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境内古陶瓷遗址调研

时间:2022-08-10 02:05:44

鲁山县境内古陶瓷遗址调研

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A

摘要:鲁山县陶瓷遗址丰富,在时间上跨度大从仰韶文化时期到今天都有陶或者瓷的烧造,在地域上跨度广,古代民谣有“鲁山到段店,一天进万贯”的说法。本文以笔者实地考察为线索,运用人类学、考古学以及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了当前鲁山县古陶瓷遗址的现状。本研究宗旨在于通过本次调研能够使人们清晰地认识鲁山古陶瓷遗址的分布和现状,并希望以此促使人们对陶瓷遗址的保护。

关键词:鲁山县;古陶瓷遗址;调研

201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鲁山陶瓷的前世今生——鲁山县境内古陶瓷遗址及当今瓷厂的调研》项目编号:2011-QN-148

引言

鲁山县陶瓷遗址丰富在时间上跨度大从仰韶文化时期到今天都有陶或者瓷的烧造,在空间上跨度广,在鲁山境内发现了多处窑址几乎遍及整个辖区。鲁山县陶瓷遗迹丰富,但由于历史久远破坏严重有些已无法辨认是否存在过,笔者历经数月走遍鲁山县的沟沟壑壑寻觅那承载着历史的遗迹,复原“鲁山到段店,一天进万贯”壮丽景象。鲁山县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于鲁山县北的段店村、白象店村、梁洼镇村(桃花店)、缸窑村以及县城等地,因此这些窑址也都以村名命名,称为段店窑、白象店窑、桃花店窑和缸窑等。

1段店窑遗址

段店窑,因唐代南卓的《羯鼓录》中提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而名声大震。段店瓷窑址位于鲁山县城北15公里处,隶属于梁洼镇,大浪河沿村边流过,并且临宛洛古道。四周丘陵环绕,可谓是依山傍水,并且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地表矾土储量丰富,制做陶瓷的矿石原料、水源、烧瓷的燃料均可就地取材,在此处设窑烧瓷,可谓得天独厚。段店村周围山岭起伏,沟壑纵横。陶瓷遗址范围较大,南北长1000多米、东西宽60~120米不等,总面积达到近10万平方米,文化层有的地方厚达5米, 陶瓷文化遗物丰富、品种齐全、花色多样、造型优美,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专家断定段店古瓷窑开始烧造于隋代,兴盛于唐宋,停烧于元末,持续了1000多年。该窑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店窑遗址包括段店村及北大浪河东西两岸耕地内。由于历史变迁,村内的基本上都建上了房屋,没有建房屋的地方也都被水泥地所覆盖。在这陶瓷的历史好像被淹没一般,但是当你走进每家每户,看看他们的墙角门后都会发现堆积如山的瓷片,有做工精良的花釉瓷腰鼓瓷片,黄釉的瓶子、罐子,黑釉的碗,也有稍微完整的,可谓是“琳琅满目”。这些大都是自家建房挖地基时挖出来的,自从考古队挖掘之后,村民也知道了这些瓷片的经济价值,建房时也就把这些先人留下的“宝物”整理出来等待出售。

由于不能挨家挨户逐一调查,本次考察只进入了十几户村民家中,去倾听他们知道的有关段店窑的故事,对他们收集的陶瓷残片进行整理拍照。这次巧合的是我们遇到了当年赵青云先生1986年带队对段店窑复查时遇到的热心农民尚栓成的后人,尚先生让我们参观他收集的瓷片。其中一件唐代花瓷腰鼓比较完整。我们对瓷片进行了简单的清理拍照,大约有1000多片,基本完整器物有十几件。我们对瓷片做了简单的分类整理大约有十一个类别:(1)花釉瓷器、(2)黑釉瓷器、(3)青釉瓷器、(4)白釉瓷器、(5)白地黑花瓷器、(6)珍珠地刻花瓷器、(7)黄袖瓷器、(8)三彩陶器、(9)酱釉瓷器、(10)钧瓷、(11)还有一些玩具。

沿着出村的路向东南方向走,两边的山坡上以及玉米地里大量的瓷片和窑具。来到一处空地处看到几处深坑,坑周围散落着大量的白釉瓷片和一些匣钵,经走访得知这是附近村民“挖宝”遗留下的,严重破坏了地层关系。像这样的“挖宝”坑在遗址上面有很多。在“挖宝”坑附近的村民家里我们看到了挖宝人,他给我们展示了他挖到的整器和成堆的瓷片以及用匣钵砌成的矮墙,这户村民家的瓷器主要是黑釉瓷器、青釉瓷器、白釉瓷器、白地黑花瓷器、黄袖瓷器、三彩陶器、酱釉瓷器、钧瓷等。从他家的藏品中我们发现瓷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在村里面常见的唐代花釉瓷不见了,而宋代白瓷和民窑钧瓷开始多起来。由此可知在唐代的时候窑址大部分在村庄里面,到宋代由于人口的增加产量增加,村里已无法瞒足生产的需要窑炉开始大量外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村外大浪河两岸。

段店窑遗址是鲁山县辖区内最大的陶瓷遗址,堆积物也是最为丰富的一处,由于政府部门的努力遗址整体保存完整,但由于此处离县城较远且交通不是很发达,文化部门有鞭长莫及之感,所以有些不法村民还是冒险偷挖遗址,给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2白象店窑

白象店窑址位于张店乡白象店村村东的小河南岸,是一处唐代遗址,此处由于烧造时间较为短暂,遗址范围较小,(初步测算遗址长150米左右,宽10米到50米不等),且产品质量较差,所以一直没有被考古界重视,至今未被正规发掘过。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瓷器收藏的盛行,收藏爱好者四处寻找能够“上手”的瓷片,全国各个开放的古窑址几乎都被私自挖掘过,白象店遗址也未能幸免,但是从表面来看私挖的面积不大,一共有两个坑,每个都有三到五平方米,这些挖掘坑从表面来看已有三、四年的历史。

3桃花店(梁洼)窑和缸窑村遗址

梁洼镇是一个千年古镇,陶瓷烧造历史悠久。古镇曾经叫做桃花店。据明嘉靖《鲁山县志》记载:昔晋太子潜龙尝避黄墩之难经此,谓桃花殊盛,即称之。 “桃花店瓷窑遗址”从唐代日用餐具到清代大缸时断时续烧造了一千多年,到上个世纪90才真正停止烧造陶瓷。由于梁洼镇发展较快,唐代的遗址大都被覆盖在村子下面,在这我们主要记录了清末至上个世纪80年代所建的用于烧造大缸的馒头窑。

缸窑村在梁洼镇东南方向,据当地村民介绍是因为此处烧造大缸而得名缸窑村。缸窑村是整个鲁山县唯一一处至今还在用传统馒头窑烧造陶器的村子。缸窑村现有20世纪90年代之前烧造大缸的大缸窑6座,其中有5座在缸窑村20世纪50年代所建烧造厂里,现在该厂被称为煤球炉芯厂。

结语

据县文化局同志介绍在鲁山县城区内,陶瓷遗址也很多,并且瓷片的存世量也很大,所出土的瓷片与段店窑的基本类同,但在制瓷工艺上、釉的质量上来看,要比段店窑的略显高一筹。由此可以推测鲁山县城区在古代也应该是一处发达的窑场。但是由于城区在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我们几乎走遍了城区的角角落落,见到的不是高楼大厦就水泥路,不要说瓷片了就连的地面都没有多少。在城区我们是无功而返,我们只希望能碰到正在开挖的土建地基,这样我们才能寻觅到那久远的瓷片。

古代民谣有“鲁山到段店,一天进万贯”,描述了昔日鲁山陶瓷的辉煌,而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窑场生产的却是原始的价格低廉陶器——煤球炉芯,很多人认为鲁山县陶瓷昔日的辉煌也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当我们看到鲁山现代陶瓷企业的规划时不禁使我们为之一振,“鲁山到段店,一天进万贯”的辉煌有也许一天会重新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参考文献:

[1]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第一版

[2] 鲁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鲁山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

[3]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鲁山县人民文化馆《河南鲁山段店窑的新发现》中国知网

[4] 刘金祥的《再识鲁山段店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4月

[5] 梅国建的《唐鲁山花瓷与宋清凉寺汝瓷》 文史知识

上一篇:美仑美奂 时尚大气 下一篇:戏曲服装风格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