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女人成长的标志是淡定

时间:2022-08-11 02:50:06

张瑜:女人成长的标志是淡定

30多年前,张瑜凭一部《庐山恋》成为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4年后,如日中天的张瑜突然赴美留学;在国外待了8年,张瑜回国后担纲制作了《太阳有耳》,一部获得柏林银熊奖,却赔进一半钱的影片。“电影的竞争都是残酷的,特别是女演员真的不敢懈怠,女人的容颜可以萎缩,但是心灵不应该萎缩,必须要使自己保持在一个心灵鲜活的状态,靠定力,靠坚持。”张瑜如是说。

张瑜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自始至终是她风轻云淡的笑容。

创造吉尼斯记录的《庐山恋》

对于现在五十岁左右的观众,《庐山恋》带来的震撼是空前的,光是张瑜在里面的衣服,就换了43套,远超《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经常有观众问张瑜:“既然是来庐山旅游,怎么能带着那么多衣服呢,多不方便啊。”更多观众记住的是那浪漫无比的情调,青山绿水中,少男少女穿着泳装躺在岩石边,调皮的少女突然起身在爱人脸上啄上一吻。难怪《庐山恋》被称为80年代的偶像剧。男孩子们纷纷背上挎包去庐山旅游,希望能碰上一个像张瑜一样的姑娘。庐山专门建了一个小型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小街》造就流行一时的“张瑜头”

接下来的一部《小街》让人们记住的有两样,一是它的主题曲,一是张瑜如男生般的短发。有观众问张瑜:“我看电影时老琢磨,你怎么舍得剪成那么短啊,像个小男娃,还有那几个跟头是你自己翻的,还是找的替身?”张瑜笑了,说:“首先是角色安排,我演的是一个黑五类的女儿,被剃了阴阳头,便索性剪了短发,装扮成小男孩,好保护自己。拍戏时导演把我带到了南京路一家理发店,是一个叫‘小老虎’的发型师帮我剪的,那时候很少有女孩子剪这么短,但剪好之后他连说好看,并给我拍了照,把照片收进他的沙龙相册。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很多姑娘进了理发店,都指着我的照片说我就要这个‘张瑜’头,很是流行了一阵子。至于那几个跟头,对我来说并不在话下,我练过体操,还可以空翻呢。”

与搭档郭凯敏:未完成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

《庐山恋》是80年代的偶像剧,张瑜和郭凯敏更是公认的银幕情侣,多少影迷希望他们就如同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一样,走下银幕也结为伉俪。张瑜说那时候年纪都太小,从未有过恋爱经验,拍戏时碰一碰手都会脸红,拍那场所谓吻戏时,张瑜还问导演:“可不可以清场?”不过张瑜笑说,现在回忆起来,郭凯敏应该是喜欢她的,虽然从未说出口,但人前人后都很关心她。现场接通了郭凯敏的电话,他在那头一个劲感叹:“她反应太迟钝了,情窦未开,不过我也只开了一半。都太小了,那场吻戏,她是气喘吁吁,我是心惊胆战。”张瑜问:“这么多年我没问过你,如果我不是那么迟钝,会怎么样呢?”郭凯敏的答话是:“那自然就另有故事了。”

远赴美国,没有爱的陪伴生活多艰辛

1981年,24岁的张瑜因影片《庐山恋》而一炮走红。大红大紫后,张瑜被迅速捧到了一个至高点上。然而,张瑜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总觉得自己的演技还很欠缺,很希望能向前辈们学习。于是,郭凯敏介绍她认识了同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的张建亚。张建亚非常热情,给予了张瑜很多帮助。张瑜和张建亚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于1984年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在拍戏过程中,张瑜越来越感觉到,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学习的她,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正在这时,张瑜听说北京电影学院要办一个明星班。于是,她准备报考。著名导演、时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的谢飞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是个那么出名的明星了,谁敢教你呢?你应该去美国好莱坞。”

谢飞的话让张瑜心动了。张瑜向张建亚谈了自己的想法,考虑到刚刚结婚就要饱受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张建亚沉默了。但当时张瑜太想深造了,她还是坚持想出国,深爱她的张建亚只得同意了。

1985年,刚刚结婚一年的张瑜在“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的经济担保下,远赴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学习影视制作。临走时,她对丈夫说:“等着我,我学成后就回国。”

张瑜到美国时身上只带了东凑西凑的几十美元,只好租了一间很小的地下室。为了生存,她找到两个做中文家教的工作,无论刮风下雨,她都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往返于住处、学校和学生家。每天晚上回到家,她都累得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有一次,张瑜身上唯一的10美元被偷了。她无助地站在美国的街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哇哇”地大哭起来。她整整饿了两天,直到第三天拿到家教的工资,她才吃上了饭。

张瑜还要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她过去一点英文基础都没有,上课时老师讲的她就像是听天书一样。最初的几次考试,她的成绩都是最差。这让一向好强的张瑜感到无地自容。

1985年春节,张瑜独自在美国病倒了,高烧几天不退,滴水未进。昏昏沉沉的她想:“如果我就这样死了,可能都不会有人知道啊。”

在艰难的日子里,张瑜多么渴望张建亚能陪伴在她的身边,可是,这是不现实的。而且,那时他们根本打不起长途电话,只有通过写信联系。收到丈夫来信时,是她最高兴的时刻。

与丈夫张建亚:过分的支持与信任竟是婚姻的杀手

婚后不久,张瑜决定出国时,张建亚别无他话,倾力支持,张瑜说:“那时真是年轻不懂事,不知道放弃了什么,什么都不怕,坚信彼此是深爱对方的,时间与分离都不会消灭我们的爱。”但事实证明时间是可怕的,手捧张建亚的照片,脑海中他的形象却一点点模糊,一个忙于学业,一个忙于工作,可说的话也越来越少。回国后不久,张瑜主动提出:“离婚吧,太累了,长痛不如短痛。”

与汪嘉伟:一段离奇的“爱恨纠葛”

都说80年代有两个最红的人,一个是张瑜,一个是男排选手汪嘉伟。一天汪嘉伟收到一封来信,信中表达了对他的倾慕之情,末尾落款:张瑜。大量的信息表明,这正是那个《庐山恋》里的张瑜。汪嘉伟惊喜交加,张瑜正是他喜欢的女演员,于是书来信往不少日子,最终,两人通过通信确立了恋爱关系,他还把自己祖传的戒指作为信物寄给了“张瑜”。女排姑娘当时恨透了张瑜,汪嘉伟在这之前已与一个女排姑娘有了一定感情,大家一致认为张瑜勾引了汪嘉伟。但有一天,汪嘉伟在和“张瑜”通电话的时候猛然看到一条新闻:张瑜正在澳大利亚拍戏,而对方的答话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汪嘉伟才感到不对。与此同时,正在北京拍摄《知音》的剧组来了几个警察,警方抓住一个偷东西的女贼,审讯后女贼供出了另一件事:她竟冒充张瑜的名义一直和汪嘉伟通信,直到被揭穿。而一切仅仅是因为女贼与她朋友的一个赌约:看看能不能把两个最红的人联系起来。

汪嘉伟终于到北京看望张瑜,张瑜说她至今还记得那天穿一条蓝花小白点的裙子,在北影厂一片空旷的草坪上和他见面,张瑜一再问:“要不要上我宿舍去坐会儿?”汪嘉伟摇了摇头说:“我只想问你,给我写信的真的不是你?”“不是我。”汪嘉伟听了就走了。

张瑜说:“我是一个有精神洁癖的人,对精神层面的要求很高,当然哪天上苍真的赐给了我美满的婚姻生活,我觉得是非常美好和令人憧憬的事,但是一切只能随缘。我以我的方式在生活,净心,修行,在不断寻找通往福祉和宁静如泓的博大彼岸。”

上一篇:影像站等 10期 下一篇:关于中职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