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位千万富翁指点发财路

时间:2022-08-10 02:14:48

就象一场梦,一个美国的早上――一个中国的夜晚,超过200名千万富翁横空出世。

2005年8月6日,伴随着中国最大互联网搜索公司―――百度(BAIDU:NASDAQ)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创始人CEO李彦宏的身价达到了惊人的9亿美元,而按照百度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资料,以及百度目前股价计算,百度此次IPO(首次公开募股)之后,已成就了包括李彦宏在内的7名亿万富翁,同时也造就了200名千万富翁以及为数更多的百万富翁。

从2000年起,伴随国际性的网络潮,中国人一次次听说或看见了“亚马迅”、“雅虎”这样一朝登陆纳斯达克立马催生一批亿万富豪的故事,也目睹了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这样的国产财富神话。然而,又是伴随一股国际性的网络股潮破灭,这种神话开始变得黯淡,一些网络公司的员工拿着曾经上过天现在有落了地的“期权”,无处话凄凉。

然而到2003年“携程”抢滩美国,“网易”股价狂飙,“盛大”游戏人间,高科技股加纳斯达克上市再次成为造就富豪乃至“首富”的利器。最近的“分众”和“百度”则堪称将这个定律演绎到了极点。

不论创业还是就业,你肯定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拥有或者身处这样的“金矿”公司吧?早早地加入,拿一点股份,等待暴涨数千倍;然而,同样登陆纳斯达克的公司,内部员工的收获是远不相同的,研究让员工大发财的公司们,想办法加入未来的这种类型的公司,将是职场上的黄金大道。

不怕损失1亿美元

开盘价66美元,较发行价27美元上涨144%;收盘价122.5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54%;盘中价格更是一度暴涨450%,达到151.21美元,北京时间8月6日,百度在其上市首个交易日的表现不仅令所有投资者都“瞠目结舌”,使得自己的市值在一夜之间达到39.8亿美元,更是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奇迹”。

第一个股价突破100美元的中国概念股;纳斯达克市场上自Google以来第一个首日股价收盘突破100美元的股票;美国历史中上市当日收益最多的十大股票之一;在美上市外国企业中首日表现最佳的企业;5年多来美国市场表现最强劲的一只新股……百度此番的成功IPO可谓改写了很多纪录。

然而,这种表现却并未带来金融界的赞叹,相反,有种声音在指责“百度上市是失败的”。弗罗里达大学教授杰・里特尔表示,百度首次公开招股的发行价远远低于随后不久的开盘价,这意味着原本应当属于百度公司的大量资金打了水漂,这个损失在1亿美元以上。

但此时的百度CEO李彦宏却表示这种损失并不算什么,他的理由是:因为百度仅仅发售了一小部分股票,而公司还有着更大的增长空间。

据披露,百度此次上市的部分仅仅是公司的1/10,公司的大部分资产还在高管们以及一些投资人手中,先上市的股票不仅起到了一个“询价”的作用,也避免了主力暴露引发恶意收购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说,百度的股价如此之高,正是得益于管理层的这种“惜股如金”的精神,因为盘子小,公司又显得对未来的发展特别有信心,美国的投资者们才会给予如此的关注,股价高员工们的身价才会如此高涨。

所以,寻找金矿公司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找一个非常珍惜自己股权,非常看重未来的管理团队,如果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仅仅把股权看做一个融资工具,别人出点小钱就出卖,这样的公司不会有太大钱途。

有原创性或者有榜样在

上面讲到防止恶意收购,其实,在上市前夕,它的对手也是榜样,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曾派代表来密会,商讨收购它的事项。虽然没有谈出任何结果,但是正是和Google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让百度的身价扶摇直上。

“我们正在寻找下一个Google,而我坚持认为它会出现在中国。”摩根斯坦利董事总经理玛丽・米克尔此前曾这样表示。InstreamPartners公司分析师汤姆・塔利也表示,很多从Google身上尝到甜头的投资者都在寻找下一个Google。在他们眼中,百度就是符合其要求的“下一个Google”。

盛大的唐骏表示,百度此次的成功与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过去一年在资本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有关;同时,目前中国概念在纳斯达克也仍是一个热点,正是兼具这两点,百度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目标。

回顾去年8月,华尔街的疯狂是Google上市制造的,今年的8月,百度掀起了这份狂热。事实证明,很多美国投资人的确把百度视为了“中国的Google”,是Google“帮”竞争对手向投资人讲述了最令人向往的故事。300多美元的Google股价,和位居全球第二位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为华尔街提供了可供充分想象的空间。

也有方兴东等互联网分析师指出,百度和Google的关联不仅是业务领域里的,事实上在国内众多的网络公司中,能不事张扬炒做,以技术为向导,专心核心技术开发的公司很少,百度可能是最专心的一家,这种态度是最能得Google精髓的,也尤其能得到美国投资者的认同。

让我们一起看看Google的两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如何创造了Google。1995年底,佩奇和布林还在考斯坦福大学博士时,就开始着手研究搜索技术了。这两个年轻人研究出了一种突破性的搜索运算法则。这是当时最好的搜索运算法。接下来,他们的想法更加大胆。为了加快搜索速度,他们把大约1万台服务器连在一起,“拼成”一部超级计算机。这种办法使Google不论是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

市场地位因此而获得。2000年,其处理的搜索量还不足总量的1%,现在已超过50%。在顶峰时期,大约有75%的互联网搜索使用Google的技术。2001年公司开始盈利,到去年其营业收入增长了近3倍。据预计,搜索引擎市场今年有望增长70%。如果它能保住现有市场份额,今年其净利润将超过2.5亿美元。更值一提的是,它仅有1907名员工,平均每名员工创造的营业收入达50万美元。

正是循着这样的超级榜样,百度才能走到今天,能得到资本市场认同,如果他们学会的是国内门户网站们的炒作和虚荣,又或者是聚友网络那样的跟风与圈钱,绝对没有今天这样美好的钱景。

所以,找到金矿公司的第二步是看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技术和创意,或者是紧跟着时代最前沿的技术,做不到世界第一,做“中国的某某”也足够了。

股本结构造成贫富悬殊

上纳斯达克可以说已经成为要迅速登顶财富榜的必由之路,其他象国内的中小企业板等,虽然财富放大效应也很明显,但终究碍于市值规模等原因,没有纳市那样惊人的程度。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企业一旦登陆纳斯达克就一定能造就多位千万富翁,也不是融资规模越大的公司造就的富豪就越多,股本结构在其中起到一个相当大的作用。

这方面已经公布数据比较多的是携程网。这只股票首日筹得7560万美元,但是它的原始资本只是来自3家公司的1800万美元。

与新浪、搜狐、网易上市时只发行公司股票不同的是,持有携程网股票的部分内部员工将出售1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这意味着在420万股发行总额中,35%来自于内部人士。携程网目前在全国有1200多名员工,其中将近1000名都是负责接听电话等不可能分享股票的员工,其他员工中假设有150名分得股票。如果携程网能够按照18美元/股发行,那么内部人士在上市日至少可套现2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亿元,分摊到150人头上每人都有将近150万元。

这充分显示了携程财富分配的优越性,比较多的员工参加了创业期的投入与分享,内部职工股的数量充分反映了这点。

反面的例子用新浪再好不过,上市之初创始人王志东在股本控制上的分散以及与风险基金的约定,都为新浪的发展埋下隐患。其后受到种种制约,即使分到内部股份的职工也不能在网络狂潮时期兑现部分股票,导致财富又迅速随着泡沫的破灭而稀释。最后资本迫使王志东也黯然下课,股份进一步稀释,其结果只有两个:第一,几大著名的非国有中国概念股中惟有新浪没有出现过财富榜级的富豪;第二,当盛大这样的新贵要收购它时,新浪几乎无法反抗,试想,在丁磊个人占据58.5%股份的网易公司身上,如果他不想卖公司,有可能被收购吗?

再观察其他几大公司,善于制造富豪(包括让创始人身边的人一起跟着富的)的公司,都是持股比较集中,对外来资本比较防范的,道理也简单,这种公司其实是类家族公司,老板的亲信相当于亲戚了,跟着均沾点利益没什么稀奇。

所以,第三条发现金矿的秘密无疑是:寻找到股权集中的公司。

上一篇:玩一把权证 下一篇:一月财讯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