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青光眼在不知不觉中侵害你

时间:2022-08-10 03:42:00

何谓青光眼?

青光眼是常见的一种可以导致失明的眼病。它是由于眼内的液体―“房水”排出受阻,致使眼的内部压力增高,压迫视神经,造成视野、视力的不可逆性损害,严重者可造成失明。青光眼的分类比较复杂,简单的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慢性青光眼,最为常见,其危害性在于早期毫无症状,当患者感到视力下降时,多数已发展到疾病的晚期,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第二种是急性青光眼,一般有明显的眼红、眼疼、视力下降,视物时出现“虹视” (眼睛看亮着的灯时,在光源周围出现像彩虹一样的光晕)等,严重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但这类患者由于症状突出,一般不会耽误,只要及时、合理地治疗,预后尚好。第三种是先天性青光眼,多在婴幼儿时发生。还有一种是继发性青光眼,为其他眼病所致。

青光眼的患病率有多高?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但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愈,青光眼则导致不可逆性盲。青光眼约占所有盲人的13%。2000年全球的青光眼患者已达到6700万人。在一些发达国家报告的青光眼患病率为1%~3%。青光眼患病率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青光眼的患病率逐渐增高。2001年我们对4400余位40岁以上北京城乡部分区域人群的筛查结果表明,40岁以上的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3.1 %,50岁以上人则达到4.6%。

有多少青光眼患者尚未被发现?

有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有50%~75%的青光眼未被查出。据此推算,整个欧洲有460万~690万的青光眼患者自己不知道患有青光眼,也未被治疗。而在中国、新加坡、印度的调查,未被查出的青光眼患者比例更大。约90%的开角型青光眼和50%的闭角型青光眼尚未被查出。

为何有这么大比例的慢性青光眼患者未被发现呢?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慢性青光眼造成的视觉损害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引起相应的症状。首先,如视觉损害只影响了一只眼,未受损的健眼可以代替患眼视物,因此病人并未意识到眼病发生。第二,青光眼视觉损害发展缓慢或者只影响病人的周边视力,故而有人又将青光眼称为“视力的窃贼”,当青光眼患者感到视力下降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国外有人比较了医院初次诊断的青光眼与“健康人群”筛查出青光眼的损害程度,前者的视野损害程度是后者的2倍,所以来医院主动看病的青光眼多数为晚期患者。

如何早期发现青光眼?

慢性青光眼是可以早期发现的。其关键是对青光眼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检查,而不能等到视力不好时才去医院。一般认为青光眼高危人群是指:①有青光眼家族史,②有糖尿病,③高度近视眼(度数大于600度),④年龄大于50岁。这些人即使自己认为没有眼病也应到眼科检查。以前认为检测眼压是发现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目前认为,仅测量眼压有其局限性,因为50%的青光眼偶尔查眼压是正常的。只有把它同眼底视神经检查等多种眼科检查综合起来,才会更有意义。现在比较好的监测方法是进行眼底照相,观察有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这对发现早期青光眼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有效地发现青光眼视神经的改变?

眼科临床上一般采用的直接眼底镜检查的观察角度小,仅为5°,查眼底时需不断地改变观察角度。如果采用眼底照相法,一次取景拍摄为45°。但是一般眼底照相需散大瞳孔才能更清楚地进行成像检查,这对部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是有引起眼压急性升高危险的。近几年来,非散瞳眼底照相已经在相当多的医疗单位开始应用,它是在暗环境下进行的,此时瞳孔会自然散大,利用不会引起瞳孔收缩的红外线技术对眼底拍照,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快捷,患者不用散瞳。普通眼底照相有胶卷及耗材费用,检查成本较高。随着数码照相技术的应用,已不再需要胶卷,而且图像可立即在计算机上显示,医生当时即可为患者解释病情,还可通过网上请专家会诊。因此,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是筛查青光眼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方法。目前,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已经将其作为一种常规的青光眼筛查方法。这一方法除了可筛查青光眼外,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也可同时筛检。结合图像数据库技术,对患者定期复查并与前后不同时期结果比较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已开设了社区眼科门诊,其目的就是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进行初级眼保健教育,筛查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可预防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如何治疗?

青光眼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各有利弊,药物治疗相对安全,但降眼压效果有限;激光治疗简单、安全,但限于早期青光眼;手术治疗降眼压明显,但有手术并发症的可能。青光眼的治疗是终生的,您应该听从眼科医生的指导,不应凭自己的感觉用药。平常可在社区医院测眼压取药,定期到专科医院复查眼底、视野。

总之,青光眼的视觉损害是不可逆的,早期诊断是防治的关键。要对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上一篇:老年黄斑变性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漫谈黄斑部视网膜前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