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监测下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1 04:28:35

BIS监测下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成BIS监测丙泊酚组(BIS组)和对照组。BIS组(30例)术中通过维持BIS在(50±5)左右来调整丙泊酚用量大小,对照组根据术中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呼吸和体动反应来调整丙泊酚用量大小,观察记录术中循环情况、BIS值、丙泊酚用量,清醒拔管时间及术后副反应情况。结果 BIS组麻醉过程及复苏期间血压及BIS值均较高,丙泊酚用量减少,清醒拔管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少。结论 BIS监测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能保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术后副反应少,加快麻醉恢复。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小儿扁桃体摘除术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创伤大,操作需在口腔内进行,手术区域位于上呼吸道,术中对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所以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要求患儿尽快清醒,防止误吸,同时尽量避免术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的发生。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具有起效快、苏醒快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全麻的诱导和维持。本文旨在探讨BIS监测下调控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其调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男32例,女28例,年龄5~10岁,体质量(18.3±4.5)kg,术前查体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药物过敏史及哮喘病史,无呼吸道感染。随机分成BIS监测丙泊酚组(BIS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两组患儿的资料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岁)体重(kg)麻醉时间(min)

BIS组3016/146.61±1.418.4±4.038.5±8.4

对照组3016/146.7±1.318.7±4.240.1±9.31.2 麻醉方法 患儿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无创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静脉通路。麻醉诱导:BIS组: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4 μg/kg、万可松0.1 mg/kg、丙泊酚的量根据BIS值,BIS值降至50时停止给药。对照组;丙泊酚2 mg/kg,其他诱导药同BIS组,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接麻醉机IPPV控制通气,呼吸频率12~20次/min、潮气量8~10 ml/kg、术中维持呼末CO2分压35~45 mm Hg、气道压15~20 cmH2O。术中丙泊酚100~200 μg/(kg•min)微量泵持续注入、瑞芬太尼0.15 μg/(kg•min)微量泵持续注入,BIS组根据BIS(使其维持在50±5范围内)调整丙泊酚用量,对照组根据BP、HR、呼吸及体动反应来调整丙泊酚用量,术中均不再给肌松药。术毕前5 min停止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ECG、PETCO2。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手术开始时(T4)、扁桃体切除后(T5)、拔管时(T6)6个时点的BIS值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记录丙泊酚用量,清醒拔管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1.4 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两组患儿MAP和HR的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麻醉诱导后、麻醉维持期间BIS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

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x±s)

指标组别例数T1T2T3T4T5T6

MAP(mm Hg)BIS组3081.1±6.374.3±2.178.2±3.275.1±2.773.2±3.477.5±1.2

对照组3080.2±6.163.2±2.485.3±3.169.3±3.265.2±3.178.1±2.7

HR(次/min)BIS组30110±10.790±7.193±6.185±7.181±5.798±6.4

对照组30112±13.182±6.4102±7.582±7.879±6.4115±11.62.2 术中BIS值情况 诱导前、拔管时BIS组与对照组两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期间对照组较BIS组低(P

两组患儿各时点BIS值比较(x±s)

指标组别例数T1T2T3T4T5T6

BISBIS组3097.2±3.852.3±1.754.8±2.555.5±2.465.5±8.689.7±10.7

对照组3096.8±3.544.1±1.646.5±1.843.6±3.656.3±5.788.4±12.32.3 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患儿均无术中知晓,BIS组患儿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例数停药至睁眼时间(min)拔管时间(min)丙泊酚用量[μg/(kg•min)]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

BIS组302.54±0.064.50±0.0794.1±5.82/30

对照组305.37±0.098.4±0.05107.5±11.67/303 讨论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时间短,咽喉刺激大,需保持有效气道通畅,诱导迅速,插管顺利,术中麻醉维持循环稳定,术毕尽快苏醒,及早拔管,防止误吸。丙泊酚具有起效快,苏醒快等特点,且已证实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能很好的满足手术的需要[1],但丙泊酚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阻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效应,从而引起血压和心率下降,且丙泊酚对呼吸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主要与剂量有关。术中仅根据血压、心率来调整丙泊酚用量,易使麻醉过深,对患儿内环境干扰大,术后苏醒时间延长,麻醉并发症较易发生。

麻醉深度监测当前临床麻醉研究的热点,BIS是唯一被食物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对脑作用的检测仪,是目前商业化麻醉深度检测仪中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的监测仪之一[2]。它是一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作为麻醉和维持深度监测的指标,能较好的监测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防止术中知晓及预测意识消失和恢复都有一定灵敏度,可以减少物用量,是麻醉深度监测重要手段。BIS的数据表示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反应麻醉越浅,直到完全清醒,相反,数值越小应麻醉越深,BIS值在85~100代表正常状态,65~85代表镇静状态,40~65代表麻醉状态,低于40可能呈现爆发抑制。许多研究表明,根据BIS调节静脉或吸入的用量,可减少用量的20%~38%,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4]丙泊酚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麻醉作用,BIS与许多物的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与丙泊酚的相关性最好[5]。随着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增加和麻醉作用的增强,BIS值相应降低。因此可以通过BIS监测指导丙泊酚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用量,使麻醉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本研究显示BIS监测下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BIS维持在(50±5)左右即可满足手术要求,BIS组比对照组术中循环更稳定,BP、HR波动幅度小,丙泊酚用量减少,清醒拔管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少,麻醉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高。总之,用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指导术中丙泊酚的输注,不但可以防止麻醉过浅所致的术中知晓,还可以避免麻醉过深和苏醒延长,达到合适麻醉深度情况下,控制丙泊酚的用量,及早清醒拔管,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副反应,减少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同时丙泊酚用量的减少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综上所述,BIS监测下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对小儿镇静深度易于控制和掌握,用量少,麻醉恢复快,术后副反应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 杨东林,何小京,吕志平.小儿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体会.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7):2713.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 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671902.

[3] Jean W,Dajun S,Hannah BL,et al.Titration of isoflurane using BIS index improves early recoveryof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edic surgeries.Can J Anaesth,2002,49:1318.

[4] Luginbuhl M,Wuthrich S,PetersenFelix S,et al.Different benefit ofbispectal index(BIS)in desflurane and propofol anesthesia.Acta AnaesthesiolScand,2003,47:165173.

[5] 纪均,黄慧敏,姜虹,等.脑电双频谱指数评估小儿术后镇痛深度的可行性.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2):208209.

上一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终止妊娠... 下一篇:氢氧化钙在口腔科的作用机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