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妈祖文化与沿海大学生德育

时间:2022-08-10 03:49:34

论妈祖文化与沿海大学生德育

摘 要:妈祖文化是基于对妈祖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相关海商社会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尊重自然规律和伦理道德追求等方面的价值趋向。妈祖文化对沿海大学生通过地理位置、宗教氛围和影视作品等途径正面和负面影响大学生。弘扬妈祖文化可以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并通过组织参观妈祖庙旅游、开展妈祖文化思想讲座和妈祖文化探究活动建立加强青年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机制。

关键词:妈祖文化;沿海大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84-02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于2004年10月在福建湄洲岛成立,这标志着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妈祖现象”被正式界定为“妈祖文化”[1]。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人们对妈祖的信仰已有着千年的历史,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妈祖庙近五千座,信众高达两亿人。

一、妈祖文化及其价值趋向

(一)林默与妈祖文化

妈祖是对林默的尊称。林默生于北宋时期福建莆田,她以其善心智慧为沿海人化解危难,被民间亲切地称为妈祖、妈娘或娘妈。历经宋、元、明、清的朝廷的频频封赐,妈祖的历史地位不断提高、神化,进而被称为闽粤沿海的民间神祗。伴随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进步,妈祖被称为国家级“海洋女神”、“世界和平女神”[2]。

妈祖文化是基于对妈祖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相关海商社会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天妃宫、妈祖庙等为物质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民歌、舞蹈等为传播途径,寄托了人们对带给人类社会博爱、祥和生活的神祗的感激和崇拜。

(二)妈祖文化的价值趋向

1.人本主义精神

妈祖的形象在亿万信众的心中首先是海洋女神、生产保护神,这得益于林默本人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命的尊重与对人个性发展的重视,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一方面,林默对于生命的珍爱远远超越了同龄人的感悟,为保护自我与拯救生命,小小的默娘便“窥井得符”心有灵犀[3],很快具备了防患于未然的本领。特别是林默生在海边,熟知海性,具备了预测阴阳风雨的超常能力。另一方面,驾船技艺的娴熟与高超又使她既能自我保护又能保护渔人。亲人出海打渔如遇风浪有生命危险,她即使不在现场也会灵魂出壳、舍生忘死、奋力抢救,如救助不成她便伤心欲绝[4]。同时,林默还具有慈悲为怀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懂得用草药给患者解除病痛,使垂危病人起死回生[5]。这些都体现了默娘天性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2.尊重自然规律

林默遵守自然规律,敬重自然,因而,她虽然具有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超人本领,但是却从不因此违背规律。林默生长在湄洲岛屿的渔村,在海边长大的默娘熟知水性,水上的驾船技巧也高人一筹,并且具有预测阴晴与祸福的天赋才能。她熟悉自己的生存环境,有很强的自然意识。不仅能认知自然、了解自然,更能熟悉自然、顺应自然,具有强烈的自然之子的自我意识。正因如此,小小年纪的默娘才成为湄洲岛屿小国的“小巫师”和“小神仙”。海边的渔人信赖她、依靠她,不忍她的离去,便将她的离去神化为升天,为她建立庙宇,祭奠她。

3.伦理道德追求

是非、善恶、美丑、真假是讨论伦理问题时经常接触到的几对范畴,道德意识也是人类探究的亘古不变的主题。林默的生平事迹体现了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首先,林默舍己救人,将救人于危难视为自己应尽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她行善救人从不计较报酬,常将生死置之度外。默娘之所以为妈祖,是由于她自觉地承担起道德的义务,她恩泽于众人,众人自然奉她为神灵。人们怀念默娘,神化妈祖是有一定的道德积淀和道德准绳的。其次,林默还具有强烈的爱憎意识和惩恶扬善的意识。妈祖神迹中有这样的传闻:妈祖对人民拥戴的清廉之官倍加呵护。明朝兴化有个名叫吕德的清官,曾身患沉疴,妈祖便显灵赐药,药到病除,平复如常。而对危害朝廷的权奸,妈祖亦除恶务尽。明朝嘉靖年间,莆籍忠臣林润,上奏朝廷弹劾权奸严嵩,便得妈祖托梦,相助除奸。

二、妈祖文化对沿海大学生的影响

(一)妈祖文化对沿海大学生的影响途径

1.地理位置

妈祖信仰起源于东南沿海的湄洲岛一带,通过沿海居民代代相传,而后便随着航运迅速传播开来。沿海居民到妈祖庙拜祭妈祖等信仰妈祖的活动一经兴起,至今经久不衰。作为沿海居民之一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从出生就深受这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就跟随地方百姓信仰妈祖。

2.宗教氛围

妈祖最初只是一个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后来随着传播的深入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以说,妈祖祭祀庆典本身就是承载宗教形态的一种载体,它是民间民俗活动与古代宫廷祭礼的结合物,是中华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至真至善美德的推崇以及征服自然、护国庇民的美好愿望,在台湾地区影响尤为深远。作为民俗、信仰、礼仪、工艺美术、音乐舞蹈的传承载体,这种宗教形态化的妈祖信仰,即展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也渲染了主观上必须强制加入的浓厚氛围,沿海地区大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很容易就成为妈祖的信徒。

3.网络影视

妈祖信仰在粤东沿海一带盛行已久,现代青少年接触信息不仅仅局限于狭窄的地域范围,他们还会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介去查找妈祖更多的事迹,从而会比以前口口相传的妈祖更真实,更全面。在大陆,先后有多家妈祖文化门户网站建立。如“新华网―妈祖在线”、“天下妈祖网”等[6]。近年来有关妈祖的电影电视剧也在上映,如今年于央视首播的28集电视剧《妈祖》,使妈祖扶危济困、无私无畏的光辉形象重现荧屏。这些媒介的传播都会影响在沿海生活本来就对妈祖有特殊情感的大学生。

(二)妈祖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表现

1.正面影响

一是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影响。妈祖的救人济世、正义勇敢等真善美的思想精华,影响着无数沿海人民的思想,当然,也包括沿海青年大学生。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妈祖文化在信众心中是善良、正义、勇敢的化身,一直激励着沿海大学生积极进行乐善好施、爱国爱民等正义行为。第二,妈祖为外出渔船保驾护航,在妖魔鬼怪面前不为艰险,这些都影响着沿海大学生不为艰难困苦,遇事冷静处理,勇于开拓进取等精神品质。第三,妈祖在海难中相救还包括其他外地的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妈祖的这种无国界思想非常适合主张友好和平的中国,深深影响着沿海大学生不排外,与外地同学融洽相处。

二是对大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影响。妈祖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她专研天文,研究医理。妈祖在当时那种艰难的环境中都可以静心专研,而且对待知识理解的要求高。妈祖的这种专研精神,给予了沿海大学生一种指向,一种学习动力。一方面他们可以静心对待学习,遇到难题时可以冷静处理,积极寻求答案。一方面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不仅仅是表面的,他们会更有毅力有耐心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之处。

2.负面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各种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复杂环境中,不能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思想领域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为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和封建主义糟粕提供了生存空间,诱发了鬼神迷信在大学生中的泛起。物质文明建设中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失落,引发了以赢利为根本目的的鬼神迷信活动;个人至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盛行,使鬼神迷信在青少年中的泛起有了可乘之机。

三、妈祖文化与加强沿海大学生德育

(一)弘扬妈祖文化与加强青年大学生德育的可能性

妈祖在信众心中尽善尽美,妈祖精神包括孝顺父母、济世救人、爱国爱民、诚实勇敢等,在现代,这些真善美的道德要素依旧适用。有研究者认为:“妈祖信仰中的显灵传说,无不含有某种道德要素,这些道德要素与神的威灵相结合,构成神迹传说的内容。而从伦理角度上看,是社会道德要素被披上神意的外衣得到宣扬,因而妈祖信仰在宏扬社会道德方面的作用,应该得到肯定。”[7]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异常庞大,对于形象突出的信息特别敏感,易受一些思想的感化,所以如果可以适当在大学中向大学生宣扬妈祖事迹和思想,那么妈祖真善美的思想将会深深烙在大学生的心中,从而会受妈祖思想的感化,重新衡量自己身上的道德要素,调整自己的行为规划。使现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善,达到加强青年大学生德育的目的。

(二)弘扬妈祖文化与加强青年大学生德育的机制

一是组织参观妈祖庙旅游,感受妈祖文化气息。政府、高校等机构可以组织开展妈祖庙文化之旅,让青年大学生亲身感受妈祖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去感受盛大的妈祖祭典民俗。通过感受这些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大学生对妈祖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探索妈祖更深沉的文化意蕴。当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可以引起共鸣的文化环境中,那么他的思想和行为一定会发生一定变化。妈祖文化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可以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怀、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妈祖文化可以让青年大学生自觉克服反道德因素,使人心向善。

二是开展妈祖文化思想讲座,提高青年大学生对妈祖的认识。通过介绍妈祖文化的内涵、地位、作用等,可以让青年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妈祖文化,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妈祖文化的传统美德。一个个生动地妈祖济世救人、勤劳勇敢的事迹,会给青年大学生带来很大的震撼,从而达到教育青年大学生德育的效果。

三是开展妈祖文化探究活动,加深青年大学生对妈祖文化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妈祖,弘扬妈祖文化。高校可以开展妈祖文化征文比赛和暑期实践等活动,以此让青年大学生主动通过搜索文献,实地考察等形式来研究妈祖文化。在他们做出相关成果后,可以把材料组织好,做一个展览或者是成果汇报。开展妈祖文化探究活动,有利于弘扬妈祖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赵阳.妈祖文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优势资源[J].福州党校学报,2007(2).

[2]李露露.妈祖神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08.

[3]维锬.妈祖文献资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32―35.

[4]林庆昌.妈祖真迹[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95―98.

[5]林文豪..海内外学人论妈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35―142.

[6]许元振,帅志强.妈祖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内容形态转型策略[J].莆田学院学报,2013(1).

[7]朱天顺.妈祖信仰与道德[C]//妈祖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财团法人北港朝天官董事会、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1997.

上一篇: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下一篇: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