴微张,栩栩如生,似乎正有惊人政见脱口而出。“太传奇了,太美,太不可思议了!”俄总统普京端详着眼前的这幅作品,赞不绝口。他解开西服,拿出自己的领带,笑着说:“正是我的这条领带。”那条让普京“撞衫”的红领带,正是卜元和他的团队精心设计的结果。

“我们首先收集了信息。”卜元得意地说,通过观察普京历次公开露面的着装风格,他们发现,在正式场合,普京首选的领带总是红色,这为他们的选择一锤定音。

“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承接制作‘国礼’的任务,在《普京总统肖像》前,沈绣作品就已经两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客人。”卜元说。

2009年3月26日,作为江苏考察的第四站,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夫人乐爱妹参赞等一行来到南通,对沈寿艺术馆进行实地考察。乐爱妹参赞一行被沈秀精湛的技艺所吸引、所感动。当年6月3日,卜元接到乐爱妹参赞亲自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外交部最终确定由沈寿艺术馆制作一幅沈绣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奥巴马总统,并请他到北京商讨有关事宜。6月5日,卜元飞往北京。外交部礼宾司范处长等人接待了卜元。范处长着重强调了政治性、责任性和保密性,并提供给了一张奥巴马全家福的照片。

照片上的奥巴马和夫人及两个女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坐在楼梯下门槛处,有点中国居家古色古香的味道,表现了一个平民总统和美的家庭。据说是奥巴马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但仅凭一张照片,是难以做好绣稿的。卜元即向范处长提出,需要进一步提供奥巴马的资讯资料,奥巴马的生活照片,孩提时、年轻时,及竞选前、竞选中和竞选后的照片,以及他和家人的爱好等等。

卜元深知,若一人绣一幅高86厘米,宽64厘米的绣品,需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千针万线,任何讨巧都是不可能的。他决定用七人来绣制,采取组合移动法,既分工又合作,同时人歇针不歇,保证时间的充分宽裕。绣像于7月1日动工,工期四个月,确保奥巴马总统访华前半个月完成。

绣稿上的奥巴马总统一家四人,每个人的笑容各不相同。奥巴马是幽默,夫人是灿烂,大女儿是仰头嬉笑,小女儿是低头微笑;连头发也各不相同,奥巴马是短短的,夫人是垂直的,大女儿是波浪的,小女儿是卷曲的。在卜元的统筹策划下,大家配合默契,得心应手。色丝配搭犹如敷彩,将人物真切、生动、感人的神韵,表达得惟妙惟肖。

10月5日,《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终于完成。奥巴马总统11月15日到达上海,16日晚抵达北京。 16日晚上9点钟,卜元接到外宾司邓英的信息,知道奥巴马看了绣像非常惊喜,主席亲自介绍了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作为国礼是沈绣的荣耀,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湛的刺绣艺术魅力,重铸了仿真绣的辉煌。

艺术传承

百年沈绣再塑辉煌,不能不提的一大功臣就是中国沈绣传承人之一,中国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长期从事沈绣艺术的传承研究和创作工作的卜元,创作的多幅沈绣精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其中《夜宴图》由南京博物馆收藏、《簪花仕女图》被德国博物馆收藏。他与著名画家范曾合作,绣制了一定限量的范曾书画力作,成为国内外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礼品。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沈粹缜老人(沈寿侄女、南通女工传习所首届毕业生)当着卜元的面,叮嘱儿子邹家华说:“沈寿艺术馆一定要办好,才对得起张謇先生。”又对卜元说:“你会绘画,又懂得收藏,把沈寿艺术馆交给你办我放心。”就这样,卜元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然而,沈绣技艺的传承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现在绣工过硬的艺人大多年龄在60岁左右,而年轻人中愿意潜下心来传承这门手艺的少之又少,老一代沈绣艺人也有找不到接班人的担忧。”卜元说。

“我认为可以学习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采取扶持政策。比如对‘国宝级’的工艺大师终身免税、保障非遗传承者的薪资待遇,鼓励年轻人学习继承传统工艺。”卜元还建议,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应重在“藏艺于民”,通过公益展览等形式扩大认知度,借“国礼热”让更多民众有机会欣赏、学习传统艺术。

沈绣是值得南通人自豪、值得荣耀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国人和世界推出的一张非常优秀、有收藏价值、真正拿得出手的艺术名片,它也是显现我们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一张永恒的名片。

上一篇:“定式斜中正 动势立身行” 下一篇:戒不掉的“熊猫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