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8-11 08:06:54

关于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目前收藏界及研究者存在一定的歧义。2008年,沈阳的初国卿老师明确提出了“瓷本绘画”的概念,认为浅绛彩瓷画集五种最具文人气的艺术为一体,是中国瓷、中国画、中国诗、中国书法、中国印五种国粹艺术的大集合,对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江苏常熟的徐锦范老师在编辑《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一书的过程中,认为浅绛彩瓷器的价值取向应从四个方面着眼,即美学价值、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市场价值。根据徐老师的意见,本文作一下初步的探讨:

一、浅绛彩瓷的美学价值

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料,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的三大传统画科在浅绛彩瓷画上都有体现,在浅绛彩瓷画中,或多或少都能见到古代先贤绘画的影子。浅绛彩瓷画不仅借鉴了中国绘画史上重要流派的技法,而且将同时代的几个重要画派在瓷器上发扬光大。关于新安画派与浅绛彩瓷的关系,丁晓青先生有专门的论述。他在论文中写道:景德镇陶瓷绘画直接从新安画派画家作品中吸收营养,并证实渐江大师曾到过景德镇;以程门为代表的新安画派画家直接到景德镇画瓷器、创立浅绛彩,便利了景德镇陶瓷绘画吸收新安画派的营养;在新安画派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些徽商及他们的后代从事瓷绘艺术,他们无论是书画作品,还是瓷画作品都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营养,当他们在景德镇成名成家后,别人也从他们的作品中学习,这是一种间接的新安画派影响景德镇陶瓷绘画方式。在已知的浅绛画师中,以新安籍为最多,成就也最大(见图1、2、3)。关于扬州画派,光绪御窑厂画师李梦丹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金寿门农,襟怀高瞻,目空古人,展其遗墨,另有一种奇古之气出人意表,仗此老取法倪黄,真大家也。”对八怪中的金农推崇有加(图4、5)。而另一位御窑厂画师周友松则在作品上直接写“仿黄慎先生笔意”,南京博物院和博物院所藏的周友松作品更让人看到周氏绝非虚言(图6、7)。而直接到景德镇绘瓷的扬州派画家顾海林更是给浅绛彩瓷画增添了一段佳话。顾海林,名宝珊,扬州派画家。这是已知的浅绛彩瓷画师中为数不多的纸绢画进入拍卖行拍卖的画家,而且其传世纸绢画数量不少。从海林的瓷画作品看,师法元四家中的倪瓒,在瓷画中独树一帜(图8)。关于海上画派,虽然梁基永先生关于张熊、吴待秋创作浅绛彩瓷的说法被否定,但浅绛彩瓷同海上画派的关系仍然很密切。何明谷、汪兴藜的作品上都有“仿海上名人画法”的题款,说明当时仿海派已成为光绪晚期浅绛瓷画的一种时尚。其实,在光绪早期,海派画家就已经到景德镇绘瓷了,王言纶便是其中之一。王言纶又名王绶章,浙江平湖人。成书于民国年间的《海上墨林》一书对其绘画成就有明确记载。此件器物(图9)是海派画家到景德镇绘瓷的直接证据。

浅绛彩瓷不仅在画意上给人以美感,更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精美书法作品。其中的佼佼者有程友石(图10、11)、蒋玉卿、徐士英、李金章等人,此三人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上题款,还常常为同事们。而李金章在浅绛彩瓷器上用狂草书写,其功力可见一斑(图12、13)。一代金石篆刻大家黄士陵、书法大家许承尧也在浅绛彩瓷器上留下了墨迹。

二、浅绛彩瓷的文学价值

在欣赏浅绛彩瓷器的时候,我们常常为上面的诗文击节叫好。这些诗文中,不仅有《兰亭序》《陋室铭》等脍炙人口的篇章,还有更多的唐诗、宋词,甚至还有一些流传极少甚至是清代禁书中的内容。更为可贵的是,因早期浅绛彩瓷有许多文人、官员参与创作,瓷器上也留下了许多他们原创的作品,表现了他们深厚的文学素养。作为浅绛彩瓷画的创始人之一,程门的文学成就也极高,其作品上许多诗词也是原创。其中一块山水瓷板上写到:“山下云连山上,溪西水接溪东。舟渡白鸥深处,人行绿树荫中。”尽得宋词之妙,且与画面配合紧密。胡友侬在一对方帽筒上写了两首诗,且为他的原创,文学价值极高,诗情画意,溢于笔端(图14、15)。而俞子明在“春庭诗思”笔筒上题诗:“长庚入梦悟前身,珥笔簪花傍紫宸。漫道毫枯无润色,黑甜乡里也生春。”抒发了一名瓷画家对书画的深情。还有很多瓷画师都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自撰诗篇。如方家珍在溪山行旅图象耳瓶上题诗:“烟云漠漠雪飞飞,几处风声趋马蹄,此去梅花千百树,浩然应折一枝归。”许品衡在“冠上加冠”大方瓶上题诗:“朵朵红于血,鸡冠妙称名。迎风宜欲斗,带雨宛长鸣,剑佩怀前哲,雄冠勉后生,任他人自扰,吾自意吾情。”另外,徐照、汪章、梅峰樵、徐善琴等瓷画师的作品上,都有文学水平极高的诗文,在此不一一赘述。

浅绛彩瓷画师不仅在瓷器上抒情言志,而且还用文字和画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汪照藜的耕织图琵琶尊是目前所知的浅绛彩瓷中最具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其中“耕作图”一面题诗:“儿童行拾穗,风色凌短杨。欢呼荷担归,望望屋山月。”(图16、17)把儿童的稚气、欢畅与劳动、丰收表达得淋漓尽致。“织锦图”一面题诗:“麦黄雨初足,蚕老人愈忙。辛勤减眠食,颠倒著衣裳。丝肠映绿叶,练练金色光。松明照夜屋,杜宇啼东冈。”(图18、19)诗画结合,用深情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宋代楼耕图二十四首描绘的场景。作者没有高度的诗学修养,没有对生活的长期体验,没有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是难以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

目前,对浅绛彩瓷文学价值的研究,远不及对其美学价值研究得深入。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留待有志者去开拓。

三、浅绛彩瓷的史学价值

浅绛彩瓷器不同于其他瓷种的最大区别就是上面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研究课题。一是晚清历史名人的钩沉。早期的浅绛彩瓷多是官员之间的赠贺之器,因此晚清历史名人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浅绛彩器上。如光绪年间的清流主将、李鸿章之婿张佩纶,历任广西、贵州、云南巡抚的张凯嵩,光绪元年任江西巡抚的刘秉璋,被慈禧太后免职的工部尚书贺寿慈,清末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刘华轩,景德镇地方官员杨芝泉,浮梁县令任玉琛等。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权倾一方的人物,在浅绛彩瓷器上出现他们的名字,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二是晚清御窑官员及画师的猜想。在浅绛彩瓷器上,常见到某某写于珠山官廨、某某作于珠山厂等字样。关于这些人的身份目前众说不一,经过浅绛彩瓷研究界不懈的探究,已初步推断四品官员黄衍之、官职不明的黄范九为御窑厂官员,这两个名字多次出现在程门、金品卿的作品上。而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周友松等人被推断为御窑厂专职画师。这些结论虽无文献史料的支持,但大多数研究者已达成共识。三是同光年间的时尚。在赠贺款的器物上,我们可看到下级送给上级礼物时的恭谨,也可见到师生、同仁、乡党之间互相赠贺的风雅。这些都说明在晚清赠贺浅绛瓷器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四是清代官职的别称。在浅绛彩瓷器上,常见到“XX司马大人赏玩”等字样,司马是同知的别称,正五品官员。类似的称呼还有很多,如把从二品的巡抚称为中丞,把从二品的布政使称为方伯,把从三品的武官游击称为游戎,把正四品的道员称为观察,把知府称为太守,把县令称为明府或大令等等(见图20、21、22、23、24、25)。

四、浅绛彩瓷的市场价值。

浅绛彩瓷在瓷器史上的存在不足百年,目前存世的数量虽然很庞大,但其中的精品数量有限。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市场价值稳步上升,程、金、王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对帽筒等器型已跃上10万元的价位,其他瓷画大家如任焕章、汪藩、马庆云等人的作品价格也紧随其后(图26)。其中浅绛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气息浓厚,价格更是扶摇直上,大口径笔筒已突破3万元的价位,其中的精品达10万元之巨。而一些器型独特的文房器则更是受到浅绛彩瓷发烧友的追捧(图27)。最令人欣喜的是,浅绛彩瓷已逐渐登上大小拍卖会的舞台。嘉德、中拍国际、长风等拍卖行都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反响颇佳。假以时日,浅绛彩瓷中的精品器价格或许将直逼甚至超过同时代的官窑青花及粉彩瓷器(图28)。

浅绛彩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其蕴含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其在陶瓷绘画史演进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一环。其借鉴了中国绘画史上所有的重要流派,并把晚清的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在瓷器上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的各个流派在瓷器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催生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的崛起,并最终导致了百年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繁荣。同时,其蕴含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又使其不同于其他瓷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责编:雨岚)

上一篇:艺术品收藏市场果真不差钱? 下一篇:“开元通宝”及其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