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时间:2022-08-10 05:42:41

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 要】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而师生之间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需要我们恰当地加以处理,使这一关系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良好师生关系;因素;方法及艺术

一、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1.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中,教师的仪容、仪表会影响师生关系建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作为他人的认识对象,外表的魅力使人能被深深的感受得到。因此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要仪容整洁,穿着得体,朴素大方,举止文明。尤其是教师接任新班的第一次亮相,一定要特别讲究仪表,学生也常常“以貌取人”,教师的初次印象往往会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第一印象在师生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2.教师高超的授课技艺,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是赢得赞誉的必备条件。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能力越强就越受欢迎。由于自身能力强,因此在某些方面能给他人以帮助。他们的言行往往让人赏心悦目,这本身就让人赞赏。因此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中,教师要以自己的高超授课技艺,卓越组织管理能力,去赢得学生的赞赏。为此教师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闲暇时间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能力,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育素养和心理素养。

3.增加师生交往频率,密切师生关系。一般来讲,任何人之间交往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作为一个责任心强的教师应该主动地从生活﹑学习上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这样才能平等的和学生沟通,交流。调查显示,那些受到学生好评,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的教师及管理者,常常是利用课堂内外,寻找一切机会与学生积极的交流与沟通的教师,而授课与管理效果也常常取决于师生关系融洽程度,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去喜欢他或她所教授的这个科目。同样对学生的管理也因此会相对变得容易。

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包括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空间接近,日常生活交往频率增加,外貌吸引及教师自身的能力高低等作用不可低估,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与管理效果,让学生从心底接纳教师,还必须讲究一些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及艺术。

二、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及艺术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尤其是班上的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后进生因为考试成绩差,往往会自卑,导致内心很脆弱,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信任。生活中,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言一笑,对他们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因此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甚至有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尊重学生就是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主动性,也要承认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被动性,即惰性,但教师不能因此歧视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教师可以在班上多关注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取得的进步并予以表扬。

2.以诚相待,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关于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更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可以采用“看”、“聊”、“访”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众所周知,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很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的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细心耐心地借此对其进行教育。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教师要学会使用学生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特点,放下身段,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活动,并积极地回应着,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学生就会越来越信任教师,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就会消失了。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学习的楷模。只有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你,敬重你。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三、结语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浅议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现状及安全文化建设 下一篇:养鹤问题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