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睡眠的中医保健养生

时间:2022-08-11 01:55:21

浅谈睡眠的中医保健养生

【摘要】 从中医睡眠的保健养生谈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及不同类型失眠病人如何从各方面克服睡眠障碍,从而提高睡睡眠质量,达到身心健康。

【关键词】睡眠 中医基础理论 养生 保健

一个人7天只喝水不进食还能存活,可是不睡眠,则只能活4天。充足的睡眠加上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及平和的心态成为保证人体健康的四大要素。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心理压力的加大,睡眠障碍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加。有资料统计,我国的失眠者为总的人口的20%-30%,其中老年人约占70%。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乃是人类的必需。如果一个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白天会产生种种不适的感觉,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警觉性差、情绪不佳等。要是被长期严重的失眠困扰,更会造成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80多种严重的疾病。美国的一位著名专家廉•德门特指出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目前,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备受人们的瞩目。

睡眠障碍的最基本表现就是失眠。它既由精神因素诱发,也可因机体疾病引起,且与工作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习惯、年龄的大小、受教育程度,均有密切关系。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早醒,或睡而易醒,时睡时醒,甚至彻夜不眠,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不佳。中医学称之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睡”等,《难经》始称“不寐”[1] 。

中医学关于失眠的成因,主要观点有二。一为阴阳说,《灵枢·口问》认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 [2]。二为神主说,即如《景岳全书·不寐》所日:“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而中医学又认为人体生命的活动,全靠人身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来推动,而从中医纠其根源,失眠之阴阳说与神主说实则相通也。现从中医睡眠机制、辩证用药及心理调节等方面谈睡眠的保健养生。

1 提高睡眠质量是关键

1.1睡子午觉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人的睡眠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每日睡6~8小时。便能满足生理需求.而中老年人就更少些,夜间能睡5小时就可以。中午再午睡40分钟到l小时,即可保持精力充沛。

1.2睡前减慢呼吸节奏 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听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1.3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从中医理论上讲,失眠的发生是涉及多个脏腑的,如心、肝、脾胃、肾等,但主要的病变在心,因为心藏神,心神的安定与否,与睡眠是直接相关的,故不论“心”自身疾病,还是脾胃、肝胆、肾、肺其它脏器疾病影响于心,均可引起失眠。

1.4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2 失眠病人辩证服用中药和因时服药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失眠可分心火旺、心阴虚、心脾两虚、肾虚等多种类型[3]。病因不同,用药不同,必须对症用药,才能收到正面效果。

2.1心火旺型失眠: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渴、心悸不安等。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每次l丸,午后及睡前各服用1次。

2.2心阴虚型失眠:表现为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等。可选用天王补心丹,每次l丸,午后及睡前各服1次。

2.3心脾两虚型失眠: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眩晕、面色萎黄、神倦乏力、舌淡脉弱等。可选用归脾丸,每次l丸,也可用养血安神片,每次5片,午后及睡前各服1次。

2.4肾虚型失眠:表现为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亏遗精。可选用健脑补肾丸,每次15粒,或脑灵素,每次5片,午后及临睡前各服1次。

若其它症状不明显,只以失眠为主症者,可服复方五味子糖浆,每次10ml,每日用3次,也可用炒枣仁3~6 g,捣碎为末,晚上临睡前冲服。

3 注重心理调适

除生理疾病之外的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因此心理治疗也是关键[4]。失眠者应消除紧张情绪,做到“先睡心,后睡身”。祖国医学提出“以心医心之法,乃是最妙上乘”。因此,失眠病人一定要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避免因个人得失,困难挫折而致心理失衡,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不要过于依赖安眠药。

其次,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 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听轻音乐或喝杯牛奶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及剧烈运动等。长期坚持,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适量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保持卧室清洁、安静、避开光线刺激。

白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这样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制剂主要为以酸枣仁、灵芝、钩藤等为主药的复方制剂,另有以乌灵菌粉、左旋千金藤立定碱单味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等。其他合欢花、南蛇藤果果实、蛹虫草、花生叶、火赤链蛇等均具有一定治疗失眠作用[5]。

4 小结

睡眠是人生理的基本需求,充足的睡眠可使人消除疲劳,促进恢复体力。因此睡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每一个人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而对于失眠的患者则因人而宜的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错施,提高睡眠质量。

参 考 文 献

[l]高荣林,徐凌云.中医睡眠学说及其科学内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16-17.

[2]张露凡.中医内科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85-190.

[3]魏杰,李延欣,李良.失眠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01,23(2):215.

[4]赵新喜,李煜,赵兰青,等.失眠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ⅲ.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04:16-18.

[5]陈伟.失眠的药物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08,1

上一篇:绿脓杆菌肺炎检查诊断 下一篇:术中动态监测Hb/Hct对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