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10 01:47:44

巩义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

在旅游业发展的大潮中,巩义市也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来进行产业转型,刺激经济,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巩义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梳理,进而提出相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巩义市的发展进言献策。

一、巩义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巩义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经过我院师生长达一年的的调研活动,发现巩义市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大量的问题,经过对问卷的整理,具体归纳如下。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巩义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巩义市发展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目前全市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工业,政府对于旅游业的支持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支持力度不足,仍需加大支持力度。

(二)旅游知名度不高

根据前边对巩义市旅游认知度的距离递减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的阐述,巩义市整体旅游知名度不高,不能有力的吸引外地游客把巩义市作为其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资源整合程度不完善

巩义市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有明清豫商文化、杜甫文化、北宋文化、佛教文化、戏曲文化等等,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也是有溶洞景观、红叶景观等等,但是这么多的旅游资源,到底哪些是真正具有特色的,哪些是真正能够代表巩义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的,哪些是有望能够打造成为未来巩义市级别相对较高的知名景点的,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方向。

(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急需完善

根据我们从三月份到九月份对巩义市各大景区以及酒店进行的长达七个月的问卷调查发现,巩义市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几大要素方面存在乐匚侍猓亟待完善。

二、巩义市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政府摆正位置,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正确的作用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做出导向性,给这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规划。巩义市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进行大方向的把控,进行引导,而真正的管理权应该交给旅游企业,由企业来做出自由选择,有助于实现旅游业规模化、规范化的迅速成长,真正实现巩义旅游业的“BTB”模式。

(二)进行区域协作,联合开发,发挥“竞合”效应

巩义市向东与郑州市、开封市相连,向西与洛阳市相接;往北与焦作市温县相连接;而南面则是登封市。巩义市夹在这几大知名旅游城市之间,其竞争力不容乐观,既没有洛阳、开封、郑州悠久的历史积淀,也没有温县的太极文化,更没有可以与登封的少林寺相媲美的景区。基于这样的市场现状,再结合游客的旅游心理特征,巩义市作为后起的城市,应该通过梳理自身的旅游资源,挖掘独特性,避免拿自己的弱势去PK竞争对手的优势,挖掘别人没有的资源,努力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合作。巩义市可以大力推进嵩阴峰景区的滑雪旅游和竹林长寿山的温泉旅游,和周边各市形成资源互补,夹缝中求生存,从而实现“竞合”效应。

(三)加大营销力度,转变营销模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巩义市应向其他城市学习,创新营销模式,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使我们的优势资源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让外地人了解、接受,从而形成认可。巩义市应该把旅游宣传促销作为旅游业发展和创优的龙头来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分散的景区景点集中整合,统一打造巩义旅游品牌,集中力量向省内外宣传推介,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首先,巩义市要树立“旅游自信”。在营销过程中要坚信我们的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值得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其次,做好营销受众群体的细分。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巩义市旅游局应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每一种旅游产品,根据其特征和顾客群体的不同,所选取的宣传地域和宣传形式也都应有所不同。

最后,进行营销方式的转变。巩义市财政可以每年设专项经费用于全市旅游业的宣传促销,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

(四)旅游企业做好产业支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住宿业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三大类旅游企业做好带头作用,是巩义市旅游业能够顺利起飞的先决条件。

1.交通先行。巩义市要朝着中原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这一方向迈进,就必须解决交通问题,做好交通规划。

2.住宿跟上。巩义市目前需要增加的并不单纯是星级乃至高星级酒店的数量,因为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已经呈现出了严重的淡季剩余现状,一味的增加数量只会加剧这种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增加特色住宿的供给。挖掘巩义的住宿特征发现,在周边几个城市中,巩义的窑洞资源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巩义市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时不妨鼓励当地农户对自家的窑洞进行改造,旺季接待游客,增加住宿供给,淡季自己居住,减少剩余。

3.旅行社业成为纽带。要把巩义市打造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旅行社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奖励的政策对旅行社进行刺激,鼓励其联系、接待地接业务,把外地游客“引进来”,而不是一味的通过“送出去”来获得收益。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上一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形象的构建及网络传播策... 下一篇:众创空间视阈下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