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时间:2022-08-10 04:24:31

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提 要]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其生产的历代陶瓷有许多被博物馆收藏,成为展示中华陶瓷文化鲜活的载体。出色地将这些陶瓷珍品介绍给外国游客,是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的英译,在语言表达层面应采用归化策略,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文化因子层面采用异化策略,以更好地传播陶瓷文化。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归化;异化

[作者简介]邓宏春(1979―),男,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童琳玲(1964―),女,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江西景德镇 333403)

[基金项目]2014年景德镇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馆藏历代景德镇陶瓷珍品译介研究”

一、引言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郭沫若先生的这句诗很好地说明了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重要地位。历代景德镇陶瓷,有许多被博物馆收藏,成为展示中国陶瓷文化鲜活的载体。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景德镇探访和感受中国陶瓷文化,如何通过翻译来出色地将一件件博物馆陶瓷珍品及其蕴含的文化介绍给他们,对译者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选取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中的陶瓷珍品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陶瓷珍品名称的英译策略。

二、陶瓷珍品名称的英译策略:归化与异化共存

陶瓷珍品名称主要由通名与属性名两部分构成。通名,即通用名称,指不同类型(主要以造型分类)的器物,例如:琢器类――瓶、罐、尊等;圆器类――盘、碗、碟等。属性名是陶瓷器物名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表明器物特点,具体包括釉彩、纹饰、器形、产地、年代等信息。[1]如,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八吉祥纹双耳扁瓶,分别表明了器物的烧造年代(清乾隆),产地(景德镇),器形(双耳扁),纹饰(八吉祥纹),釉彩(青花)和通名(瓶)。不同的陶瓷珍品,名称不尽相同,既体现了复杂的陶瓷工艺文化,也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因子在英译中该如何处理呢?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指出“软实力”是诱导、吸引、说服、同化其他国家的一种吸引力,特别表现在文化、教育、大众媒介等方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与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同等重要。”[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器和发明瓷器的国家,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向全世界大力推介。

19世纪德国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翻译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译者要么尽可能地不打扰原文作者,让读者向原文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地不打扰译文读者,让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后来,韦努蒂对这一观点加以深化,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通常采用透明流畅的译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译文在语言或文化方面对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扫清阅读和理解障碍。异化以原文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尽量保留原作中语言或文化的异质因素,使译语读者向原文作者靠近,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3]归化与异化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但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为了让外国游客对博物馆景德镇陶瓷珍品有更深的了解,感知和接受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在翻译这些陶瓷珍品名称时,应该采用归化与异化二元共存的翻译策略,即在语言表达层面遵循“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归化策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文化因子层面遵循“以我为主”的异化策略,最大化地传播中华陶瓷文化。

三、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语言表达层面的归化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而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意合”指语篇内部的衔接主要借助于词语或句子之间的隐形语义连接,以神驭形,句子结构松散,不用或很少用关联词。而“形合”指借助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等语言形式,如连接词、关系词、指代词等凸显词语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形驭神,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4]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在陶瓷珍品名称中可见一斑,一般按照“年代+产地+釉彩+纹饰+器形+通名”的形式排列,不用任何连接词。而在翻译时,必须根据英语句子重“形合”的特点,重新安排句序,将最醒目的信息“釉彩+器形+通名”置于句首,然后用介词with连接纹饰,最后另起一行介绍年代和产地,这样更符合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如:

明万历景德镇五彩云龙纹盖罐

Polychrome covered jar with clouds and dragons pattern,

Wanli Reign, Ming Dynasty(1368-1644),

From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清雍正景德镇粉彩花蝶纹直口瓶

Famille rose upright-mouthed vase with flowers and butterflies pattern,

Yongzheng Reign, Qing Dynasty(1644-1911),

From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2.文化因子层面的异化

博物馆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不仅体现了景德镇历代制瓷工艺文化,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既构成了一部中国辉煌的陶瓷工艺史,也是一支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万花筒。下面从陶瓷珍品名称中器形和通名、釉彩、纹饰三方面,来分析文化因子的异化翻译策略。

(1)器形和通名

器形和通名在翻译时通常被放置在一起处理。景德镇陶瓷从五代至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器形各异的品种,这些陶瓷珍品名称可以采用直译、直译加注和音译加注的方法,更好地传达器物形状的来历及用途。如:(1)僧帽壶,是元代景德镇创制的壶式,因形似僧帽而得名,可直译为monk’s -cap-shaped pot;(2)棒槌瓶,是清康熙流行的式样,因形似棒槌而得名,可直译为wooden-club-shaped vase;(3)葫芦瓶,形似葫芦,因与“福禄”谐音,历来为民间所喜爱,可先直译然后加注为gourd-shaped vase(Chinese character葫芦for “gourd”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of福禄for “happiness and salary”);(4)玉壶春瓶,为宋、元以来的一种瓷器造型,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故辅以“玉”、“春”命名,可先音译后加注为Yuhuchun vase(its pear-shape and flared lip make it like a girl in spring);(5)多穆壶,为元代流行壶式,是藏、蒙少数民族盛放乳液的器皿。“多穆”为藏语,原意为盛酥油的桶。多穆壶可先音译后加注为Duomu pot (a milk vessel);(6)凤尾尊,由元、明时期的花觚演进而来,因腹下部至足底外延似凤尾而得名,多为盛花器,可直译与音译后加注为Phoenix-tail-shaped Zun(a flower container)。

(2)釉彩

中国瓷器经历了一个从无釉到有釉,从单色釉到多色釉,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逐步发展成釉上与釉下合绘的五彩、斗彩、粉彩等[5],这些五彩缤纷的釉色在翻译时有些可以采用直译,如青白釉greenish white glazed,釉里红underglazed red,珐琅彩enamel color,孔雀绿釉peacock green glazed, 霁蓝sky blue,祭红shiny red,豇豆红bean-red glazed;有些可以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如青花qinghua(blue and white),粉彩fencai(famille rose),五彩wucai(polychrome),斗彩doucai(contrasting colors),虽然外国游客短时间内对拼音无法完全接受,但从文化传播长远的眼光来看,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这些音译也一定会像kungfu(功夫),toufu(豆腐),taiji(太极),qipao(旗袍)等词汇一样,为外国读者所认可,成为传播中华陶瓷文化的成功典范。

(3)纹饰

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的纹饰不仅有纷繁复杂的陶瓷技法,其题材内容也五彩缤纷,深刻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从技法构图来看,译者需具备陶瓷专业知识,不可望文生义,应将陶瓷术语的真正内涵通过意译翻译出来。如“开光”,并不是宗教仪式,而是指在瓷器器身的绘制纹身加装饰性的封闭边框,可意译为framed;另外,“过枝”也是瓷器纹饰的特有技法,指在一般圆器的内壁绘有植物图案,并且将植物的枝干延伸绘制到外壁的独特设计,可意译为overside。其他如:描金traced in gold,堆雕sculpted,浮雕embossed,镂空openwork。其次从纹饰的题材内容来看,包含了两大类:(1)人物故事,通常取材于民间传说或文学作品,翻译时必须要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以消除外国读者的陌生感。如观音Bodhisattva Guanyin(the Goddess of mercy),钟馗Zhong Kui (the God for driving out evil spirits),萧何月下追韩信Xiao He chasing and persuading the stay of Han Xin(Xiao He, the Prime Minister, and Han Xin, a most significant member of the brain trust of Liu B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Han Dynasty);(2)吉祥图案,选用特定的植物和动物,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来托物言志或表达美好愿望,在翻译时,要尽量将其所指代的抽象寓意译出来。如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高尚的节操,可直译加注为three friends in winter(pine, bamboo, plum, symbolizing nobleness);鸳鸯象征夫妻恩爱,可直译加注为a pair of mandarin ducks(symbolizing a happy couple);“鱼”与“余”同音,“蝠”与“福”同音,翻译时要把这种谐音及美好祝福表达出来,可分别译为fishes(indicating abundancy, as Chinese character鱼for“fish”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of 余for “abundancy”), bats(indicating happiness, as Chinese character蝠for“bat”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of 福for “happiness”) 。

四、结语

中华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向全世界大力推介。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代表了中国古陶瓷的最高成就,是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译者在英译这些陶瓷珍品名称时,应兼顾“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归化策略和“以我为准”的异化策略,以外国游客熟悉的英语来讲述中华陶瓷文化,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红英.博物馆瓷器展品名称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2,(3).

[2]Joseph Nye . Soft Power[J] . Foreign Policy , 1990(4) .

[3]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赵善青.汉英语言的意合与形合[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5]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上一篇:“状元县”教师争考警察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大学生传统科层制社团与新型自组织社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