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注销上海户籍的上海男,也敢叫爱情事业一样红

时间:2022-08-11 02:30:12

敢注销上海户籍的上海男,也敢叫爱情事业一样红

孙原丘和妻子汪振男最近出了名,他们夫妇合作完成的绒绣作品获得了认可,公司也扭转了2008年至今亏损的局面。回想起14岁那年,他们一起进入绒绣厂厂校,心里充满了感激,如果不是进了厂校,他们就不会相识。当初,他们只是觉得是绒绣厂让他们找到了伴侣,现在想来,正是在绒绣厂的学习,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10年终成眷属,结婚没婚房

或许是注定的缘分,1 972年,位于上海浦东的红卫绒绣厂到杨浦区招收学生,400多个被推荐的学生只录取了46个。汪振男和孙原丘都幸运地被选中了,那年他们1 4岁。十四五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临近毕业时,孙原丘向汪振男表达了心中的情意。1 7岁开始工作后,两人就恋爱了。他们住宿在厂里,每周回家一次。孙原丘是做制图,制版的工作,汪振男是专绣艺术品的,两人工种不同,合在一起刚好可以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当时,他们只是把绒绣当成自己的一份工作没有摁到将来绒绣会成就他们的财富人生。

工作几年后,好学的孙原丘报考了电大的中文系。在他的影响下,汪振男也进了电大学习。拿到了大学文凭后,两人都离开了车间,转做行政工作。当时车间里工作每月工资只有45元,而他们有70多元,工资提高了,工作反而轻松了。每天一杯茶,一张报纸,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周围人都羡慕他们,有远见,读了书有了文凭,生活工作都无忧。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同,别人眼中向往的生活状态,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孙原丘就有这样的烦恼。他觉得每天这样无所事事,活得很没有价值。可是他的烦恼无人可以诉说,谁听了都会说他矫情。他试着说服自己该珍惜。

1986年,孙原丘和汪振男相恋10年了,很自然的,两人开始谈婚论嫁。说到成家,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孙原丘和汪振男虽然收入不低,工作几年也有了1000元的积蓄,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结婚必备的家具,1000元可以买两整套。可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没有结婚的房子。孙原丘家里有兄弟四人,他是最小的一个,当时只有他大哥结婚了,家里没有多余的房子。而汪振男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她的户口在外婆家,可外婆家的房子只有11平方米,没有卫生间,厨房也是公用的,她根本不可能住过去。没有婚房,就连结婚喜宴也没法办了。按当时的规矩喜宴后是要到婚房里闹洞房的。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因为某件事或是某个因素就会改变一些决定。这时,在孙原丘心里已经隐藏了很久的念头,又再次冒了出来。孙原丘一直向往采菊东篱下那种田园生活,做些自己喜欢而又有意义的事情。既然上海没有一处安定的居所,何不完成自己的梦想去外地找一个地方生活呢?孙原丘考虑了很久,终于有一天跟汪振男说:“既然在上海没有我们的安身之处,不如去外地吧。我们都有文凭,可以当老师,到一个师资缺乏、需要我们的地方,不但解决了住房问题,最重要的是那样活着才有价值,比现在每天混日子好。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原本,孙原丘以为要说服汪振男离开上海肯定要花些时间,没想到汪振男很爽快地说“既然答应嫁给你了,我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孙原丘开心地抱起了汪振男,能娶到这样一个妻子真是他的福气,现在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到哪里都一样生活。年轻的两个人,当时都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沉浸在幸福中。

把户口迁离上海,为了儿子再回上海

汪振男可以不顾一切嫁给孙原丘,可她的父母会作何想呢?汪振男忐忑不安地回到家,跟父母说:“我跟原丘考虑过了,既然没有房子,结婚酒席就不办了,我们打算旅游结婚,顺便去陕西巴山看一看。我们已经联系了那里的一所学校,如果条件还可以,准备辞职去那里教书。”汪振男的话才一出口,父母就急了。女儿出嫁了,连个安稳的住处都没有,现在连酒席也不办,在亲戚朋友面前多没面子?居然还要放着上海好好的工作不做,辞职去外地。多少人当年去外地插队,现在都想着回上海。父母想不通,也气不过。可是汪振男已经对孙原丘一条心。“去吧,去吧,女大不中留,随便你。但是辞职的事情你还得想想清楚。”父母最终扭不过女儿。

裤袋里揣着1000块钱,汪振男和孙原丘开始了旅行。他们一路游玩,最后到了陕西的巴山。孙原丘联系好的学校在山中一处盆地。这里有山有水,环境很幽静。可这里条件有限,卫生环境比较差。但是对于年轻的汪振男来说,新鲜感让她忽略了这些。学校为老师提供的宿舍是一间小小的矮平房,在孙原丘和汪振男眼中,这是他们将来的家了。

整整在外旅行了38天,孙原丘和汪振男回到上海的时候,身上只剩下1角4分钱了,几年的积蓄就这样一下子用完了,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都觉得有点疯狂。可那时年轻的他们,没有考虑那么多。回上海后,孙原丘就辞了职,回家跟父母说要把户口迁到巴山的学校。父亲当时就反对:“你人去还不够啊?还要迁户口!上海是大城市,户口迁出去容易,迁回来就难了。”当时的孙原丘怎么都没想到,多年之后,父亲的一番话变成了现实,他想回也回不来了。可当时,他去意坚决。父母给不了他结婚的房子,也只有无奈同意。在孙原丘的计划里,他这辈子就将四处教学,在一个地方住几年,再去别的地方。他没有想过将来是不是要回上海。或许,因为年轻,所以把一切都想得很理想化,很简单,只是简单地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汪振男的父母这次拍桌子了:“绝对不行,户口不能迁出去。”汪振男的母亲发完脾气又苦口婆心地说:“他冲动,你不能跟着冲动。户口迁出去,上海的任何福利你就享受不到了。将来有了孩子,孩子的户口是随妈的,你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想想,总要留条后路。”父母的话,汪振男觉得不无道理。汪振男这次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多年之后,她真庆幸当时没有一时冲动把户口迁离上海。

在巴山的日子是幸福的。虽然日子清苦,可是孙原丘总能找出一点乐趣。他在门前养起了鸡鸭。因为没有田地,他就在屋顶种起了蔬菜。课余时间,孙原丘拿起心爱的画笔,把这里美丽的山水固定到画布上,而汪振男会拿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地绣出美丽的图案。

1 987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汪振男当母亲的心态就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无论考虑什么问题都先想到儿子。看着儿子时常在野地里玩耍,汪振男有时就会想,这里的环境是否适合儿子呢。无论从教育、医疗各方面,这里都跟上海不能相比。如果儿子生在上海,一定能见识得更多,学到更多。这样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终于孙原丘被汪振男说动了,眼看儿子就快到读书的年纪,他们觉得或许是该回上海了。

1 991年,汪振男辞职带着儿子先行回到了上海。可当年的问题依

旧存在,她无处可住。孙原丘的几个兄弟都已经成家,他的父母跟他大哥住在一起。汪振男只能在婆婆房间里加了张床,暂时住下。孙原丘还留在巴山,毕竟一家三口总要有人赚钱。汪振男刚回到上海,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婆婆、哥嫂虽然表面上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家里平白多了两个人,谁的心里也不痛快。汪振男何尝不想回自己家住。可是外婆去世了,她的父母住进了外婆家,父母原本的房子让给弟弟当婚房了。外婆家11平方米的地方,怎么还挤得下她们母子两个。汪振男也尝试着回家跟父母说,她的户口在这里。可是话还没说完,母亲就发火了,指着她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有回娘家住的道理。”汪振男知道父母心里的火还没消,他们恨女儿找了个没房的女婿,当年又义无返顾离开上海。汪振男夹在婆家和娘家中间,有苦说不出,两边都没有她的落脚处。

上海这种处境,孙原丘想回上海也没有容身之处。为了增加收入,为了能在上海有套自己的房子,他只能辞了巴山的工作,去了安徽。安徽一个老板看中孙原丘的绒绣技艺,聘请他过去当师傅,每月工资1 000元,另外答应工作几年后给他一套上海的房子。听到老板的许诺,孙原丘卖命地工作,他不求别的,只求能在上海给妻子、儿子安个家。他每月寄900元给汪振男,自己只留100元,他心里愧对妻子太多了,他只能尽最大的力让妻子过得好些。

做回老本行,当起生意人

在别人家暂住几天是客,时间长了,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户口不在这里,一住住那么久。户口在哪里就该住到哪里去。”这样的话听多了,汪振男知道在这个家里是住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汪振男只能回到父母这里。父母再生气,也不能把女儿赶到街上。可是父母每天都不给她好脸色看。“真是作孽,你爸天天晚上还得去你弟弟家睡觉。都是你嫁了个好男人,还要拖累家里人。”汪振男听着母亲的话,无话可说。她谁都不能怨,只能一个人把眼泪往肚子里咽。或许是积郁成疾,汪振男查出里生了肿瘤,是否是恶性的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汪振男真的很害怕,儿子还这么小,丈夫又不在身边,如果有什么事情,该怎么办。她只能打电话告诉孙原丘,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电话里,孙原丘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哭了。汪振男也跟着哭了。她哭,不仅是因为自己的病。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见过丈夫流过一滴眼泪,可是现在为了她,一个大男人哭得这么伤心。在汪振男心里,无论日子多苦她都没有怨过丈夫,她知道丈夫心里的压力,或许这一切都是命,她只能怨自己的命苦。

汪振男的妹妹看到姐姐这种情况,忍不住劝说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作为家里人在这种时候都不帮她,怎么说得过去。家里人最终心软了。弟弟答应让父母住到他的家里,把外婆11平方米的房子让给汪振男。或许是老天爷垂怜,汪振男的肿瘤是良性的。不久后,汪振男在另一家绒绣厂找到了工作。生活算是暂时安定了,可是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11平方米的老房子,经常半夜醒来看到老鼠从被窝上爬过,吓得汪振男只能紧搂着儿子。最苦的是下大雨的时候,屋里就跟着下起了小雨,雨水带着屋顶的石灰水,弄得家里一片狼籍。汪振男和儿子在上海受着苦,孙原丘在外地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心里的压力只有他自己知道。眼看着工作了几年,老板似乎完全没有兑现承诺的打算。1 995年,孙原丘一气之下回到了上海。他此时唯一的梦想就是买一间房让汪振男母子住得舒舒服服的。可是给别人打工,要想买房恐怕遥遥无期,孙原丘决定自己开公司做绒绣生意。

如果时间再往回倒退10年,孙原丘绝对想不到,有一天他会成为商人,这是他最不喜欢的,他害怕生意场上的交际应酬。可是为了妻儿,他知道他没有别的选择。他更要在岳父岳母面前争口气,他虽然嘴上从来不说,但在心里总想有一天能抬起头骄傲地跟岳父母说,我能让你们的女儿过上好日子。

孙原丘从安徽带回两个得意的徒弟,贷款60万,把公司开在了房租相对便宜的浦东。孙原丘主要做绒绣出口的生意。刚开始的半年,资金周转慢,发出的货却没收到钱,孙原丘又贷款了30万。那段日子,汪振男陪着他一起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孙原丘一直跟自己说,不能输。

好在,一切都慢慢好转了,生意上了轨道。3年后,孙原丘贷款35万在杨浦区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二室的房子。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在新房里,孙原丘搂着汪振男,他在心里默默地说,总算给了妻子早就该给她的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又过了3年,孙原丘在浦东近郊买了一栋三层楼的别墅,也就是他们现在住的地方。那时房价还不高。孙原丘又在离家不远处买了两栋别墅,一栋作为公司办公用,一栋准备将来留给儿子结婚用。虽然儿子年纪还小,但是结婚总要用房,他不想儿子将来面临跟他相同的难题。

或许是因为当年吃了没房的苦,所以孙原丘有了钱就买房产。连他自己也没料到,这几年上海房价会如此大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外的订单突然都没了,孙原丘的公司处于完全停业状态,可是面对八个跟着他多年的老员工,孙原丘许诺会发他们3年的基本工资。这几年,有几个员工在别处找到了工作,但是孙原丘信守承诺,依旧每月按时发工资给他们。为此,孙原丘把一栋别墅卖了,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其余的钱就用来养活几个员工。有人说孙原丘这样做太傻了,哪个生意人会做这种亏本的事情。可是孙原丘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生意人,他只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两年,孙原丘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他开始创作绒绣作品,他制图,汪振男绣,他们夫妻携手完成了一幅幅佳作。汪振男还被评为了上海绒绣市级传承人。今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他们的多幅绒绣作品被选进了世博会展出。

再过半年就到了孙原丘对员工承诺的3年之期。他打算辞退一部分人,缩小公司的经营。他对妻儿,对员工的承诺他都已经做到,接下来的生活,他希望可以做更多他自己想做的事,品茶、画画或是摆弄一下花草,就像20年前在陕西巴山时那样。如果不是为了头顶的片瓦,或许他这辈子都不会开公司做生意。当有人羡慕他现在的生活,他会有些许的无奈,人生有些选择是自己的,有些选择则是出于无奈。而让他最值得骄傲的选择是选了他的妻子,陪他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人生……

上一篇:草台艺人坎坷三段情,转身为作家只为酬红颜 下一篇:逃出生命绝地,成都女白领千里单爱新疆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