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PR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

时间:2022-08-11 12:10:39

3―SPR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

摘 要:基于Solidworks&SimMechanics对三自由度并联机构3-SPR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先利用Solidworks对该机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通过模型转化接口技术实现3-SPR并联机构的SimMechanics可视化建模,然后添加输入输出模块,让该机构的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坐标点输出到MATLAB的Workspace中,并将这些点描绘在同一坐标系中,得到本机构的工作空间。

关键词:3-SPR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模型转化接口技术

中图分类号: TH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189-2

0 引言

与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具有更高的推重比、结构刚度、控制精度和更低的惯性等优点,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1,2]。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是指并联机构末端执行器的工作范围,工作空间是并联机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它的研究尤为重要。

并联机构的机构紧凑,因而工作空间范围比较小,所以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研究相对于串联机构来说难度较大,研究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方法很多,运用最广泛的是数值法和解析法。在数值法研究方面,主要有Tocobi法、网格法、优化法和蒙特卡洛法,这几种方法都需要固定末端执行器姿态,在利用位置反解方可求出机构的工作空间,因而这几种方法的求解效率和精度较低。最具代表性的是Fichter研究了6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3],利用的是并联机构的位置反解方程,固定3个位姿参数和一个位置参数,而让其他两个参数变换的方法。在解析法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几何法,利用几何法求解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是最精确的,因为几何法是要求出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边界曲线,因此几何法工作量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烦琐。1990年Gosselin利用几何法推导出了6-S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边界曲线[4]。除以上几种分析方法外,还有许多学者利用软件对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其中MATLAB中的SimMechanics 模块就提供了分析工作空间的平台。SimMechanics是MATLAB中的一个软件包,可以对很多机构进行建模和仿真[5,6],王国明等就利用SimMechanics模块对二自由度串联机构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仿真[7]。然而复杂的并联机构在利用SimMechanics建立模块并设置参数时容易出错。Solidworks具有强大的实体建模能力,所以通过Solidworks与MATLAB相连接,在Solidworks中建模,并将模型导入MATLAB中,MATLAB会自动生成模型和各个构件的数据,这样就能更有效更快捷的建立SimMechanics模型[8]。

本文采用Solidworks与MATLAB相联接建立3-SPR的SimMechanics模型,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输入输出模块,以此来进行此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

1 Solidworks与MATLAB接口问题

Matlab与Solidworks具有较好的兼容性,Matlab为Solidworks预留了插件接口,下面以Solidworks2012与Matlab R2013a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接口连接的步骤:

①从MathWorks公司的官网上下载需要的MATLAB插件smlink.r2013a.win32的压缩文件和安装的M文件install_addon.m。

②不用解压,将压缩包和安装的M文件install_addon.m置入用户安装的MATLAB的工作目录中(C:\Program Files\MATLAB\R2013a\bin。),根据路径运行install_addon。

③插件安装完成后在MATLAB中输入doc simlink查看自述文件。

④安装Solidworks插件:在命令行中输入smlink_linksw,程序中出现successful link。

⑤启动Solidworks2012,在工具插件选项中出现SimMechanics Link复选框,勾选插件,重新启动Solidworks2012即可成功建立连接。

⑥将Solidworks三维实体模型另存为.xml形式。

⑦在MATLAB中运行mech_import,将模型的.xml文件导入即可建立SimMechanics模型。

2 建立3-SPR并联机构模拟框图

2.1 建立3-SPR实体模型

本文研究的是一个对称分布的3-SPR并联机构,机构的三个球副与基座连接,三个转动副与动平台连接,球副杆件与转动副杆件通过移动副连接,基座是一个半径(R)为100cm的圆台,动平台是一个半径(r)为50cm的圆台。该机构的Solidworks三维实体图如图1所示,机构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S1P1P1组成的支链为r1,S2P2R2组成的支链为r2,S3P3R3组成的支链为r3。

2.2 建立3-SPR并联机构模拟框图

将3-SPR三维实体模型导入MATLAB中得到如框图3。

以上模拟框图并不完整,我们还需要添加输入和输出,此SimMechanics模拟框图方可运行,完整模型如图4所示。

由于该模拟框图是通过Solidworks建模之后导入,因此除了之后添加的输入和输出模块参数没有设置之外,其他杆件的质量、惯性矩阵、坐标以及所有运动副坐标在模型导入MATLAB时已经自动生成,这比自己输入数据要精准很多,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3-SPR工作空间分析

为了得到该机构的工作空间,对移动副(P副)输入斜坡函数(Ramp模块)。设置活塞与液压缸的最大相对位移(即最大输入)为30cm,设置斜坡斜率为3,运行时间10秒。

3.1 工作空间下边界分析

①首先对r1设置参数,斜坡函数斜率为3,活塞与液压缸初始位置为0,r2、r3参数不变,开始模拟,得到一组末端执行器运动轨迹,并将数据点输入Workspace中。

②改变r2的斜坡函数参数,将r2支链的移动副的初始相对位置设置为3cm,然后逐步增大r2支链移动副的初始相对位移直到与r1支链移动副最大输入相等,然后停止操作,将得到的多组轨迹参数输入Workspace中。

③保持r1参数设置不变,将r2变为无输入状态,同时将r2上的斜坡函数的设置方式用在r3上,同样得到多组轨迹参数,并将数据点输入Workspace中。

④保持r3上的输入不变,将r1设置成无输入状态,r2设置成r1的状态,这样又得到多组轨迹参数。

通过对驱动参数的输入,可以看出,这些轨迹参数共同构成了3-SPR工作空间的下边界。

3.2 工作空间上边界分析

①将r1的斜坡函数斜率设置为3,活塞与液压缸初始相对位移设置为30,r2的活塞与液压缸初始相对位置设置为3,r3活塞与液压缸的初始相对位置设置为30,然后运行该机构,这样得到一组数据,并输入Workspace中。

②变化r3参数,逐步递增活塞与液压缸的初始相对位置,每一次递增都会得到一组轨迹参数,并输入Workspace中。

③将r1与r2参数对调,r3参数设置不变,同样会得到一组轨迹参数坐标点,将坐标点输入Workspace中。

④然后将r3与r2的参数设置对调,r1参数设置不变,又得到一组轨迹坐标参数,并将轨迹参数输入Workspace中。

通过分析可知,所有轨迹坐标参数共同构成了工作空间的上边界。

3.3 数据的输出与绘图

4 结论

利用Solidworks建立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MATLAB中,软件自行建立3-SPR并联机构模型框图,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不易出错。然后添加适当的输入输出模块,通过输入适当的驱动参数,对机构进行运动模拟,将得到的模拟坐标参数输入Workspace中,最后将坐标参数表示在同一坐标中,即可得到机构的工作空间。这种方法效率高,通过编程可以讲所有数据表示出来,结果直观可靠。同时我们可以改变输入参数,使末端执行器的输出点更加密集,从而提高精度,使结果更加可靠。

参 考 文 献

[1] Gosselin C. Determination of the workspace of 6-D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J].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1990,12(3):331-336.

[2] Harib K,SRINIVASAN K. Kinematic and dynamic anal-

ysis of Stewart platform-based machine tool structures [J]. Robotica,2003,21:541-554.

[3] Ficher E F.A Stewart platform-Based Manipulator.General Theory and Practical Construction.Int J of Rob Res,1986,5(2):157-182.

[4] Gosselin C M,Lavole e,Toutant P.Robotics Spatial Mechanisms and Mechanical Systems.ASME,1992,45:323-328.

[5] 王英波,黄其涛,郑书涛,等.Simulink和SimMechanics环境下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0(4):127-130.

[6] 杨树川,邵金龙,杨术明,等.基于Solidworks&SimMech-

anics的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J].河北工业科技,2011,28(04):221-225.

[7] Yuan Shaoqiang,Liu Zhong,Li Xiangshan.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obot Based on Matlab/SimMechanics[J].Proceeding the 27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2008(6):16-18.

[8] 王国明,马履中.基于SimMechanics的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6):162-164.

上一篇:会流泪的黑毛驴 下一篇:船舶电气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