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上一堂“三无”公开课吗?

时间:2022-08-11 04:53:35

你敢上一堂“三无”公开课吗?

摘 要:本学期“做中学”赛课,课题是《点亮小灯泡》,授课对象是外校三年级最聪明的一个班级,学生们都揣着满满的信心准备一展风采。这堂赛课上的我是惊心动魄,大汗淋漓,久久难以忘怀。

关键词:“做中学”赛课; “三无”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68-002

漫漫人生教学路上,总有一些瞬间,很平凡很普通,却像树叶上颤动的露珠,晶莹剔透,在记忆中绽放光芒,不时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感动和难忘。

精心策划

设计流程:

一、你在哪里见过灯泡?

二、请你画出小灯泡的样子。

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点亮小灯泡》。需要哪些材料呢?

四、预测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请你画出来连接方法?

五、根据你组的预测图,连接小灯泡,观察是否点亮?

六、为什么有的亮有的不亮呢?秘密在哪?

七、出示课件,展示灯泡的剖面图,揭秘。

八、比一比:哪组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好。

课前预设:大多数学生的灯泡都没有点亮,秘密在哪?顺势而导,出示我做好的灯泡解剖图课件揭秘,引导学生发现灯泡的内部结构,知道点亮小灯泡的关键在两个接触点,从而走出困境。最后探究延伸只要接触点连接对,可以用多种方法点亮灯泡。一堂动机探究过程的公开课圆满结束。

陷入僵局

在赛课的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观察小灯泡,讨论为什么连接不亮时,随着玻璃碎裂“啪”的声音,顿时热闹的课堂鸦雀无声了。

“没有关系,看来有的小组不小心弄坏了灯泡,老师给你们这组一个新的,不过其他小组一定要轻拿轻放哦!”我面带笑容说道。

“老师,是小梁弄坏的,我们已经叫他不要动,他非要弄,还不肯给我们。”他们那组其中一个人说道。

我的天啊,我当时看到这样的场面头都晕了,后面听课的老师也发出稀稀落落的讨论声。

“好了,大家先安静下来,我相信梁同学不是故意的。”我按捺住心中的怒火温和的说道。

“哼,他们没有说错,我是故意的。”此时小梁嗖的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应该说是跳了起来,一脸不服气的样子答道。

有几个学生不顾公开课的场合,和小梁展开唇舌之战,看来平时就积累过不少“恩怨情仇”。我开始头皮发麻,脑袋空白了。

“故意觉得好玩吗?这样很容易弄伤自己的?”

“不是,老师让我们观察灯泡,看不到内部结构,所以我想打开来看看里面的样子。”小梁一边委屈的说着,一边用衣袖抹着眼泪和鼻涕。

我当时惊呆了,呆若木鸡的站在那,脑子飞速的转着,想找点时间缓解一下,问道:他也没有说错啊!“那你继续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吗?”

“我发现里面的灯丝下面不一样长,长的连接的是最下面那个黑丝的小圆点,短的那根连接的是灯泡的侧面。”小梁一边哽咽着一边断断续续的说着他的发现。

后面听课老师已经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咬着耳朵了。而我却越发紧张地站在讲台上紧张的思考着:试上了这么多次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我的这节课算是完蛋了,肯定以失败而告终了。我想让学生陷入困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没想到动机过于强烈,把我自己陷入了困境,课堂出现了僵局。

柳暗花明

毕竟是一堂公开课,我还得要继续上。我向学生坦白了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真诚的表达了对小梁同学大胆探索精神的惊讶和钦佩。请同学们告诉我,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很快,我们取得了共识,一起亲自动手解剖小灯泡,看看里面结构是否和图片上的一致,再去点亮灯泡验证。从“思维猜测”到“亲手验证”,不正是科学家探究的必经过程吗?

观察学生的情绪,我看出他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观察听课老师的状态,看出他们对重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充满期待。

接下来第一步,展示课件灯泡剖面图,观察结构,归纳发现。

第二步也是最核心的流程,学生亲自解剖灯泡。

第三步……

随着一声下课铃声,我擦了擦头上的汗,没有上完,出乎意料的是随之而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听课的老师纷纷走上来欣赏着学生解剖的灯泡,学生们仍旧不愿离开兴致盎然的做着实验。我的第一次赛课就以一堂没有上完的的课而告终。

化险为夷

几周后,我喜出望外的拿到赛课的二等奖,想想这次赛课的经历还真是有点哭笑不得。哭:课堂上的我当时真想哭了;笑:拿到证书的时候我笑了,因为我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更大的收获:“三无”课。

“无结果”的课

我的收获,是因为我展示了对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的深刻理解。所以,我宁愿花费这么多的时间,也不愿把答案告诉学生,宁愿自己“理屈词穷”地尴尬着,也不强求学生的统一。这需要勇气!一堂“无结果”的课像是断臂的维纳斯,引发更多的回味和思考,诱导超越有限课堂的想象和对后继主动学习的渴望。我很感谢评课老师给的二等奖,是他们的宽容和欣赏让我懂得勇敢舍弃也是美丽的。

“无束缚”的课

当公开课变成不允许失败的舞台剧时,种种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早在冒头之前就被杜绝了,或者一冒头就被掐死了。只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在班级授课制下,二三十个甚至四五十个学生的群体,其课堂的学习行为怎么可能完全如教师所料?当为了公开课的成功,掐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同时掐灭的还有学生个性的差异、多样的思维和精彩的生成,以及教师工作应有的灵活、智慧与挑战性。公开课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恰是它的失败,是学生的失败,更是教师的失败。

“无距离”的课

我很庆幸今天没有由于爱于面子而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学生和我自己都将终生受益。我很庆幸没有教师权威或不理会他们的意见,现在想想,还有些欣慰:起码我尊重了学生,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对大家进行了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更保住了一个科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堂没有上完的公开课让我懂得一堂好课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我会向着“三无”课去努力,任何一次经历,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耳来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它包含了尊重、理解、沟通、接纳、期待、分担和共享。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项技巧、一门艺术。善于倾听的教师,一定会培养出乐于倾听的学生。学会倾听,人就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上一篇:以情引境因情化境 下一篇:小学开展普及赛机器人项目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