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及车迷 第7期

时间:2022-08-10 03:15:49

提笔写下这4个字的时候,我心惶恐至极。你问我怕啥?我怕许多爱车多年的真正车迷们骂我不知羞愧。是啊,人怎么可以这样明目张胆地吹捧自己呢?我固执地写下这样的题目,只因为我非常爱车,同是爱车的你,看了我的爱车经历,一定会承认我这样称呼自己并不过份。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汽车产生了感情,只是那个时候还不明白而已。上小学时的我性格很孤僻,我唯一最好的玩伴,便是一辆南京汽车厂生产的跃进牌货车,我每天在她身上爬上爬下,与她在一起的日子永远是开心快乐的。当我有小小的秘密或心事的时候,我会悄悄地向她诉说,她则默默地静听,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无声的分享和安慰。这辆货车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期,直到我上初二的时候,她被别人买走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如果存活到现在,她应该有20岁了吧。

我以前一直对汽车有种朦朦胧胧的亲切感,而对汽车构造和汽车文化一丁点都不了解。1995年我到县城上高中,在一位同学的启发下,开始订阅了汽车杂志,这才使我一步步迈入真正的车迷行列。我的启蒙读物便是《大众汽车》杂志,这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普及性专业杂志。通过对杂志的阅读,我知道了许多的汽车专业术语,明白了汽车原理和构造,了解了世界各国的汽车发展史。我现在对汽车的透彻了解,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汽车基础知识。我的内心一直很感激《大众汽车》杂志社的所有工作人员,是他们使我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汽车知识的专业车迷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大众汽车》杂志。

随着年龄的增长,现有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我,我的双手拼命向外伸展,猎取更多更广的汽车知识。我现在固定订阅十几种不同的汽车杂志,包括《大众汽车》、《大众汽车豪华版》等,这些杂志风格各异,我每月能从中获取不同的信息和互补的资料。汽车报纸我也订阅了几种。报纸新闻性强,信息来得快,内容也非常丰富。此外香港版的《车主》、《人车志》和台湾版的《车主》、《汽车杂志》、《CAM・汽车鉴赏》,我也零星购阅,港台的汽车杂志与大陆的汽车杂志有很大的差别,版面、评论、侧重点各有特色,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比较偏爱于汽车文化,除了订阅汽车杂志和报纸外,我还购买了许多与车有关的科普资料和人物传记,还买了各式各样的昂贵的汽车画册,实在太多,我不能一一列举了。我每月在汽车资料上花费的资金,是任何车迷无法企及的。不算报纸,我现有各类车书近2000多本,这是我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1999年在上海,我第一次参观了国际汽车展,平常看不到的车,终于在这儿与我面对面地接触了。展馆里人山人海,一辆辆精美绝伦的参展汽车让我贪婪的双眼目不暇接,我拼命般地一遍一遍地跑,要把所有汽车的倩影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回来后我才痛苦地发现我拍的汽车照片光线暗淡、模糊不清,一张张色彩怪异、朦胧神秘的相纸,仿佛在嘲笑我的无能。我当即买了一堆摄影方面的资料,苦心钻研,并向学校摄影专业陆老师虚心求教,他教给了我室内摄影技巧和舞台摄影技巧。去年夏天北京第六届国际汽车展,我背着20个胶卷和简单的行囊来到展馆,这次车展比上海车展更加火爆,不仅参观的人多了,参展商和参展车辆也增加了许多。有了第一次的经历,我这一次不那么匆忙和盲目了,按着自己事先拟好的计划,一个展馆接一个展馆全面地扫荡。我把展馆内外的所有参展整车都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到展会结束时,我共谋杀了26筒菲林,冲洗出来的照片使朋友又是惊讶又是羡慕――惊讶数量那么多,羡慕效果那么好。

你有车友吗?很多车迷都拥有自己的车友,我也有,38位,这不是虚拟数字,与我通过信件交往的车友整整有38位。全国每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我的车友,有内蒙古的学生娃 ,有的兵哥哥,也有广东的打工者。我的车友有男有女,有十几岁的初中学生,也有六十多岁的退休干部。谈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论中国广阔私车市场,想汽车辉煌历史,说汽车心情故事,评坐过没坐过的汽车,侃自己未来之车,什么都可以写下寄给对方,会有人与你共鸣,会有人争锋批评,保证不会有人拒绝欢迎你。我们的信件往来很频繁,几乎每天我都能收到好几封信,为我递信的朋友笑骂我是本市中私人信件最多的家伙。曾有人问我写这么多信累不累呀?我骄傲地说:不累,与车友交往使我感到快乐!

这就是我的简单故事,凭这些经历我有没有资格被称为“超级车迷”呢?我有时也觉得自己太嫩了点,尽干些虚华表面的事情。我现在正在努力提高自己在汽车结构、汽车制造、汽车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若干年后自己能象饶斌、孟少农前辈那样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奉献所有力量,也希望某一天全国的车迷能因祖国的汽车工业而感到骄傲。

上一篇:拍车的感受 下一篇:不怕死的你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