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盐更有味道的风景

时间:2022-08-10 11:37:57

到青海格尔木市游览,最应该看的一道风景就是柴达木盆地上的察尔汗盐湖了。

我曾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生活了多年。“柴达木”是蒙语,译成汉语就是“盐泽”的意思。其意也真是不差,当地人是这样描述盐湖的:“骑马跑直天,马蹄下踩的都是盐。”在柴达木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33个盐湖、6个干盐湖,盐类沉积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卤水近400多亿立方米。其中最大的就是察尔汗盐湖,也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了。

察尔汗盐湖东西长168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总面积达到六千多平方公里。它是一个以液体钾盐为主,并伴有硼、锂、镁、溴等诸多元素的综合型钾盐矿床,仅氯化钾的总储量就达到5.4亿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严重缺钾。所以,察尔汗盐湖的钾盐对我国的农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里如今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在察尔汗盐湖,令人称道的还有那比盐更有味道的独特而壮丽的自然景观。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曾多次到察尔汗盐湖拍摄照片,那大片大片的卤水湖,有的如蓝天般蓝,有的则是碧绿的,倒映着白云,岸边透明的盐体在阳光下晶莹闪烁,遥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赏心悦目的图景来,真是美丽极了。在卤水湖边,还可以欣赏到那道道宛如花边般的析出盐带,逶迤蜿蜒。而大部分的盐湖,因为盐壳的覆盖,看不见下面的卤水,则更像是一片刚刚耕耘过的黑褐色的沃野了。如果你走进盐湖,就还会发现,在盐湖的表面,有许多如同珊瑚般的盐花,还有许多形状如尖刀般的“刀锋盐壳”,非常美丽。这是因为盐裂作用而使盐壳翘起,或者一些盐壳由于水位下降盐自己溶解,再加上风沙腐蚀,就形成了这些独特的盐湖喀斯特地貌来。

而察尔汗盐湖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还是那架设在盐湖上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就修筑在厚达20多米的盐盖构成的天然盐桥上,全长32公里,号称“万丈盐桥”。这是世界性的工程,也是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史上的创举。而我当年就是修筑这万丈盐桥的一名铁道兵战士。

记得我们刚开进盐湖时,是1977年的3月。天寒地冻,盐湖上是一片黑褐色,天空也是灰黄色的,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没有一棵绿色的东西,就连沙漠上最常见的骆驼草也没有。我们就开始在盐湖上搭帐篷,周围用盐岩堵起来。没想到那盐岩真硬哩,用斧头费好大劲才劈开。我们后来就干脆用盐岩盖起了房子,可没想刚住了半个月,房子就下沉了一米多,原来是地下水上升,那盐岩一见淡水就溶化了。

盐湖上风真大,刮起来像雷吼,沙尘滚滚又无遮无拦的,能吓死人。头一天的晚上,就把我们连的两顶帐篷吹跑了。第二天,出动了一个班的兵力,找了十多里地才找见。后来,我们就用盐岩把帐篷四周压死。可是,三四个月后,帐篷却变得像纸一样脆,手指头都能捅破。原来是被盐腐蚀了。再到后来,我们穿的大头皮鞋,被腐蚀得两头翘了起来,像只小船。还有我们的军装,也一件件被腐蚀得提不起来,穿不到身上,就是勉强穿上了,干活时稍一使劲,就裂口子,或者就干脆四分五裂地散架了。后来,团里专门做了一项规定,给在察尔汗盐湖上施工的连队每人多发一套冬装。

在盐湖上施工,最不缺的就是盐,每天吃的是盐水煮黄豆,盐水煮白菜。

有一次,炊事班从诺木湖农场拉来一车萝卜,几天后竟然变成咸萝卜了。

由于营养缺乏,我们的指甲凹陷,四肢无力,而那长年不断地夹着盐味的风,吹得人眼睛红肿,每天流泪不止,吹得人脸上起泡,经高原上的太阳一烤,就脱皮,变紫变黑。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我们几个兵请假上格尔木街上买日用品,竟然被几个老藏民追着看,他们奇怪地说咋比他们还要黑呢。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创造出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察尔汗盐湖上施工的三年时间里,我们打下了近六万根挤密砂桩,总进尺相当于钻透了19个珠穆朗玛峰。这就是就地取材,以卤治卤,用砂桩机将砂砾岩浆打入铁路路基下面,使它们与卤水自然拌合压实,从而形成了一根根比花岗岩还坚硬的砂柱,以提高路基单位面积的承载力。青藏铁路一期通车后,我们连队被分别授予“盐湖筑路攻关连”和“硬骨头六连式连队”。

眨眼间三十多年已经过去。

如今,青藏铁路已通到了拉萨。而当列车行驶在察尔汗盐湖上时,都会听到列车广播里这样介绍:“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已探明的氯化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百分之九十九;氯化钾占全国储量的百分之九十八。还有氯化钠、氯化锂、硫酸钠等盐类资源,均位居全国第一。此外,察尔汗盐湖上还有着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形态各异、令人着迷的盐喀斯特地貌……”

是啊,盐不仅对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创造着壮美的风景。就是在察尔汗盐湖上,那比盐更有味道的确实是盐塑造出的风景呢!

上一篇:心灵成长重在经历与体验 下一篇:外语教学情感焦虑教学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