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0 03:23:16

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调查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与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对352位护士、91位医生分别进行量表测量,其中对医生进行工作倦怠量表(MBI)的测量,对护士进行工作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的(MBI)测量结果:护士情绪衰竭评分显著高于医生,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者,其社会支持评分低于职业倦怠程度低者;而其工作压力源评分均显著高于职业倦怠程度低者。护士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工作怠慢评分与社会支持、工作压力源呈负相关,而专业效能感评分与社会支持、工作压力源呈正相关。结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47-02

近年来,职业倦怠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问题。职业倦怠用以描述助人行业中的工作者身心俱疲的一种状态,护士长期工作负荷重,人力资源匮乏,护理技术操作严格,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繁多,主要面对的是身心情况极为复杂的患者群体以及医院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紧张繁忙的工作消耗了护士体力的同时也在逐渐减少护士的工作热情[1],据骆宏等报道[2],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在55.1%~59.1%,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率高达58.9%。护士具有特殊职业特点,护士工作压力来自社会大环境中许多原因,如组织活动中的任务、人际关系、领导作风,还有个体生活中的家庭、收入等等。在医疗体制改革的今天,高度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3]。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笔者探讨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方面之间关系,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10月,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医生100人和护士374人,医生组与护士组除性别外,在年龄、职称、科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①工作倦怠量表(MBI—GS),这个量表反复被证明有良好的信效度[4],它包括3个子量表:情绪衰竭(Ex)、工作息慢(Cy)及专业效能感(PE),该量表采用7等级评分,从0到6的7点频率评定量表打分,量表共15项目组成,情绪衰竭维度总得分>15分属于高分,11-15分属于中等,12分属于高分,8-12分属于中等,22分属于高分,18-22分属于中等,

1.2.2 实施方法,本研究的主试由作者担任;施测时,由4名经过培训的人员,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由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填写问卷,当场收回100%问卷474份,对回收问卷加以检查,筛除无效问卷3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3.6%,统计得分。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显著性检验为t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

2 结果

2.1 护士与医生MBI-GS评分比较(表l):护士的情绪衰竭评分显著高于医生(P0.05)。

2.2 不同科室护士MBI-GS评分比较(表2):9个科室中以脑外科情绪衰竭得分最高,急诊科工作怠慢得分最高,大外科的专业效能感得分最高。不同科室之间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专业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科室之间护士压力源方面评分比较(表3)

2.4 352 位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水平的相关性(表4): 本组护士的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显正相关;护士的专业效能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显负相关。

2.5 不同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表5):本组护士的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低,护士的情绪衰竭与工作怠慢得分就越高;社会支持与护士的专业效能感呈正相关。

3 讨论

3.1 从表1的结果看,在同一个医院,护士的情绪衰竭评分显著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怠慢评分高于医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业效能感评分则低于医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医患矛盾渐显突出的今天,护士的工作又在临床的第一线,时刻与不同的患者打交道,加上医院普遍加床经常加班加点。护士工作点多、面广、时间长且忙碌,护士心理担心发生病人投诉及其发生差错事故,护士的贡献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个别患者及家属的不礼貌行为,患者不配合治疗等。护理工作成就感缺失,社会地位普遍偏低,学习、进修、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少,工资及福利待遇与医生差距过大等。由于护士工作的这些特殊性,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这就使得护士成为工作倦怠的易发群体。

3.2 护士由于其职业特殊性,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由表2、表3可以看出不同科室护士群体职业倦怠水平存在差异,从高至低依次脑外科、急诊科、血透中心、大内科、手术室、ICU、大外科、供应室、感染科。这与工作量和病人护理有直接的关系。

3.3 研究结果表4、表5显示,本组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怠慢与社会支持显负相关,社会支持低,护士的工作怠慢与职业倦怠就越高;社会支持与护士的专业效能感显正相关。这与杨桂菊等[6]研究相一致,说明要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职业倦怠水平,应给予很好的社会支持。(感谢我院重症医学科汪正光医师在本研究统计学分析中给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静,吴秋香,王兆琴.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3835-3836。

[2] 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3]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 11):645

[4] 尹文强,王振东,范艳存,等.医生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3):184

[5] 蔡继君.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因素调查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219-220.

[6] 杨桂菊等. 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12-14

上一篇: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下一篇:关于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