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中国好声音》

时间:2022-08-10 01:40:57

七嘴八舌《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上周分班收官,一大批90后“小鲜肉”被四位导师采摘完毕,成为炎热夏季最令八卦群众垂涎的“食物”。

黄鑫亮:我们可以参照日韩的娱乐工业的成才速度,日本乐坛的组合的选材大多在十二三岁的豆蔻年华就已经展开,韩国乐坛的练习生培训稍晚但也从十六七岁开始选拔,而我们的乐坛好苗子的发掘大多已经处于20出头,你不能说他们20岁之前的时光都被虚度了,然而毕竟每一个人的成长规律中学习东西速度最快的时候显然是在20岁之前。

为什么不将小鲜肉鲜嫩爽滑的时候让他们和社会评价体系来判断他们是不是好的音乐材料,那么本是冷冻的几年就能让他们显现自己音乐纤维和潜质肉质,即使被歌手的选拔淘汰,20出头的他们也能够更好地进入社会,成为与音乐相关的词曲创作人、乐评人、驻唱歌手、乐器店老板、声乐老师……

纳兰惊梦:相比前两季《中国好声音》而言,至少从第三季第一期节目带给观众的“惊喜度”少的可怜,节目结束以后就有不少观众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吐槽“没惊喜”。

一如纳兰在很早之前预言过,一名真正的好歌手是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磨砺而成,而音乐节目对于好歌手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好歌手本身的生长周期,尤其是在前几年音乐节目泛滥对于好歌手的透支更是严重。两季之后的《中国好声音》面临着同样的窘境。毕竟对于音乐节目来说,有记忆点有辨识度好歌手才是节目的精髓与本质,譬如第一季的吴莫愁李代沫吉克隽逸,譬如第二季的姚贝娜金润吉李琦。如果节目一旦失去了优质选手这个砝码,《中国好声音》便也与它的巅峰开始作别了。

黄啸:说实话,到第三季,这个以导师椅子为卖点的节目明显有点转身疲劳了。背对背遴选的方式、绝对的声音话事是双刃剑。好处不说了,弊端是因为没有台风、相貌、表情、风格等综合考量,声音特质突出、唱功剑走偏锋的歌者容易上位,所以前两季中大嗓门能呐喊的歌者特别多。本季看来,貌似清新一些,但还是感觉选手一喊,导师们就五官和注意力集结,不喊惊动不了导师。

另外我很受不了这句“好声音”特供――“来到好声音这个舞台上,你的梦想是什么”以及标准答案“想唱歌给更多的人听”,什么话一旦成为套话,就会刺耳和面目可憎。不过这些孩子也难,他们初出茅庐,急功近利,宁可枯燥和格式化也不敢说错――总不能让他们说,我的梦想就是想红这样的大实话吧。

上一篇:刺络拔罐治疗急性腰肌扭伤疗效观察 下一篇:在娱乐河床上奔涌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