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初中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10 05:31:09

南阳市宛城区初中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南阳市宛城区初中生课余体育锻炼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规律,分析影响初中生课余锻炼的原因,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对策,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学校体育的有关法规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南阳市宛城区;初中生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南阳市宛城区初中生。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自我评价及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通过对宛城区初中生身体素质自我评价的调查,发现中学生较为关注自己的身体素质。其中,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和较好的分别占12.1%和42.3%,认为“一般”的有35.2%,“较差”有8.4%,“很差”的只有2%。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是开展中学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重要前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生非常喜欢、比较喜欢和一般喜欢体育锻炼占到70.3%,反映了南阳市宛城区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2.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中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他们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在对“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一问题调查中,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中学生分别占到25.5%和54.3%。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兴趣较为浓厚,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

3.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在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上,认为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占比较高的比例,分别占25%和59.6%。表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意义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认同的。

4.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动机。关于学生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情况,排在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动机前4位的为:强身健体、消遣娱乐、提高运动水平、调试心理,分别占到38.2%、 23.7%、9.6%、28.5%。说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一部分初中生提高体育成绩为参加中考体育测试,增强体育锻炼成为应试需要,参加体育活动往往是被动的。

5.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的,所以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倾向对南阳市宛城区中学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排在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前6位的是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游泳、长跑。

6.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频度。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既反映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习惯的养成程度,它又可以反映学校体育的效果。从调查结果显示,比例最高的是每周1-2次,占52.1%;其次是每周3-4次,占14.9%。其中还有12.2%的中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不参加体育活动。这与每天应坚持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差甚远,说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比较淡薄,这必将影响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7.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场所。调查显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以学校最多,占到47.4%,这与学校方便以及学生开展氛围有很大关系;其次是生活小区,占到30.4%,在家里进行体育活动的占到10.1%,还有9%的学生在健身场所。

8.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形式。调查发现,学生课余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和朋友、同学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占到62.2%,二是和家人一起锻炼,相对较少占到19.7%。而学校组织学生的活动形式最少,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9.家长对中学生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在对“家长在学生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态度”的调查中显示,总体上“非常支持”和“支持”的分别占到18.6%和51.9%,持“无所谓”态度的有27.3%,“反对”的有1.7%,“根本不让参与”的有0.5%。总体上家长对子女在参加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态度上是积极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学生多数是比较喜欢从事体育活动,而且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健康和体育关系的认识是正确的,对体育的健身价值是认同的。②大多数中学生对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总体上对体育运动的意义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认同的。③中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上向娱乐性方向发展,项目参与不平衡,多数是集中在几个项目上。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多是集中在学校,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和朋友同学一起,二是个人自己锻炼。

2.建议。①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自觉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方面需要家长和教师加强引导。②学生在假期参加体育活动,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内容的安排都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小到大,循序渐进。③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尽可能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④体育锻炼的开展最好能同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结合起来。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增加与学生期望和需求的内容,要充分满足可直接运用于闲暇时的运动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安泉.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6(4):46-48.

[2]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教学,2005(6):4.

上一篇:视觉素养升华创意摄影 下一篇:温润精致与古朴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