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威胁共和国明天

时间:2022-08-10 04:25:45

一位日本高级外交官私下对中国朋友说:

我们70年内不怕中国赶上日本,因为你们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本刊记者带着这个沉重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沉重的采访,结果发现,警讯已经出现,而且十万火急……

一次悲凉的采访,耳闻目睹了每个中国人都不愿看到的事实:中国科技队伍出现断层

腊月里,北京下了几场雪。已经是连续好几天了,我顶着严寒奔走于北京中关村的大街小巷,为的是赶在春节之前,尽可能完成计划中对中科院系统以及几所高校科学家生存状态、乃至中国科技队伍现状的采访。

每天,我都得进入那昏暗简陋、散发着各种化学药品气味的实验室,手脑并用,精神高度紧张地聆听年老与年轻的科学家的诉说与叹息,越听,心理越是沉重。只有在结束采访,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我才能大口大口地透着气。正是幕霭时分,望着街头上那眉飞色舞的红男绿女,那熙来攘往的车流人流,我压抑的情绪仍无法解脱。实验室内与大街上的这种巨大的反差给了我以巨大刺激——眼前这些无忧无虑的红男绿女是否知道“第一生产力”后面所显露出来的危机呢?

采访给我的第一个刺激是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蔡诗东前不久中年早逝的消息。蔡诗东早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赴美攻读物理。1973年11月,还是在中国科学界寒风瑟缩的日子,蔡诗东毅然回到祖国大陆,致力于开创中国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工作。蔡诗东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此一领域内领先的科学家之一,谁曾想他年仅58岁就患了癌症!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电话采访了蔡诗东的夫人曹俊喜女士。提起蔡诗东,她在电话中声音缓慢,显然,她至今仍未摆脱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曹女士对蔡诗东所从事的等离子体研究领域如今的后继乏人尤感痛惜。她说,蔡诗东的等离子体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组最多时10人,现仅剩5人。蔡诗东一死,课题组已濒临解散,如今除了蔡诗东多年的同事和助手、物理所研究员陈雁萍老师,几个学生有的转向,有的出国。蔡诗东培养过四五个博士,光出国就走了3个。

那天下午,天阴沉沉的,我来到蔡诗东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研究室。这是一座泥沙开始剥落的筒子楼,楼内光线昏暗,到处弥漫着一股难闻的霉味儿。在二楼蔡诗东生前所在的那间办公室,蔡诗东的同事王龙先生接待了我。王龙比蔡诗东小两岁,是物理所的研究员,与蔡诗东同在等离子学术片。提到蔡诗东的英年早逝,王先生不住地摇头、叹息。但他没有更多地谈论蔡诗东,而是不住地朝我抖了抖手里的一叠学生出国申请表,不无痛心地说:“我们这里留不住人啊!每年的研究生一毕业,所里和我们都想竭力留住他们,可不容易呐。没办法,我们这里的条件的确是差了些。按惯例我们的设备应该是每5年更新一次,可我们现有的这套设备已用了整整10年,还得继续用。我们的经费是年年缺,而且常常是用了今年的经费,明年的经费能否有、有多少,心里往往没底。至于待遇,我们这里还算好,在读的博士每月拿600,硕士拿500,在中关村这一带的科研院所中据说还排第二位,毕业留下来每人还能涨200。但总的来说,这样的收入放到社会上去比都太低了,所以学生毕业一般都想走。也不能怪他们,因为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啊,这不——我这当导师的,还不得不给这些想出国的学生写介绍信。”据他介绍,十几年来他培养的十几个博士、硕士生几乎全出国了,且出去后一般都改了行,去搞计算机或电子研究,因为同专业的人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已过剩。而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研究室,在不到30人的研究人员中,眼下除了一位不到35岁的博士,其余大部分副研、正研都已五六十岁。对此,王先生痛惜地说:“我们这里的人才是严重断层!”他说,“最让蔡诗东灰心的,主要是留不住学生……”

断层?断层?断层……我跑到物理所、植物所、地质所、力学所,“断层”这不祥的声音几乎时刻在我耳边轰鸣。

据首都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1996年对北京11所高校统计,1689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中,年龄在56岁以上者分别占88%和46%。北京大学425名博士生导师的平均年龄已达62岁,29位中科院院士的平均年龄已达70岁。这项调查的结论说:在许多高校,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相当紧缺,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教师太少,全面“接班”的问题十分严峻。

优秀中青年带头人短缺已成为我国科学界的突出问题。我国科技人员年龄普遍偏高,获重大科研成果奖的年龄也比国外同行高。目前由于科研队伍严重老化,后继乏人,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作已到了几乎完全中断的边缘。1990年中科院动物所从事生物区系分类的有137人,其中36至50岁的仅9人,10年内现有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43人将全部退休。目前特别缺少能够站在科学前沿的中青年战略科学家和组织完成重大工程研究开发的将才。据统计,国家教委所属高校3700名带头人中,56岁以上的占67%,51至55岁的占28%,50岁以下的仅占5%。中科院对北京地区1978年获一、二级成果奖的人员的调查发现,40岁以下的仅占27%。据1994年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中,没有一个45岁以下的;第一批78个重点项目的184个项目和课题负责人中,没有35岁以下的,45岁以下的仅1人。在人才年龄结构继续老化的同时,近年科技事业、科研工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继续减弱,科研队伍新鲜血液的补充越来越困难。中科院对43个单位的抽样调查表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流失率达38%,大学生学历的流失27%,有的单位年轻人的流失率高达80%。若不采取特殊措施,到世纪之交,人才断层将成为更严重的现实。

有关部门搞的一份调查称,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2315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93万人,约占4%,其平均年龄52.6岁;1995年全国离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9万人,约占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36.6%。推算到本世纪末,建国以来我国自己培养的60年代前大学毕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先后都将退出工作岗位,总数将超过百万人。人才结构中新老交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断代现象严重,断层期长达10至15年左右,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公车休闲 第1期 下一篇:那本《罗兰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