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的事物

时间:2022-08-10 09:37:45

【话题导入】

屈原爱橘,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他们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文:《橘颂》《饮酒》《爱莲说》。先贤如此,今人也不例外。像杨朔的《荔枝蜜》、袁鹰的《井冈翠竹》,无不是作者对荔枝、对翠竹爱到深处的情感结晶。你有没有自己喜爱的事物?请拿起你的笔,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写作引路】

一、挣脱思维羁绊,选择自己喜爱的事物。花草树木,这些有形的事物容易被人们感知,可顺理成章被选择和表现;但一种声音、一种味道等,这些客观存在而又无形的事物,人们却难以觉察,更不要说去选择和表现了。有形的事物易写,但写的人多,难以写出新意;无形的事物难写,但写的人少,自然就很少会与别人重复,也就容易写出新意。因此,建议同学们写那些无形的事物。

二、确定话题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写自己喜爱的事物,文章的重点应在“喜爱”这一情感上。不一定要大段抒情,但无论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都要渗透对这个事物的喜爱之情,并把对这一事物的不同寻常的感受表达出来。

【佳作欣赏一】

花 韵

吕倩倩

在生机盎然的郊外,如果只有树荫蔽天,绿茵遍野,那只能叫素净;如果有一两株花夹在其中,便增添了几许娇艳,令人赏心悦目。

花,多种多样。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使得一年四季都不寂寞。各种花次第绽放,展现出花之风韵。你若静静地站在桃树下,仰着脸去看那含苞待放、粉嫩嫩的桃花,你就会闻到一股芬芳馥郁的春之气息;你若立于湖畔,看那依偎在莲叶怀中玲珑小巧的荷花,在那圆溜溜的露珠滚入瓣心的那一刻,你就会感受到夏日的清凉;深秋季节,蓝天下,几丛秋菊蓬勃绽放,你就会感叹秋之高远;严寒时节,朵朵红梅独傲于冰雪之中,你就会生发几分敬佩之情。

花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品性,被人们寄寓了不同的情感。晋陶渊明独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此,就成为了“隐士”的象征;宋周敦颐爱莲,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此,莲代表了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傲世情怀;林黛玉见落花满地,愁绪顿生,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婉叹息;壮志未酬的龚自珍,他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为花流连忘返。花,不只是远山叠翠中的点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因此,那貌似单纯的花中,有着自己的品性及情感;在那重重叠叠的花瓣里,饱含着人们的喜、悲、思、怨……

我喜爱花,因为不论是远观还是近赏,它的五彩缤纷,姿态万千,幽香四溢,都能引起我的无限遐想。

花,是一部书,一部可以阅读、可以遐想的书。

点评

文章选点很新,抒情对象没有停留在某一具体的花上,而是选择花的五彩缤纷、姿态万千、幽香四溢等特征,表现出对花的特殊韵味的喜爱。作者精心选择了几组场景:一是郊外有花与无花的风景,通过对比,表现出鲜花那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情味;二是描写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给人的感受,以表现花的那种美丽、宁静、高雅的韵味;三是叙述古人笔下花的多重意蕴美。最后,抒情议论,点明作者喜爱花的原因:一种文化的象征;可以阅读,可以遐想。

【佳作欣赏二】

向日葵

赵国安

清晨的花园美丽而又散发着芬芳。尤其是那玫瑰,身材娇小,无时无刻不在炫耀着自己的高贵。对比之下,向日葵却显得十分单调和粗俗,它与周围环境是那样的不和谐,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傍晚,本在那艳丽花朵上待着的蜻蜓,开始低低地飞了起来,空气渐渐变得沉闷。不一会儿,刮起了大风。地上的灰尘、树叶扬了起来。那些花儿们被吓得直哆嗦,唯独向日葵没有一点动静。突然,雷声轰鸣,花儿们被吓得脸色全变了。又是一阵狂风过后,可怜的玫瑰落下了一片片花瓣,花瓣在整个花园里飘零着。等到暴风雨来临,玫瑰的花瓣全落光了,只剩下几片叶子和已被折断的茎。

正在我伤心叹息之时,蓦然,我看到向日葵倔强地挺立在风雨之中。风像一只只手,要摘去它的花瓣,可向日葵却一次次扭身把它甩开;大雨点像一把锤子狠狠地捶它,可它好像运足了气,挺直了背,一次又一次把雨点甩掉;又是一记闷雷,可它依旧昂首挺胸。

瓢泼大雨向下浇灌,浇得向日葵满脸满背都是水。可它依旧挺直身子,从没看到它有一丝一毫的怯懦……

风过了,雨停了,阳光出来了。那风雨后的向日葵抬起头,对着太阳露出甜甜的微笑,是那样的惬意。而那玫瑰,残损的身体却颓丧地躺在地上……

点评

本文把玫瑰与向日葵对比着写:玫瑰娇小柔弱,招人喜爱;向日葵单调粗俗,让人讨厌,这是作者对它们最初的感受。可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又把它们同置于暴风雨中,让读者看出它们一个怯懦,一个刚强。这样,就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事物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其内在的精神品质。

上一篇:万物皆有情 下一篇:为生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