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时间:2022-08-11 12:44:38

细谈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水利工程在初期投入运行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 如施工区及移民安置区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都未及恢复, 大量的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作需要规划实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环境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early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is a lot of work to improve,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area and resettlement areas of na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not restored, a lo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require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环境监理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影响特点引入的,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完全融入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有助于及时解决工程中的环境问题, 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 使环境保护工作由被动治理污染变为主动预防和过程治理;( 2)环境监理单位独立于工程项目的业主和承包商之外,所以能确保环境监督和管理工作严格、公正地按照工程环境保护要求进行.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的独特性, 使得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 )能及时发现工程实施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 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2)环境监理作为经济独立的一方参与与工程有关的重大环境问题的决策, 能实现决策的公正性, 有助于工程环境保护的实施效果; (3)环境监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成果促进了环保工作的规范化, 实现了环境的污染防治和区域生态的保护, 使水利工程在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保证了环境效益不受损害.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移民问题,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

2.1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众多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需求。水利工程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同样具有积极作用。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调节水量丰枯,合理配

置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抵御洪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同时也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等,充分发挥了河流的各种功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例进行分析。1999 年10 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以来,通过精心调度、科学管理,在防洪、减淤、供水、灌溉、生态、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通过合理调度,还保障了黄河下游及入海口的生态需求流量,大大改善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明显增大。

(1) 有效拦蓄黄河上中游洪水。2003 年8—10 月,黄河流域遭遇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华西秋雨”,中下游干支流相继发生10余次洪水过程。小浪底水库进行蓄洪、削峰、错峰运用,拦蓄洪水58. 5 亿m3 ,将黄河下游可能出现的6 000 m3 /s 洪峰消减至2 800 m3 /s 以下,避免了滩区179 万人的转移以及25万hm2耕地遭受水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10 亿元。

( 2) 通过调水调沙冲刷了下游河道,提高河道过流能力。小浪底水库投运以来,拦截了大量泥沙,对下游河道起到了有效减淤作用。2002 年至今,黄河已累计进行了11 次调水调沙,将数亿吨泥沙冲入大海,冲刷了下游河道,使河道主槽行洪能力提高至4 000 m3 /s,有效缓解了下游“二级悬河”的威胁。

( 3) 保障沿黄地区及供水区的用水需求。在供水和灌溉方面,2000—2009 年,小浪底水库累计供水1 624. 6 亿m3 ,累计补水660. 99 亿m3 ,为黄河连续10 a 不断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提高了下游地区266. 67 万hm2 灌区耕地的灌溉保证率,缓解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紧张局面。通过科学调度,截至

目前,水库还为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引黄济淀提供了充足水源。

( 4) 改善黄河下游生态环境。通过小浪底水利枢纽调节,黄河下游和河口地区最低生态用水得到保障,改善了黄河下游生态环境,河口生态植被得到一定程度恢复。黄河湿地面积增大,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百鸟园。

2.2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2.2.1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水库、闸坝建成蓄水后,由于水的流速对不同污染体的净化作用不同,因此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库区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同时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减少了因碱性增大而导致水体毒性加大的可能[5

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流速减缓,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同时库区水流流速慢,水体置换速度慢,透明度提高,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在充足的氮磷营养盐、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光照等条件下,库尾与一些库湾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2.2.2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流速变缓,部分水域几乎成为静止的水体,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流速减缓,泥沙沉降后,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农田被淹后,营养盐类和分解后的有机物溶于水,大量营养物质在库区蓄积,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水库蓄水后,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可能因洄游通道阻断、觅食产卵场消失、水温和流速改变等生境变化而受到影响,甚至消亡。例如,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水流相对静止,对铜鱼的产卵场影响较大; 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度降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下泄清水,影响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等。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模式

3.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及实施机构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与其它工程不同的特点,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是一般工程所无法比拟的, 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龙滩水电站工程等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红水河流域都有巨大的环境影响,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理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总体可分为施工区环境监理和移民环境监理两方面. 施工区环境监理主要负责监督施工区各承包商和业主的环境保护工作, 移民环境监理则主要负责移民工程所涉及的所有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 这两部分监理工作又统一受工程主管部门委托和监督并对其负责.

3.2环境监理的监管方法

3.2.1施工区环境监理

施工区环境监理的工作性质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定期到施工区现场对承包商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巡视监督, 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要通知承包商环境管理员限期处理. 同时, 对要求限期处理的环境问题,按期进行检查验收.

3.2.2移民区环境监理

移民安置区环境监理的监管方法可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自下而上是由移民安置所在地环保人员填写环境报表, 总结移民安置过程中和安置后环境状况, 并逐级上报,最终报送移民环境监理;自上而下的方式是由环境监理工程师根据移民工程的进展情况, 直接到移民安置点巡视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等,然后报告业主移民局, 移民局再通知省移民办公室, 由省、县、乡、村往下传送.

4.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提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除害兴利、产生丰富可再生绿色资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拦蓄洪水,提高河道过流能力,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等,但同时对河流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健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东胜,彭静. 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的生态保护实践与启示[J]. 中国水利,

2007( 2) : 29 - 31.

( 2)林中生. 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 能源与环境,2009 ( 3) :

83 - 84.

(3)金中彦, 李国庆,张志强, 等. 万家寨引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实践和探讨[ J]. 水利水电技术, 2001, 32(4): 7—72

上一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管理探讨 下一篇:建筑设计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