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式”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09 09:49:18

“五段式”课堂教学初探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五段式”有效教 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81—01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率的唯一标准,教学效率和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并无直接关系。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认真,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学习也是毫无意义的。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心动、神动、思维动,能当堂学当堂会,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有效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标准: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学生在课堂上积累知识、破疑解难、提高能力、学以致用;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学习积极性高。

新课程背景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共振、相互促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全体参与,有效参与,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堂课最根本的追求。二要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学习资料。三要对原有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四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按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笔者总结了新课程化学“五段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现作一介绍,以期和同仁商榷。

1.聚焦目标,明确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好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自学提纲及目标要求,并采用投影等形式展示。自学提纲和目标宜细勿粗,要能体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符合学情。

2.激活原知,自主合作。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要激活原有的知识,自学课本或学案,遇到疑难、困惑时向同组其他同学请教,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做好记录,再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或向教师请教。教师在各个学习小组间巡回指导、点拨答疑,形成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学习小组每组6-8人左右,分组力求科学均衡。

3.展示交流,论证新知。各小组展示本组对自学问题的解决成果。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平时听讲不认真的学生,提醒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还要及时捕捉信息,总结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课堂教学的二次备课。

4.夯基抓主,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在第三段总结出的问题,抓住本节教学的基本内容,强化学习重点,释难解疑,重点解决学生自学合作后依然没明白的问题。课堂归纳总结必须全面准确、简明扼要,同时还要适当鼓励学生。通过总结,学生对重点、主干知识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尝试练习打好基础。

5.尝试练习,融会贯通。教师可先通过一道基本概念或理论填空题检测巩固本节的基本内容和学习重点,再选一两道经典例题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之后再进行课堂练习,可优先选择课本上的填空题、选择题,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避免无效教学,消除低效教学,积极打造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去尝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进步。

上一篇:“基因的分离定律”演绎推理教学探析 下一篇:趣味教学案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