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走出来白裤瑶

时间:2022-08-11 04:21:39

白裤瑶,这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是深埋在广西河池南丹深山里的民族传统文化桂冠上的一颗明珠,是一部充满了人类文明艰辛历程的史书。里湖,一个洋溢着民族欢乐与悲苦的生态博物馆,古村寨、古井、古道、古寨门;铜鼓、陀螺、黑衣、白裤……,正演绎着富有千年的前世今生。从喧嚣的都市,从现代的生活出发,直达白裤瑶的身边,是一条铺满极其朴素、率真和诚挚的心灵之路。

初识白裤瑶

起床时天还没有大亮。一大早,我离开宾馆,直奔头天晚上已经打探清楚的南丹有汽车开往全县各乡镇的汽车站,我要在那里乘坐南丹到里湖瑶族乡的中巴,前往里湖拍摄和采访白裤瑶。还没有进入汽车站,就看到一个正在与人说话、服饰奇特的女人,她穿着蓝白相间的粗布短裙,头上包着深蓝色头巾并扎着白色头带。这令我眼前一亮,我确认我已经看到了白裤瑶!因为就在昨天我从柳州出发前,看过摄影家蒋建雄拍摄的关于白裤瑶的很多照片,他们的奇特装束早已经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也正是蒋老兄的提醒和建议,我才有了这次探访白裤瑶之行。就在中巴开车几分钟之前,车上又上来了一个男人,包着白头巾,身穿镶蓝边的黑粗布衣,下穿白色刚及膝好像束脚卫生裤的粗布夹裤,脚蹬大雨靴。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他们都身材矮小,肤色黝黑,这就是生活在南丹深山里的白裤瑶人。此刻,我倒真有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了。

早在370多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用将近一年时间游历广西奇异的山山水水后,由南丹结束广西之旅,进入贵州。在他10天的南丹之行日记里,详细记述了南丹矿业的兴盛。然而,这位大旅行家却令人遗憾地与南丹里湖、八圩两乡壮观的天生桥、奇异的溶洞群擦肩而过。因此,也就错过了隐居于深山里的神秘的白裤瑶人。

据史学家考证,一直到1949年广西解放以前,白裤瑶人一直蜗居于南丹里湖、八圩一带深山老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长达百米、绘制于清乾隆年间的梅山图在恭城一位瑶民家中被发现后,广西瑶族的诸多历史信息才进一步清晰起来。“一片乌云黑四方,大瑶众生共商量。齐共铁心了,别我千家峒。心闷沉,往哪方?一片乌云黑四方,大瑶众生过桥忙。桥桥水水桥桥水,满眼泪汪汪……”这是在广西一些瑶民中代代相传的一首“祖上迁居诗”。诗中饱含着当年瑶族祖先因官家欺压和纷繁战乱,被迫离开湖南等地家园时深深的哀痛和愁绪。

一位学者在进行多年研究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瑶族是个多难民族,曾经世代受人欺负。这里受到驱赶,那里又被截断生路。平地不能生活,逼得迁进山谷。山谷仍呆不下,只好钻入深山……瑶族人生产、生活环境十分特殊:高峻、干旱、分散、艰苦。但瑶族人生性刚强,赶、打、压、杀总不屈服。他们靠山吃山,舞刀弄锄,造林种谷,昂首阔步在崎岖的崇山峻岭中开出一条求生之路,从而也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山地民族!

这天正好是阴历十九日,应了白裤瑶人“逢三六九”赶集的习俗。在里湖下车时,尽管9点多了,大山里的太阳看起来算是刚刚露脸,凉爽的早晨,和煦的曙光散乱地洒落在街道上和两旁的建筑物上。由于山里人起床较晚,白裤瑶人赶集大都靠双脚步行,所以此时的街道上人并不多。但慢慢地,穿黑白衣裤的白裤瑶人多了起来,他们或手提竹篓,里面装着要卖的东西;或挑担匆匆走过,一样的竹篓里是两头当地很有名的瑶山猪仔;或骑着摩托车轰隆隆地从你面前驶过,上面搭载的便是前来赶集的白裤瑶男人和女人。

我知道,我离白裤瑶人,离白裤瑶村寨以及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于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敢在集市上逗留,匆忙拍下几张照片,暂存了沉重的行李,乘坐一辆专送赶集的白裤瑶人的摩托,直扑生态博物馆所在地怀里而去。

黑白分明的白裤瑶服饰

摩托转过一道弯道,前面赫然现出一处村庄来,除了零星地有了几处两层的楼房,大部分房屋是那种硬山顶的土墙草屋或瓦屋。就在这些房前屋后和村道小街两边,随处可见一种树干如巨型酒瓶的大树,这就是白裤瑶人的“粘膏树”了。粘膏树是一种椿科植物,分雌树、雄树。雌树树干被凿开后,会流出一种淡黄色的浆液――粘膏。粘膏,是白裤瑶人蜡染工艺中描绘图案必不可少的原料。

白裤瑶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一年四季,单薄的白裤,即使寒风凛冽,瑟瑟发抖,仍不改装束。男装分为盛装和便衣。在白裤瑶男子的服饰中有5大件:白布包头巾、Y字形上衣、白色紧腿短裤、腰带和绑腿。成年男子均蓄发(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不蓄发了),用白、蓝、黑色长巾盘头。上身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胸前两侧各绣一个鸡仔花图案。裤子用白布做成,裤裆大而宽,长度刚过膝盖。下端渐窄,裤脚用黑布镶边。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蓝布镶边,腰部两边和背部下沿绣有鸡仔花和米字纹图案。白裤的膝部刺绣有五条红色的花纹。白裤瑶衣服图案里,鸡仔花是主要纹饰,男女的服装上都有,体现出对鸡的崇敬。

白裤瑶妇女的衣饰图案,较男子的服饰更为复杂。同样有5大件:无领无袖无扣衣(冬装为右袄有袖衣)、花背牌、蜡染百褶花裙、腰带和绑腿。女子服饰有夏冬两种,成年女子蓄发盘髻,用黑布包头,头布为纯黑色,呈长方形,长约45厘米,宽约35厘米。头布两端各缝一条长约1.5米的白布条,将头布对折,从额心部位向后包裹,再用白布条前后裹紧,余下的白布条在前额一侧挽成蝴蝶状。夏装的上衣称为“褂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之间留出一段,供套头穿用。胸前和背后两块家机黑布,上面用彩色线绣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一尺多宽,同印状形,两肩各用10厘米长的黑布相连,无领无袖,腋下无扣,长度刚到裙腰。然而,双乳白亮欲盖弥彰,与人相遇或大庭广众映入视觉的野性魅力,无不吸引着狐疑羡慕的目光。女子四季都穿着百褶斑花裙,主色以黑蓝两色相间,裙脚绣上黄红蚕丝线。长及膝盖,裙前在腰间系一块长方形的蓝边黑布,以遮挡百褶裙的接缝,也可起到美观的作用。白裤瑶女子的百褶裙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既像一朵随风摇的鲜花,又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煞是好看。裙面用树汁画染成三组环形图案,裙边用红色无纺蚕丝片镶边。白裤瑶男女所穿的服装,都是女子亲手所种的棉花,而且自纺,自织,自缝,自绘,然后蜡染和针绣而成的。每套服饰都是妇女们的心血之作、艺术之花,她们染织水平的高低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妇女在白裤瑶社会中的地位。

白裤瑶人的服饰图案虽然丰富多彩,但祖传图案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其中寓意最深的,当属女人褂子上的“方印”图案了。我们随处可见着盛装的白裤瑶女子,每人褂子前后都绣有类似“田”字的大大的方形图案,让人颇感新奇。原来这里蕴含着一个奇特的故事:

古时候,白裤瑶瑶王曾管理着大片平坝田野,而瑶王发号施令的凭据,就是手中代表权力的一枚方印。后来,外族土司的一个儿子进瑶山,用各种手段赢得了瑶王女儿的倾慕,成为瑶王的东床快婿,并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六月三十“瑶年”这天,女婿抱着孩子来看望瑶王。席间,孩子不停地哭闹,瑶王好生奇怪。女婿解释说,孩子是想玩瑶王那枚大印。瑶王没多想,随手便把大印给了外孙。他哪里知道,外孙之所以哭闹,其实是女婿暗地里在拧孩子的屁股。

女婿把大印带走后,很快翻脸,逼瑶王让出土地。瑶王大怒,待要用大印调兵时,才想起印章已经不在自己手里。调不动兵的瑶王,只得带着身边人逃进深山。此后,为使后代牢记这段“和亲盗印”的惨痛教训,瑶王留下遗嘱:今后白裤瑶的女人一定要把印章图案绣在褂子上,提醒族人牢记丧失权力带来的苦难。

白裤瑶服饰,已经成为这个民族生命传承的载体,它将超越历史,超越时空,走向永恒。

密林深处的情歌

从怀里村回头不足十分钟就到了蛮降屯。蛮降屯与化里隔河相望。这里大部分民族群众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半山腰或山顶上,以土屋瓦房或A字型的草房为主要建筑。最具特色的是谷仓,保持着上百年的谷仓文化至今仍然在白裤瑶的村落四处可见,每家每户屋旁边都有一个小小的谷仓。谷仓建在屋外而不是屋内,古老的谷仓具有独特的防雨,防鼠,防盗,防火等功能。这些谷仓或单独矗立于自家房前屋后,或几种散布于村头山坡河边,与白裤瑶人家的土墙瓦屋相映成趣。我漫步于青石铺就、连接几个白裤瑶村庄的古道,徜徉在哗哗作响的溪流边,仿佛听到了白裤瑶青年男女相互间吐露真情的歌声。

“……同龄啊,你情似清池水,心中似天日;敬请传教这根源,我俩携手共百年。”这是南丹县境内白裤瑶细话歌中的一段唱词,字里行间透露出男女青年浓浓之情。每年秋初至次年春末,逢圩日或红白喜事夜晚,白裤瑶男女青年常常不约而同聚在村头寨尾或房前屋后草坪上,借着月光或手电筒光,男男女女三五一群围在一起唱情歌(即细话歌)。“竹鼓来自大竹坪,最善歌儿是同龄。无缘与你成终伴,但得良言慰平生。”这是姑娘邀请小伙子唱歌而唱的开头歌。

里湖白裤瑶是一个母系社会文化遗存尤为突出的民族。在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居于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的地位,男子从属。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婚前婚后形成一种绝对女权与绝对男权的社会现象。要述说白裤瑶的婚恋,不能不与歌联系起来。白裤瑶民歌维系着白裤瑶淳朴的婚恋。

他们因歌而相识,因歌而相恋,因歌而结婚。白裤瑶是一个歌的民族,无人不能歌、无人不善歌。凡逢圩日或婚丧嫁娶之类的聚会,年轻的白裤瑶人总是邀帮结伴沿着古老的山路跋涉百十里到歌场里去唱歌会友。

当某位姑娘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她就会悄悄地走到小伙子的身旁,伺机把小伙子的腰带或者别的什么随身小物件抢到手。然后转身朝那较偏僻一些地方跑去,意在试探对方的态度,若对方有意,便会不紧不慢地尾随而去,到姑娘停步的时候,就双双携手唱起“细话歌”。细话歌是白裤瑶的一种特有的情歌,它同时兼有歌和话的特点,在唱歌时无须高声亮嗓,表现如细语喃喃的形式。听起来歌也如泣,泣也如歌。唱得浓醇时,大家都愿意彻夜不眠。

白裤瑶婚礼仪式十分独特,选定喜日子后,男家先托人去女家“踩亲门”、“报亲”,把喜日子告诉亲朋好友。新郎在婚礼中不是很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去接亲的伴郎和一个歌师。送亲队伍非常讲究,娘家歌师走在送亲队伍前面,婆家歌师走在后面,新娘在两位歌师一前一后的保护下走到新郎家。新娘快到新郎家的时候,新郎家就会生上一堆火,祝福新郎新娘,婚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婚宴必须在家里举行,他们把酒肉饭菜摆在一张连着一张的桌子(或木板)上,俗称长席宴,男女两方亲戚分坐在长长的桌子两旁,摆在桌子上的每一件酒具和其他物品,都要朝向东方,表示新人就像初升的太阳,其中包含着亲人们美好的祝福,也预示着这个寨子又多了一户新的人家。

在白裤瑶族的村寨里,每家每户的门口差不多都立着这样的图腾石:两块中间通有洞的石头立在两边,中间再平铺一块石头,在两块石头之间用包着红纸的竹条连接起来,而逢年过节都要往洞眼里塞红纸或纸钱。其实这两个洞眼,表示的就是母性的生殖器。往洞眼里塞红纸或纸钱,是供奉母性之神,但求来日儿孙满堂,兴旺发达!

上一篇:天宁寺和慈寿寺 下一篇:周日盛宴――Bubbalicious早午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