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储罐拆除项目施工过程中的HSE管理

时间:2022-08-10 07:25:40

原油储罐拆除项目施工过程中的HSE管理

【摘要】本文以大港油田滨海大站(原油储运站)原油储罐拆除工程项目为实例,简要分析了原油储罐在拆除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围绕项目拆除施工过程中对人、机具、作业过程控制、应急管理等因素的HSE管理进行了工作措施论述。

【关键词】原油储罐拆除HSE管理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大港油田滨海大站(原油储运站)始建于1974年,总占地面积约17×104m2,是一座集原油处理、稳定、储存、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站。建站30几年来,分别进行过7次较大规模改造。2004年10月,大港油田新建的一个原油储运联合站投产后,滨海大站所具备的油、气、水处理等功能全部转移到新建的原油储运联合站;2008年11月,新建原油储运联合站的原油储运库投运后,滨海大站的原油储运及外输功能被取代。根据规划,大港油田滨海大站于2009年2月生产系统全部停运。

滨海大站需要拆除16具储罐,其中包括7具10000立方米原油储罐,1具2000立方米含水拱顶油罐,以及其它污水储罐、消防水罐等。如此规模的原油储运站拆除工作,是大港油田历史上难度最大、规模最大的一次拆除。从工艺管线拆除工作开始,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环保等各项规定,遵循“先辅助,再配套,后主体”、“先外后内”、“先断电,后拆除”、“先工艺后土建”的原则,在实施科学合理的原油储罐进行机械清洗、人工清理等相关施工方案后,拆除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开始实施。

2 原油储罐拆除施工现场安全现状分析

(1)原油属低毒类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为吸入、食入、皮肤吸收。当吸入大量的油气时,能引起人的神经麻痹;如果原油储罐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接触限值,在罐内作业不采取防护措施时将会引起中毒;

(2)原油储罐停用时间较长,停用期间未及时进行原油清理,罐壁和罐底附着大量原油。拆除前,原油储罐清洗、清理不彻底,残存原油挥发油气,原油储罐拆除不满足动火安全条件;

(3)拆除内容复杂、繁多,作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业人员随时面临着新隐患的威胁;

(4)施工时,动火、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多;

(5)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工序间配合、设备调度等,管理过程复杂,综合性强;

(6)各种施工机械的运动部件、用电设备漏电触电和直接触电可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7)人员素质及作业技能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差,识险避险能力不足;

(8)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容易导致作业人员疲劳,精神不集中;

(9)露天作业受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

3 原油储罐拆除过程中的HSE管理

在实施科学合理的原油储罐进行机械清洗、人工清理等相关施工方案后,拆除工作按照计划开始实施。以下从“人、机具、作业过程控制、应急管理”等四方面阐述原油储罐拆除项目的HSE管理工作。

3.1 人的管理

(1)作业前,由施工单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HSE教育,主要内容为:作业单元和作业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注意事项;施工作业中应遵守的HSE规定;拆除时,装置内残存液发生泄漏、着火的部位及防范措施;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法,等等。随着工程进展,施工单位每月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HSE教育或培训。同时根据工程需要,对危险工序和需要特殊安全技术及预防措施的工序进行培训教育;每周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一次HSE活动,主要是总结上周HSE工作情况,布置本周HSE工作;各施工班组在每天作业前,应进行班前讲话,针对当日施工任务布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强调防护重点。

(2)施工单位可采取人员目视化管理,充分利用工作服的颜色、安全帽标签等区别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技术员、监护人员及操作人员资质,达到便于人员管理的目的。对于着装相同的操作人员,可以对安全帽进行编号,“一人一帽、一帽一号”,更加有效地规范人员的管理,同时对纠查和记录违章行为的作业人员起到积极作用。

3.2机具的管理

(1)严把施工机具入厂关,实行机具目视化管理。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等必须确保其完好性、有效性和符合性,对经过检查且符合要求的机器具张贴合格准入标识,并明确责任人,使用中一旦发现入场不符合的机具便于追溯。

(2)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对作业场地的用途进行明确,提前规划出施工机具摆放区、设备(废料)堆放区,并用施工提示牌、宣传条幅等形成施工现场目视化管理,营造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良好形象。

(3)加强日常机具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能整改的及时予以整改,不能整改的备档记录,现场设置标识牌。

3.3 作业过程控制

(1)作业许可制度是管理现场作业风险有效的方法之一,确保现场安全受控就要强化作业许可制度的管理和落实。为确保作业许可制度在作业场所有效执行,施工单位要组织全面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作业许可制度、办理流程、作业现场的风险识别和应急知识等。作业许可的管理包括作业许可申请、作业许可批准、作业许可实施及作业许可关闭等流程,具体如下图。

注意,在执行作业许可管理流程过程中,要积极改进以往在执行作业许可管理中不被重视的环节、流程,比如:在作业许可申请阶段,作业许可申请人在组织对申请的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后,应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就风险评估和许可证中的内容进行培训交底,交底完成后方可到批准人处申请作业许可证。但这一环节往往在许可证签发后才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交底,或是被简化、省略;再如在书面审查通过后,所有参加书面审查的人员还应到工作区域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但实际中,有时相关审批人只进行书面审查而不进行现场核查就批准作业许可;等等这些环节的出现,造成作业许可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在作业过程中要强化作业许可管理的执行,不折不扣地保证作业许可制度落实到位,从而降低作业过程的风险性,有效杜绝各类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

同时,为保证作业许可制度有效执行,将作业许可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施工期间HSE检查与考核的必检内容,要求规范按照许可程序落实安全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签认,严格执行规范动作,杜绝自选动作,保证重点作业和关键环节生产安全。

(2)HSE检查是现场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我们对安全多么重视,管理制度多么严格,安全教育多么完善,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发生“三违”现象。作业前,首先由班组作业人员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对现场周边环境及设备设施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确认。一旦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同时要对整改责任人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对于现场安全监管人员应跟踪项目施工全过程,注重关键环节管理监督,坚持每日巡检,及时纠正和处罚违章行为,监督范围确保达到100%。除此之外,为加强现场HSE监管力度,不同的部门或机构可组织进行月检、周检,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各类专项HSE检查。进行HSE检查时,应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对问题的整改意见应及时反馈到相应HSE管理部门。

3.4 应急管理

(1)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机制。首先,以“预防为主”为原则,结合原油储罐拆除项目施工特点和现场环境情况,辨识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泄漏等,而后组织对相应的事故类型编写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评审和。此时的应急处置方案亦可称作“应急处置行动”,应与真正意义上的应急处置注意区分。其次,建立健全应急网络及通信联络方式,并在现场进行明示,确保有效的HSE信息及时交流,保障应急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

(2)施工作业前,必须让全体施工人员了解应急处置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方案内容教育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行动水平,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同时,有关注意事项应在应急处置方案中予以明确,如:第一时间不能控制的突发事件,应迅速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并封锁现场,等待专业组织救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抢救伤者,同时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停止一切作业,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等候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发生事故要迅速逐级上报,等等。

4 结束语

原油储罐拆除施工项目的HSE管理,本质上还是在于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及过程的控制管理,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确保整个现场作业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的状态,保证每次作业都能在周密的安全措施下进行工作,从而有效地防止和杜绝现场各种习惯性违章现象,克服一些凭经验办事、工作不按标准、马虎了事等各种弊端,降低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法福,浅谈作业许可的现场运用与认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8期

(2)李朝华,大型工程项目承包商安全管理探讨,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年第9期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2040—2009作业许可管理规范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1238—2009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

上一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以及结构选型分析 下一篇:浅谈长输气管道工程经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