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勤:核能是“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2-08-09 10:15:59

孙勤:核能是“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对于起步较晚而起点较高的中国而言,发展核工业尤其是核电的任务似乎显得更加紧迫3年前突如其来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发展迅猛的全球核电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德国、瑞士等国甚至因此表示放弃核电,但主要的核电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在经过论证之后仍然坚持发展核电。就连日本这个直接体验了核泄漏事故后果的国家,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也由国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继续发展核电产业。这充分说明了核电产业本身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前景。

对于起步较晚而起点较高的中国而言,发展核工业尤其是核电的任务似乎显得更加紧迫:无论是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快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能源缺口,还是环境污染、持续雾霾引发的能源结构优化压力,都在提醒人们应该寻找一种更加清洁、更加成熟、更具发展空间的能源。

在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看来,这种能源非核莫属:“中国发展核能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然。”

核能高效清洁

《国企》:您曾经说过,您的中国梦就是“核能驱散雾霾,让天更蓝”。相比煤炭等传统能源,核能在环保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

孙勤:从发电的角度看,一台百万千瓦机组,如果是火电机组,每年需要燃煤2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如果是核电机组则几乎没有二氧化碳排放。核电机组不仅能够提供电能,而且能提供热能,对能源的利用率更加高效。

更重要的是,衡量一种能源的环保水平不应该单纯地将能源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剥离开来看,而应该系统地、全链条地比较。比如,现在正在提倡电动汽车,实际上如果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是火电的话,那么综合起来看,不仅不能减少排放,相反与燃油燃气动力汽车相比,排放可能会更多。当然,这种污染在空间上实现了转移,从大城市转移到了电力输出地。

纵观核能的全产业链,不管是开采、转化、浓缩,还是发电、废物处置,整个生命循环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都微乎其微。研究表明,核电链温室气体排放仅为煤电链的约1%,煤电链对公众产生的辐射照射约为核电链的50倍。

《国企》:现在号称新型环保的能源很多,包括光伏、风电、生物能等发展势头都不错,水电也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与这些能源模式相比,核能有何优势?一般认为,核能项目投资高,核电成本会不会居高不下?

孙勤:中核集团也很重视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比如,2013年我们与国电联合投资的青径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每年可向电网提供4200多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太阳能等其他清洁能源我们也在积极开发。关键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开发始终不能突破技术瓶颈,使用成本过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具备成为主力能源的条件。这也是行业内的共识。而我国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有限,水电发展有它的天花板。

从中国的资源和需求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路径就靠两条:一是清洁煤,二是核能。目前,清洁煤发展还不成熟。从资源禀性和能源利用率方面来看,核能发展前景最大。

以全年发电能力为例,核电是7000多小时,火电是5000小时,水电是3000~4000小时,风能和太阳能大约2000小时。核电站寿命保守估计为40年,一般均延寿到60年,10年内能实现盈利。由于回报周期长,所以核电成本较低,标杆电价为0.43元,甚至低于火电。

核能安全可靠

《国企》:一般公众更关心的恐怕是核安全问题,所以才会出现福岛核事故之后的种种恐慌以及连锁反应。那么,核能的安全水平究竟如何?

孙勤:如果做一个对比,1951年美国率先开始采用核能发电以来,全球437个核电机组中仅出现三次事故,其中,两次是人为失误(美国三里岛事件与俄罗斯切尔诺贝利事故),一次是自然灾害(日本福岛核事故)。无论是事故发生率还是事故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都远远低于经常发生事故的其它一些行业。

不过,由于核事故持续时间长,具有扩散性,所以公众会有一些担心。

正是基于对这一担心的理解,中国在发展核工业方面一直采取了最严格的安全标准。除了国内监管以外,我国还接受国际同行的管理。比如,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每年要派人来进行同行评比。现在,世界上一共有440座核电站,如果要分ABC三档的话,我国的在运核电站都属于A档。

中国核工业产业是在艰难环境中自主研发、自力更生成长起来的,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而且特别注重研发,注重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核动力机组的安全性。举个例子,秦山核电1号机组1991年发电以来,我们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到现在,秦山核电1号机组已经完成了1000多项技术改造。

另外,我国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求、考核比较严格,相对来说,投入也比较大,使核电运行一直保持着一个好状态。

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我国核电行业是安全的。发展核事业5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纪录。从1991年秦山核电站开始发电到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了,我国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件,安全状况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国企》:不少人担心,核项目好比身边的一颗原子弹,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才会出现江门周边民众抵制核燃料产业园的建设的事情。核工业产业是否真的有那么危险?

孙勤:这是一个误解。核武器的材料必须是浓度达到90%以上的高浓铀才会爆炸。核电站用的核材料是低浓的材料,是不会产生核爆炸的。二者的区别好比啤酒跟白酒,白酒用火柴一点可能就烧起来了,啤酒怎么点都烧不起来。福岛爆炸并不是核爆炸,而是锆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引发的爆炸。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做好层层防护,不管是核电站,还是开矿、燃料加工、后处理环节,都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确保整个产业链条始终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中核集团有着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在上下游的安全保护工作方面有自身优势。

《国企》:今年全国“两会”上,又有声音呼吁要尽早启动桃花江等内陆核电项目建设。内陆核电站的安全性与沿海究竟有何区别?

孙勤:有些思维上的误区,老是认为内陆不宜建核电站,实际上,世界上400多个核电站,一半以上都建在内陆。从技术安全上来说,内陆和沿海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不过工艺上有所差异。比如,沿海建设核电用的是海水冷却,而内陆用的是冷却塔。但是,从反应堆本身的安全要求、安全管理来看,没有本质区别。应该说,核电在沿海是安全的,在内陆同样是安全的。

核能潜力无穷

《国企》:现在中国核电在整个电力结构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水平?

孙勤:我们核电占全国发电量的2.1%。折算一下的话,每年365天你有7天多时间用的是核电。

全世界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5%左右,法国的核电占总发电量为78%,瑞士为40%,美国为20%。而在火电方面,世界平均水平为40%,但中国火电的占比高达75%。

按照国家要求,到2020年清洁能源比例要达到15%,但截至2013年年底,清洁能源比例只有9.8%。我国完成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风电、光电仍然面临技术瓶颈,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水电则有着资源量的天花板。目前看,要选择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非核能莫属。

《国企》:我知道铀是核电的主要燃料。有说法认为中国是一个贫铀国,大力发展核能会不会面临燃料的短缺?

孙勤:应该说我们国家的铀资源储备还是比较丰富的,只不过以前做的勘探工作还不够。所以,我们现在用三句话来评价我们国家的天然铀资源,就是:“近期有保障,中期有依托,远期有潜力。”

我们要立足两个市场,积极开发国际资源。中核集团“走出去”到海外找矿已经有了重大突破。2011年3月,中核集团首个铀资源海外开发项目――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项目正式启动试生产。

未来,随着核电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核能的手段也会发生变化。以正在研究中的核聚变(人造太阳)技术为例,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出更强的能量,同时不会产生放射性的核废料。它的原料取自海水中的氢同位素――氘、氚。据估计,海洋中的氘、氚资源能够提供人类250亿年的能量消耗(以当今的能量消耗速率计算),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已启动实施,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中国参与了这一计划。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科专业素质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唤取春风归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