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的治疗

时间:2022-08-11 04:32:09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3-0135-02

现代医学对酒渣鼻病因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酒渣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该病具遗传因素,另外,很多容易引起颜面充血的因素,如过冷、过热的温度变化(北方冬季室内与室外温度的悬殊变化)、饮浓茶、饮咖啡受强日光照射、服扩张周围血管的药物、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变化、感染和情绪激动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发病的诱因。

1 病因

1.1幽门螺杆菌与酒渣鼻的关系

一些学者对酒渣鼻患者长期观察后发现,他们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炎,尤其是胃窦部胃炎和十二指肠的异常改变。幽门螺杆菌寄居于人和其它哺乳类动物的胃特别是胃窦部。经过抗幽门螺杆菌有效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酒渣鼻在2―4wk内痊愈,同时胃炎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能刺激胃泌素的合成,血清胃泌素也会升高。同时也证实,胃泌素是一种皮肤红斑诱发物质。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使得反应蛋白升高,其升高可能与血管炎反应有关。所以认为酒渣鼻可能是一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细胞毒素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肠外症状。然而也有人认为,幽门螺杆菌与酒渣鼻无关,其根据是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中无差异,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对抗幽门杆菌治疗与安慰剂的疗效相同。

1.2蠕形螨与酒渣鼻的关系

蠕形螨与酒渣鼻是近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酒渣鼻与螨虫感染有关。在人类皮肤中发现两种蠕形螨,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它们寄居在毛囊皮脂腺中。在酒渣鼻患者皮疹中,蠕形螨感染率较面部健康者明显升高,其颊部螨密度最高。在酒渣鼻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期和丘疹脓疱期,螨虫计数均明显增高,所以认为,大量毛囊蠕形螨可能在酒渣鼻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尤其在丘疹脓疱期及肉芽肿性酒渣鼻中,可能是机体对毛囊蠕形螨的迟发性超敏反应。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又为螨入侵、繁殖提供方便,螨虫依赖自身酶分解上皮蛋白及皮脂为其生存的营养物质,其分解产物又会导致毛囊周围的炎症反应。蠕形螨尚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酒渣鼻的发作。

2 酒渣鼻的临床表现

早期皮损时隐时现,时轻时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充血感。中期则表现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发生丘疹、脓疱、囊肿、痤疮样皮疹,但是痤疮具有的黑头粉刺,没有弥漫性充血和毛细血管扩张。皮疹不仅限于面部,有时丘疹会成群发生于颈、肩、胸甚至臀部。晚期鼻头增生肥大,又称鼻赘期。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在红斑、丘疹基础上,鼻尖和鼻翼呈现暗红或紫红色,皮肤不规则地变粗糙、增厚,鼻部逐渐肥大,形成显著高出皮面的分叶状且大小不等和不平的结节,最终导致畸形的鼻赘,结果则严重毁坏容貌。极少数病例可以发展成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眼酒渣鼻,除有上述症状外,眼睛有疼痛和发炎现象,发展成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和角膜溃疡,严重影响生活,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

简单地说,酒渣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红班型、疹型和鼻赘型。

红斑型:鼻部潮红,有的累及两颊、前额等部位,初为暂时性,受寒冷刺激或辛辣食物、情绪紧张激动因素影响时有红斑,日久不褪。表面光滑。伴有毛细血管扩张、鼻尖部毛囊口扩大等症状。数年后可发展到丘疹型。

丘疹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或脓疱,可形成结节和囊肿,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形如红丝缠绕,自觉轻微瘙痒,皮色由鲜红变成紫褐色。可持续多年,极少数可发展成鼻赘型。

鼻赘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患者,鼻尖部的青疹增大融合,高出皮面,形成高低不平的软结节,皮肤变厚、变粗糙,不断出现脓疱,皮色紫红,鼻部畸形。

3 酒渣鼻的治疗

由于酒渣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应综合考虑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分期和病情而定。早期治疗可望痊愈,若发生毁容的晚期病变,疗效就不理想。一般治疗应避免各种能诱发脸红的因素,禁热食,包括热茶、热咖啡,避免过冷过热的温度变化,忌饮酒、日晒、影响周围血管扩张的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否则就会使酒渣鼻发红,病情加重。

3.1内治治疗

肺经血热证:相当于红斑型,伴有面部潮红,苔薄舌尖红,脉细数等状况。治疗宜清肺凉血、散瘀祛斑。方药:生地、桑白皮、玄参、连翘、黄芩、白花舌草、丹皮、麦冬和当归。

脾胃湿热证:相当于丘疹型,多有脓疱、便干、腹胀、苔黄腻、舌红、脉滑数等。治疗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药:黄柏、玄参、野、生薏米、生大黄、泽泻、车前子、虎杖和六一散。

肝胆血瘀证:相当于鼻赘型,多有情绪激动、易怒、两肋胀痛、苔薄舌紫、脉涩数等。治宜舒肝利胆、活血化瘀。方药:柴胡、白芍、胆草、栀子、当归、桃红、红花、白花舌草、丹参、海藻和昆布。

3.2外用药物治疗

有人主张用四环素和红霉素治疗,降低血细胞趋化和吞噬作用;也有人主张杀灭皮肤蠕形螨,给予硫黄、甲硝唑制剂等;有的主张两者兼顾,用复方制剂。目前常用有效外用制剂有甲硝唑制剂:1%甲硝唑霜或0.75%甲硝唑凝胶,或2%甲硝唑溶液,外用1~2次/d,对减轻炎症和红斑都有效,治疗前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长期应用。常见的副作用是局部有烧灼感或刺痛感。也可用维甲酸类霜剂,如0.25%~1%维甲酸霜、0.2%异维甲酸霜等,这些都对痤疮样皮损有效,能抑制酒渣鼻中、晚期的炎症反应。初用对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且出现脱皮反应,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以耐受。唑类如酮康唑霜也对酒渣鼻有效,机制可能是抗炎或抑制免疫反应。20%壬二酸霜对酒渣鼻的丘疹、脓疮和红斑有疗效,可能是其具有抗炎活性作用。有些治疗痤疮类药物对酒渣鼻也有效。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

3.3局部外科治疗

对酒渣鼻的特殊病变可采用局部治疗,如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可采用冷冻疗法、高频电凝、激光凝固来破坏扩张的血管。对鼻赘期病变,可采用切割法、整形手术等治疗措施来改善毁容情况。

3.4中药治疗

取洋金花50g,75%酒精500mL浸泡3d,外搽患处,每日3次。

3.5全身治疗

抗生素,例如四环素或红霉素,常为首选药物,要与甲硝唑合用,对控制丘疹、脓疮甚至红斑都有疗效,一旦脓疱控制,剂量就要减半,连续用药8~12wk,可获理想效果。口服四环素对眼酒渣鼻也有效。若用抗生素无效,则可用13-顺式维甲酸,这样可对油性、毛孔扩大的皮肤及皮脂腺增生有效,其作用是减少皮损中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浸润和扩张的血管,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肉芽肿形成和细胞免疫而减轻炎症反应。也可选用氯喹0.125g,2次/d,连服2―4wk。对爆发性酒渣鼻治疗需口服强的松,同时加13-顺式维甲酸维持至炎症损害消失。

4 结语

酒渣鼻在早期应及时进行妥善有效的治疗,才可以完全治愈。若等到鼻赘期治疗。虽然有很多方法,但要恢复原貌就难了,所以酒渣鼻患者应及时坚持治疗。

上一篇:术后肠梗阻治疗药物阿维莫泮及其临床前景 下一篇:肿节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