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时间:2022-08-10 03:19:04

DHS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hip screw plate,DHS)手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应用DHS手术治疗的83例老年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骨折都有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深部感染、髋螺钉自股骨头切出以及螺钉断裂发生。结论:DHS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144-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因多数患者骨质疏松严重,内固定后常发生固定不牢,卧床时间长,负重后易骨质破坏,发生髋内翻等问题。2004年2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8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中,女性47例,男性36例。年龄55~82岁,平均68岁。左侧33例,右侧50例。车祸伤8例,摔伤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Ⅱ型16例,Ⅲ型46例,Ⅳ型21例。其中57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功不全等内科疾病。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患肢外展中立位牵引整复后内收内旋10°~15°,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闭合整复至满意复位后,于大粗隆顶点下方2~3 cm用一根克氏针经皮钻入股骨头颈内软骨面下0.5 cm左右,电视透视证实导针正位像在股骨颈中央偏下,侧位像在股骨颈中央,然后做手术切口长仅10~15 cm,暴露股骨大转子下骨质及股骨近端,测量导针进入股骨头的深度,即为动力螺钉之长度。然后以扩孔器沿导针进行扩孔、攻丝,旋入合适长度的动力螺纹钉,依据骨折粉碎程度与部位,选择4~6孔套筒钢板,置入钢板,皮质钉固定,术中需对小粗隆复位及固定,减少对骨折周围组织损伤,留置负压引流管24~48 h。手术时间45~60 min,平均50 min,术中未输血。

1.3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抗生素3 d,不使用止血剂。第1天即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第2天开始主动屈髋、膝关节,进行关节功能训练,1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且伤肢渐负重。在骨折未愈合前做到不完全负重,不盘腿,不侧卧。同时注意治疗内科疾病。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 45~6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对位。本组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深部感染、髋螺钉自股骨头切出以及螺钉断裂发生。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即可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往采用卧床牵引治疗,极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而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褥疮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病死率为15%~20%,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1]。可以使患者早期活动,便于护理,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卧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伤残率和病死率。所以,随着医疗水平、麻醉监护技术的提高及骨折复位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应用,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2]。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及并存症多少,合理选择手术内固定材料和治疗方案。DHS最大的优点是:①设计合理,结构牢固,具有滑动加压双重功能;②稳定性好,套筒式的连接方式能承受280 kg的抗弯能力[3],有效地对抗内翻剪切力,减少髋内翻畸形的发生;③器械简单有效,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符合微创和生物学固定的原则。目前DHS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标准固定方法,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慎用。

手术前进行准确评估和精心准备,对于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极为重要。术前全面、系统的检查,对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做出准备评估,与内科、麻醉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将内科疾病短期内有效控制,使其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最终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手术时麻醉方法的选择应以对全身血压、心率及有效循环血量影响较小为原则。为减少术中出血量,我们采用C型臂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经皮打入一根克氏导针,正位侧位确认导针于股骨头颈内,然后做手术切口长仅10~15 cm,比常规切口短约1/3,基本不暴露骨折端,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减少了局部复位时造成的创伤,减少了出血,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性干扰及局部血液循环的破坏更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关节的稳定。术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应用手术牵引床尽可能牵引间接复位,在充分牵引下使下肢内收内旋位固定,个别情况下,如此方法复位不成功,则采取略外旋、外展位;②一定要用C型臂透视正侧两个位置,头钉置放的位置非常关键,应避免内上方固定;③由于术中打导针后,一般要透视调整,故基本不会出现偏差;④术中加强监护,操作轻稳,充分引流止血彻底;⑤因北方人骨骼粗大,术前要备好合适长度的动力螺钉。

总之,DHS具有加压、滑动双重功能,该钉设计合理,固定牢靠,支撑力最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最为常用的内固定材料[4]。而闭合整复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减少创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Sadowski C, Cubbeks A,Saudan M, et al.Treatment of reverse obhque and transverse in tertrochanteoic fractures with ure of an intamedullarg nail or 95°screw-plate[J].J Bonc Joint Surg(Br), 2002,84:372.

[2]曹光磊,沈惠定. 老年骨科患者术前并存病与围手术期内术后严重结局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3):188.

[3]王福权,骆燕禧,黄公怡,等.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应力测试和对髋部骨折治疗的初步结果[J].中华骨科杂志,1990,10:165.

[4]王满宜.加强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5:482.

(收稿日期:2007-12-24)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76例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