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

时间:2022-08-10 10:01:29

前不久和一位医生朋友聊天,讲了很多不良医生的做法。譬如,小儿发烧,有医生会打一针激素,可以迅速将体温降到正常,于是被家长奉为“神医”,纷纷送他锦旗。

我们知道,抗生素都要慎用,更何况是激素,这种疗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位不良医生之所以这么做,是迎合了家长的需要。看到幼小的孩子发着可怕的高烧,他们焦虑,希望治疗立即见效,于是神医就此诞生了。

他讲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心里不断浮现着一句话: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或者说温柔地对待你的症状。

太多时候我们都可望立即消灭自己的症状,仿佛那样自己就是一个没有病的人了。然而症状多是表面,它像一种呼声,源自内在深处的呼声。所以症状常常是一个契机,通过症状可以捕捉到内在的痛楚,从而有了机会真正地疗愈你自己。

对待心理疾病,耐心更有必要。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申荷永先生说:“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譬如最常见的睡眠问题。

对待失眠,最初开安眠药之类的药物会非常有效。但久而久之,药物依赖会变得严重,甚至安眠药都会失效。我的一位朋友曾一晚吃了六七粒安眠药都睡不着,那一刻,她真想将所有的安眠药都吞下去,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用安眠药治疗失眠,像用激素治疗发烧。

当然,我必须澄清的是,开安眠药治失眠的医生绝对没有不良的意图,与用激素治小儿发烧不可同日而语。

失眠,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它背后常藏着很深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会失眠?这首先要解释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睡着。

要睡着,人要放松。然而一放松,防御机制就会减轻,潜意识藏着的一些东西就会涌出。如果这些即将涌出的东西令你惧怕,你会再次绷紧。身体的绷紧,意味着心理防御机制的再次使用。一绷紧,就无法睡着了。

和一个吃过多种安眠药物、又做药物代表的朋友谈起我对睡眠与失眠的理解时,她若有所思地问我:“假若药物能阻断感觉的流动,是不是就可以帮助睡眠了?”我说我不懂精神类药物的机制,但我想应该可以。她说:“难怪我吃了治失眠的药物后,梦会变得支离破碎。”

梦变得支离破碎,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药物令她的潜意识之流被切割成一段段了。

自然,这是推论,并未进行过验证。

得到验证的是,治疗失眠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并不容易。一位男性2008年开始做心理咨询。他白天很辛苦,晚上很难睡好,他认为白天之所以那么辛苦,就是因为晚上睡眠质量太差。他曾经体验过,偶尔睡好一次,白天精力会好很多,他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改善睡眠问题。他的咨询一两个月一次。直到现在,他的睡眠才得以明显的改善。

为什么一个睡眠问题这么难解决?睡眠问题的背后是深重而特别的心理。这些特别而又常见的心理,他的意识上不能处理,于是压到了潜意识中,但又不断向外涌动,他要很辛苦地压制它们。其实,他白天的辛苦和晚上的睡眠问题都是因为内心的这种冲突。

内在的强烈冲突,太耗一个人的能量了。

貌似小小的失眠问题,要经过漫长的心理咨询才得以真正改善,而表面的这个似乎波澜不惊的改善,其实是内在翻江倒海的剧变的一个向外的投影。

所以,对于自己的疾病,无论身体的还是心理的,我们都需要一些耐心。

至少,心灵的事,要慢慢来。

上一篇:偶像林丹 第10期 下一篇:发展物联网信息平台开辟智能消费市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