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区篮球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分析

时间:2022-08-09 11:09:27

巴蜀地区篮球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分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成都和重庆地区篮球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策略。对篮球产业给予科学解释及篮球产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相关的建议及要求,同时对篮球产业中消费者提出了相关要求。

关键词:篮球产业;发展;对策

引言

篮球运动在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同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从低迷至辉煌。但总趋势它是朝着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中国就目前有着2亿多的篮球群体,其广泛性在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占据很大的一席之地。仅次于国球――乒乓球,位于三大球之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篮球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篮球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做好篮球产业工作也就成了当前体育产业的重中之重。纵观历年巴蜀地区篮球产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产业市场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症状,所以对篮球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制定适应巴蜀篮球产业发展的新思维,做到最大效益化,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1、篮球产业概念的界定

篮球产业要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则必须要建立起其科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有效地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当前关于篮球产业的定义各界是异彩纷呈。篮球运动是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一类,具有体育项目的普遍性而又兼备其自身的特殊性,篮球产业隶属于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

2、巴蜀地区篮球产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中国正朝着市场经济进军,市场经济给予社会极大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也带了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生活水平已是今非昔比,正踏着欢快的脚步迈向小康。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单纯依靠国家力量办体育以此满足国民所需已经破没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迎合市场经济的道路。新的体育事业格局必将得到充分发展。以篮球运动为核心的体育产业是新格局下诞生的新兴产业,中国有2亿多篮球爱好者这仅占全国人口的1/6,其发展潜能不可限量[2]。巴蜀地区篮球产业的发展自从1995年中国篮协在体委的指导下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的精神指导下,巴蜀篮球产业也拥有过短暂的“春天”。

针对巴蜀篮球产业的发展现状对重庆、成都两市各行业人士进行了一项调查问卷,其中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上班族。共派发出4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380份。其中首选篮球作为自己空闲体育锻炼项目158人。占总人数的41.6%。经常进行有关篮球运动商品购买者有275人,占总人数的72.3%。参加过提供方以营利性为目的的篮球培训活动人数有56人,占总人数的14.7%。根据以上的三指标的调查显示成都市各行业对篮球运动的参与达到将近半数,主要是因为篮球运动所受条件限制较少相对于其它体育项目,其次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发挥显著。篮球产业蕴含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从篮球产业商品角度分析,购买者对篮球运动产品的认可是十分肯定的,主要是由于篮球运动产品适宜大众生活所需。但作为篮球培训产业等相关部门还需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调查中显示仅有14.7%的人参与过个人或团体买单形式的培训活动,这远不及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需。

3、巴蜀地区篮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篮球产业相关的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有限

选择消费的群体大多仅限于对一些过时劣等产品的进行购买,集中体现在对衣服、鞋子、背包等产品的购买,这主要是受人们的经济收入及生活习惯所影响。巴蜀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虽是如此但无法与沿海等发达省市相媲美,该地区受其自身特殊环境影响,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经济规模不大,使得经济环境限制了篮球产业的发展。

3.2、篮球产业市场营销混乱、缺乏统一

篮球市场营销缺乏全局性、长期性,对市场了解不透彻,对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俱乐部太过于偏重利益,对消费者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贪图眼前利益。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无商不奸”的误导,这不利于开发市场潜能。篮球运动产品及服务质量不达标,消费者往往够买不到与心相愿的产品,市面上以次充好的产品成出不穷,以致于消费者干脆寻找过时劣等产品进行购买,这对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消费者受一定条件的影响对篮球产品及服务了解不透彻,缺乏相关的了解信息。对新事物的认识比较缓慢,这对市场资源的开辟形成了一道阻隔的“城墙”。

3.3、篮球产业管理体制僵化、运作不规范

1995年我国篮球实行职业化以来,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的一些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都是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但由于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同,我国的篮球产业化还不能完全实现真正意义的市场化,因此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中还存在着“食洋不化”的现象,需要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篮球产业化道路[3]。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大多是先以文件形式传达,达到之后稍微有一段时间的火急火燎,然而接下来的却是“人走茶凉”。这就使得真正意义上好的政策法规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是贯彻。

3.4消费者对篮球产业服务及产品存在认识上的缺陷

作为篮球产业的主体――消费者,他们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很大层面上存在对篮球产业的排斥性。巴蜀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属于大陆内部地区,许多新信息服务、先进产品的供应都存在一定的迟缓性较比其他发达沿海省市。长此以往,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缓慢的适应期,这对篮球产业的推广是一大弊端。从侧面可以反映出篮球产业的宣传推广工作是远不够的,无疑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改变人们陈旧的消费思想观念。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西南地区有其自身的优越性,篮球产业市场存在较大的开发潜能,其发展的剩余空间还有待工作者们的探索,虽然在现在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这远不及理想状态。

4.1.2、篮球产业市场的合理构建及运行需要社会诸多阶层的共同有力参与,政府和市场要担负起重大担子,消费者除了有享受产品的权利同时还应有义务对政府及市场进行合理的反馈,以求得篮球产业的科学发展状态。

4.2、建议

4.2.1、篮球产业产品及服务应多元化,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面向消费者,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范围,强调产品的服务质量。

4.2.2、针对篮球产业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一个科学统一的量化指标体系,加大地区之间的合作,拓展地区与外界的沟通,保障市场营销的全局性、统一性。

4.2.3、对市场的管理体制实施检查性调整,寻求真正符合市场管理体制手段,尤其强调政府的功能发挥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建立活性市场运作场面。(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家宏.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M]北京体育出版社 2007

[2] 罗铮子.关于我国篮球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08

[3] 郭晓捷,顾永军.我国职业篮球产业组织主体优化的路径选择―――兼论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走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07 第21卷 第4期

[4] 陈林祥.体育市场营销[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 03

上一篇:立体裁剪在我国成衣设计中的辅助作用 下一篇:新掌门 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