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部长张全景的退休生活

时间:2022-08-10 12:37:21

中组部部长张全景的退休生活

去年以前,一位记者采访张全景,说有一个县就有11个副县长,问他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张全景脱口而出:“官多为患”。此话立即被该媒体作为“重中之重”报道出来,随后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竞相报道,引来社会上的一片热议,绝大多数人对说这句话的高官投以敬重之情:“这位老党员敢说真话!”,也有个别人说,这话怎么在位的时候不讲呢?其实,这话张全景还在位时就讲过多次,只是没有被公开报道并热炒起来。

为什么会有这般效应呢?原因就在于说这话的人其特殊的身份,尽管张全景1999年已从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张全景说他真没想到这么一句话竟让他成为媒体的焦点。老人为此很感慨,并赋诗一首:“文章讲话万千言,莫如四字波浪翻,惹来众议说长短,赤诚为党在心间。”、“忠心为党多努力,莫管他人道短长”。

对于这位德高望重的高级领导干部,一个毕生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产党员而言,并未因为众议纷纷平添思想负担,相反心底异常坦荡。

更多的老百姓很关心这位曾担任中组部部长的高级领导干部,从重要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到底在忙些什么?

关注基层党组织建设

但凡见过张全景部长的人都会对这位老人有着很好的评价,这是一位随和的老人,说话不紧不慢,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慈祥的面容上总是挂着友好的微笑。

张全景1946年参加工作,1949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间基本上都从事组织工作,无论是资历还是组织工作经验,都深受从事组织工作的同行人敬重。从中组部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中央领导找他谈话,他谈到之后的退休生活,四句话:学习为主,调研为辅,适度锻炼,继续贡献。

因为长期从事组织工作,他对自己的这份事业有着挚深的感情,他打算退下来之后仍然长期关注党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曾经从山东基层的组织部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认为,要发展经济,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就必须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他说,基层的党员绝大多数都是很好的,比如在洪水来临时,在危难险阻面前,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带头做好各项工作。不仅如此,还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但个别基层党组织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好,脱离群众、弄虚作假,欺压群众等等。

1985年,在山东省委组织部工作时,张全景曾前往临沂农村考察,考察时间整整17天。临沂是一个革命老区,又是一个贫困山区。他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看到解放那么多年了,临沂的老百姓还是那样贫困,他感到阵阵揪心。这个地区的13个县中就有7个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不通电、不通汽车、不通广播、吃水困难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农户更是“地瓜干当干粮,老母鸡当银行”,连温饱都没有解决,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80%。通过十多天的考察,张全景写出了《农村要致富,必须建设好支部》的调查报告,他要求当地要“突出重点抓后进,集中精力抓整顿”。1986年又在这里召开了全省贫困村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推动全省农村党建工作。特别是1994年,按照中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每年对村级班子状况进行一次分析排队,对后进村建档立卡,选派一批市县乡机关的干部驻村,集中进行整顿,农村班子后进面逐步缩小。因为班子的强化,80%的村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5年这个地区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山东临沂地区农村的翻天覆地变化正是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点,这也正是张全景当年的工作思路。虽然张全景1991年就已离开山东调到中组部工作工作,而临沂重视党建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被全国各地所借鉴。

离开山东后,张全景仍时时牵挂着临沂的发展,一直想再去看看,因工作太繁忙始终未能成行。2001年5月,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张全景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他沿着十多年以前考察的路线走了一圈,临沂的巨变让他感到格外兴奋,他深深感到了基层党组织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沂南县仁义庄村,原来连续几年选不出群众满意的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也换了好几个,村里面貌仍依旧,1985年,这个村人均收入150元。群众们都说:“指望这样的支部致富,得太阳从西边出。”后来年富力强的鲍庆忠担任支部书记后,他和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打井修路修渠道,扩种水稻,建起了石灰窑厂、变电站,农民人均收入是1985年的23倍。

他发现,临沂市为选好村的党支部书记,许多做法都非常好,一是内举,就是让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特别是从复退军人、回乡知青、科技带头户中推荐。二是回请,把本村以外或在乡镇企业等部门工作而适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党员请回本村任职。三是公开选拔。

回到北京后,他连夜赶写了调查报告《沂蒙巨变看党建》,高度概括总结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规律。

调研农村,向中央报喜也报忧

过去在位时,张全景也常常到基层去调研,总结典型经验。退下来之后,他去了许多革命老区,如井岗山、延安、瑞金,广东的粤东、粤西,海南等地。

2002年,张全景前往甘肃省的庆阳地区调研。这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许多县还处于贫困的境地,比如环县,50%的老百姓没有解决吃水的问题,30%的地方不通电,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现象在这里很普遍。张全景当时就感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党在环县执政已经快70年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那么艰苦!他当即就和庆阳的领导座谈,共同探讨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的问题。

回到北京,张全景不顾多日的疲劳连夜赶写了一个向中央汇报的材料。这个材料写得非常详细,包括针对地下资源、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央应给予支持等等。在报给中央的整个建议中,他实事求是地谈到了许多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是普遍存在并且也是不怎么敢碰的敏感问题,比如他谈到了退耕还林政策的调整。庆阳地区丘陵占60%左右,干旱少雨,如不种树种草,恶劣的生态环境很难改变,但原定8年不变的政策,2年就变了,2004年前庆阳种植的45万亩林地没有享受到退耕还林的优惠,老百姓对此很不满……这个材料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领导都做了批示,曾庆红同志批得更具体,庆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专程赶到北京来感谢张全景,张全景却用贯有的微笑摆摆手说不用谢我,这是你们敢于反映真实情况,中央领导重视的结果,关键要真正抓落实。

在农村的调研中,张全景说他的最大收获是从农村的先进经验中学到了辩证法。建设新农村,不能用一个模式,而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发展思路及方法。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2001年5月,张全景在仔细地转了又转,这个村在外人看来仿佛又回到了六七十年代,因为整个村子里渲染的就是思想,一进大门远远就看见一行大字:共产主义试验小区。这个村的党组织战斗力很强,把经济和政治统一起来抓,整个村实行统一核算,走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子,同时要求村民们学雷锋、学著作、唱革命歌曲。村子里塑了一个雕像,民兵24小时站岗。张全景觉得很有意思,就问站岗有什么用?村党委书记就说,民兵需要训练,站岗就是训练的方式,民兵24小时巡逻,流窜犯根本就不敢来,村里的治安非常好。说到这里,张全景突然想起刚才在村子里走了一圈,还真没见到哪户村民安装了防盗门。他称赞地说:“名不虚传,确确实实是一个经济繁荣、精神焕发、社会安定,党组织坚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体现时代的特点,又坚持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创新,独树一帜的经验可贵。”从回来后,他又将调研的情况汇总写成了一个材料报给中央。张全景说,他下到基层调研,就是要实事求是,既要报忧,也要报喜。

2003年,张全景主编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一书,书中介绍了100多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记者看过这本书,书中的人物都是最基层的农村党员干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感人,当然也感动着一直关心基层组织建设的张全景。采访中,张全景不止一次地谈到了这个高尚的群体,也特别谈到了原江苏华西村的党委书记吴仁宝,他说,这是一个全心全意带领农民致富的典范。吴仁宝带领村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倾注他毕生的心血使华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华夏第一村”、“中国首富村”。1994年,张全景第一次前往华西村参观,从那时开始,他就和吴仁宝这个老支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2006年12月产,华西村举行建村45周年的庆典,张全景应邀又踏上这块土地。在庆典上,张全景的心情异常激动,他发表了感言,他说,1961年的华西村,人均分配只有53元,而现在华西村家庭存款最少100万元,最多的上千万元。华西人为什么够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呢?张全景总结说:“吴仁宝和华西的党员干部几十年如一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吴仁宝同志经常用‘家有黄金数吨,一日不过三顿;高楼大厦独占鳌头,晚上睡觉只占一个床头。’教育干部遏制私欲。”张全景说,华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张全景还说,在最近几年的调研中,他还亲自撰写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等文章,中央领导同志做了批示,许多媒体都对谷文昌的事迹做了报道。

正直而直率的老党员

退下来之后的张全景,真的是做到了学习为主,调研为辅,继续贡献。除了学习在调研中发现的基层党组织的好的工作方法外,他平时还看大量的书,不过让人想不到的却全是马列和著作。记者开玩笑地说,别说年轻人看这种书的很少了,就连退下来的不少领导干部整天也忙着别的事,哪有时间看这类书呢?是不是很枯燥呢?张全景却认真地说:“马列著作和的书是富含真理的,里面阐述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变不了的。今年我在《求是》杂志上发了两篇文章,一是《恩格斯晚年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吗?》,二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学习》,文章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采访张全景部长的感受真的不一样,能感受到这位产党员对党的事业有着一腔的赤胆忠心,同时他也对个别不好的现象怀揣着深深的忧虑。说到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收入不高时,这位老部长说:“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啊,有一段时间听说还要调整工资,我就说我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已经够用了,不能再高了。”他对某些人私欲膨胀,一切向钱看,甚至贪污受贿的行为,深恶痛绝。他曾就多次强调过,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要过“五关”:名位、权力、金钱、美色、亲情。

张全景部长直率,就如文章开头叙述的一样,一句“官多为患”引起了强烈的议论。这位老部长让人联想起这样两个词语:一身正气,傲骨风雪。

曾经身为中组部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但他对子女的要求却是非常严格。他有4个孩子,有一个孩子当年随他调到北京,问他为什么不把其他3个孩子都调到北京呢?老部长却是一板一眼地告诉我,按规定只允许调一个呢。一个身居要职的高级领导干部调动一个人想必不是一件难事,但张全景却是按照纪律照办。就这样,他还有三个孩子留在了山东。张全景从不允许家人利用他的关系和影响谋取个人利益。

采访结束后,记者与老部长有一番对话,更让人对眼前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记者:“您平时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呢?”

张全景:“就是打打台球,老干部的机关活动室里就有台球,不用花钱,另外就是散散步。”

记者:“可以打网球啊?”

张全景摇摇头:“打网球很花钱,我不去。”

记者:“您老伴是做什么工作的?”

张全景笑:“她年轻时一直在农村当社员,五十多岁才转成城市户口,现在就是一个家庭妇女。”

记者:“为什么不早把老伴迁到城市里来呢?”

张全景不假思索地说:“当时这种情况很多,要先人后己嘛。”

上一篇:罗荣怀 祖国长空的守望者 下一篇:云晶子“鹰”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