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军事化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

时间:2022-08-11 03:09:41

准军事化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

摘 要:班级是高职院校管理的微观主体,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大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而在班集体建设的各项指标当中,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阐述班级文化的深刻内涵,分析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职院校构建班级文化存在的难题,最终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班集体内部共同的精神、思想、作风、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依赖于班级体而存在,它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班级的文化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价值观、积极性和创造力。

从狭义上讲,班级文化体现为班级"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班级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学生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为班级和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一、班级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功能

班级文化作为学生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对学生走出校园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学校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价值导向功能

班级的管理哲学是班级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决定性因素,它所指导的内容,引导着辅导员老师正确领导学生积极上进,使辅导员运用正确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经营管理班级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班级学生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班级的价值取向,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只有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才能使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管理一个班级就像经营一家企业一样,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二)约束功能

班级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

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级内部的法规,班级的管理者和全体学生都必须遵守和执行。特别是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下,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严谨而完善的制度体系,会使辅导员能采取有效措施对违反法规的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惩罚,从而对其构成一定的约束力。

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的角度来约束辅导员和学生的行为,是建立在人的良知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有意违背道德规范,就会受到其他同学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例如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流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三)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可以凝聚学生的力量,使其团结起来,互帮互助,朝着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将班级视为大家的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同时,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共同为之奋斗。从中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激励功能

优秀班级文化的成功实施,使班级在整个校园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班级的一员,都会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归属感,激励他们更努力的投入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班级的荣誉和形象。共同的理想信念使每位同学对自己的学习都有一个目标,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当取得良好成就时,会产生满足感,从而也会激励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学习。同学间的亲切鼓舞、团队精神的发扬等也会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和生活。

(五)辐射功能

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不止在班级内部起到推动班级发展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校园杂志、广播、网络等渠道)对整个校园产生一定的影响。班级文化是全体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社会道德、文化价值观、社会关系中自然形成并总结出的本班级在学生群体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不是学生在入学时就让人给设计出来的一种固有的文化发展模式,也并非是辅导员利用权力打造出来的灌输给学生群体的一种文化现象。班级文化起源于学生,但其表现在整个校园中,并会影响着学校某一群体的思维、生活和学习。班级文化对于班级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是班级发展所必须的,无以替代的手段与工具。

二、准军事化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难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萨卡罗普洛斯专门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费用要大于社会效益(George,1986)。然而职业教育的生源基本是普招淘汰下来的,存在着质量普遍不高的难题。同时,由于当前高校里基本都是"90"后大学生,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难题。

(一)学生个性突显导致班级凝聚力降低

准军事化管理对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磨练学生意志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压制学生个性的缺陷。作为朝气蓬勃的新一代大学生,大学生活与入学前想象的差距甚远,严格的管理使之表面认可,而内心压抑。他们在遵守学校管理的前提下,以自己的价值实现和个性展示为目标,班级成员之间没有缺乏较高的心理依赖,对班集体事务漠不关心,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之课余活动少,导致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机会少,现有的学生活动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班级凝聚力降低。

(二)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任何集体组织的规章制度都分为成文和非成文两种,班级管理也是一样。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下,成文的制度包括《学生手册》里明确提出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奖惩措施。成文的制度是辅导员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间接通过班干部去约束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但是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只是重点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的、利己的行为,班干部也是过多的监视学生不触犯准军事化管理规定,而学生只关注如何表面上维护规章制度。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情感、兴趣等都被集体的要求整齐划一,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

班级非成文的制度是班级的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约定俗成的。非成文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起的作用要大于成文制度。对于"90"后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是促使学生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班级文化的建议

新的时期,班级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班级文化。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予以支撑,要提高班级竞争力必须实现班级文化的制度化,要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应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

首先,寝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寝室卫生是班级生活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严格的内务"六净标准",加上辅导员对内务的日常检查和评比,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保持寝室卫生。辅导员要做好定期安全检查,禁止使用违禁电器,并记录检查结果和处理方案,排除不安全因素。学院以及各系要组织有实际意义的宿舍文化节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符合"六净"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旧物改造、宿舍美化。班级也可以组建自我管理小组,监督班级卫生、安全等情况。

其次,要在符合学院相关规定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体系。良好的班级制度促进班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班级可以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评量化制度、班干部每周工作总结制度、卫生检查管理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和个人违规处理制度等等。制度制定的时间很重要,尤其是新生入校后,最好先定规矩。另外,新入职的辅导员在带老生的过程中,一上来就制定成文的规矩存在着极大困难。一方面,学生已经熟悉学校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对新辅导员的认可程度不高,存在心理上的隔阂。这就需要辅导员耐心等待、细心观察,先用非成文的规矩制造舆论,潜移默化中影响班级的每位学生,继而抓住时机,确定成文制度。但是要注意制度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更要坚持执行,注重落实。

最后,要以班级为单位,多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和搭建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特别是要组织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活动,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活动中要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举办健康的、科学的活动,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3][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田平,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89.

[4]孙红旗,夏兰芹.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

[5]苏勇.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新华文摘,2005,(5).

[6]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7]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陈宏伟(1985.10-),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助理政工师。

上一篇:揭开“关键设施”神秘的面纱 下一篇:当前经济背景下单一型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