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地狱篇》 第七圈中魔兽分析

时间:2022-08-10 05:16:27

《神曲·地狱篇》 第七圈中魔兽分析

摘 要: 《神曲》是一首极其复杂的诗歌,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宗教俗语、时代背景、历史知识等,在《地狱篇》中但丁将地狱分为9圈,从第七圈开始为“下层地狱”,罪刑尤为严酷,其中魔兽共有4个,在神曲中魔兽数量上占有很大比重。本文从4个魔兽出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西方神话故事、历史背景,分析4魔兽的内在表达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相信能对读者理解《神曲》有所帮助。

关键词: 《神曲・地狱篇》 第七圈 魔兽

引言

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从中足以看出但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神曲》作为但丁的代表作品,《地狱篇》作为《神曲》的第一部分,共三十三篇,更是重中之重,其中第七圈为者所居,分为3环,从第十一篇开始到第十七篇结束,作者用了7篇的篇幅,足可见其重要性。文中的各魔兽用了象征的手法,含沙射影当时时局,所以分析《神曲》不仅能学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还能感受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思想的碰撞,权利的争夺。

一、牛头人身――米诺托

米诺托即希腊神话中的弥诺陶洛斯,从前弥诺斯王统治着克里特岛。有一年,他没有给海神波塞冬送去允诺的祭物公牛,海神十分生气,决意报复。他附体在公牛身上,勾引了弥诺斯王的妻子帕西法厄王后。不久,王后生下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弥诺陶洛斯。为了把怪物藏起来避免家丑外扬,弥诺斯王命令岛上最优秀的工匠代达罗斯造了一座迷宫:一所稀奇古怪的地下房子,走廊离亮处越来越远,根本找不到出口。发狂的弥诺陶洛斯在一堵堵墙壁之间徘徊游荡,左突右冲,以雅典王进贡的童男童女充饥。终于有一天,雅典王子忒修斯带着宝剑闯入迷宫。他一路退下弥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送给他的线团的线,杀死了牛头怪物弥诺陶洛斯,又沿着这根线找到出口,活着离开迷宫。第七圈为者之圈,此圈一开始便出现神话中吃人怪兽――米诺托,对杀死自己的忒修斯愤怒无比,生气地东奔西闯,正是其在希腊神话中的样子,让人感到地狱的恐怖。

二、人马兽

人马兽亦为希腊神话中的怪兽,他们一般被描写为粗野、狂暴和不讲道理,被作为野蛮的代表,与人相反。但也有少数是非常有知识和有教养的。文中的人马兽吉隆是英雄阿喀琉斯的老师,半人马的形象用于象征男人被自己的所困,是动物性冲动的陷阱。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好色的半人马人代表人性中未开化、无法无天和本能的一面。在拉庇泰王的婚宴上,半人马人试图诱拐新娘,奸宾,并用树干和石头袭击东道主。拉庇泰人最终战胜了半人马人,象征知识和理智战胜本能和动物。文中的人马兽是血河的守卫者,血河中被煮的灵魂超越规定的界限,就会毫不留情地举箭射去,河中的灵魂罪孽为暴力伤害他人,越界则只能被人马兽们无情地射入河中,对它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三、鸟身女面――哈比鸟

哈比鸟也为希腊神话中的怪兽,传说哈耳皮埃是堤丰(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nda)的四位女儿――Aello(暴雨)、Celaeno(黑风暴)、Okypete(疾飞)、Podarge(疾行)――的总称,她们原先是风之精灵,冥王哈德斯的传令者,负责把死者的灵魂送往冥界。在后来的传说中才成为生性贪婪的鹰身女妖,总是显得饥饿且疲惫不堪,她们接触过的一切东西都会变得污浊不堪,散发臭味,曾用凶恶的预言吓跑了特洛伊人。文中的哈比鸟在自杀者森中啄食变成树的罪人们的叶子,每啄一口,他们都会疼痛得不止,因为自杀者“当初既然决定丢弃,以后就没有权利再收回来了”,哈比鸟正是这一刑罚的执行者。

四、人头蜥身――格利鸿

格利鸿的外貌在《神曲》中有详细描述“身体的其他部分是蛇和蜥蜴的混合体,两爪直至腋下毛发丛生,头上颈上及胸前腰背布满了五彩缤纷的花结和图案,还有个像蝎子暗影的毒叉”,但是它的脸却不同,以至于作者一见它的头脸不由大惊:好一张和善正直的人脸”。从怪物的样貌和作者的反映,可以知道格利鸿象征的是欺诈的恶人,看似正直的脸庞下是怪物一样的身体和内心。格利鸿处在地狱第七圈与第八圈的交界地带,即绝壁,作者一行无法继续前进,因此借助格利鸿下到了地狱的更深处。

结语

这一圈中的魔兽大部分出自希腊神话,有的暴怒,有的充当刑罚执行者的角色,还有的成为了作者一行的交通工具,它们虽然相貌不同,但是有一共同之处就是都有罪孽,米诺斯食人充饥、人马兽诱拐奸淫、哈比鸟懒惰贪婪、格利鸿貌善心恶,所以它们分别在第七圈的暴力伤害他人、自杀者、施暴与上帝和自然行为者三环,让人们想到西方基督教世界中讲的“七原罪”,即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写怪兽并不仅仅为写怪兽而写,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不满。但丁所处的地方――佛罗伦萨,当时有两个政派:一派为盖尔菲,忠于教皇,也叫黑党;另一派叫奇伯林,忠于日耳曼皇帝,也叫白党,两党相争的实质就是教会权利与世俗权利的冲突,教皇逢尼发西八世一心想把佛伦伦萨置于自己统治之下,但是大多数暴发户即新兴资产阶级并不愿意接受教皇统治,因此党派争斗在所难免。但丁家族原来为黑党成员,但是但丁热爱独立和自由,所以成为白党旗手,但是那时黑党狐假虎威,为所欲为,但丁处境自然不好,最终得到终身放逐的判决。但丁穷愁潦倒之际,唯一的安慰便是读书和写诗,其在神曲第七圈中描绘的那些魔兽,明显表达对黑党、教会的不满,抒发自己愁闷的心情。而《神曲》的主题就是“弃恶从善”。作品通过不同亡灵的“境遇”,说明现世人的“善”、“恶”,在来世会相应得到“善报”和“恶报”。现世中的倒行逆施,死后必然会在地狱中赎罪。

参考文献:

[1][意]但丁,著.黄晓红,编译.神曲[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10.

[2][意]但丁,著.王维克,译.神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3]李忠星.《神曲》的主导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上一篇:怦然心动的时光 下一篇:认识论维度的现代阅读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