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想像与哲学沉思

时间:2022-08-09 09:00:41

艺术想像与哲学沉思

如果说重庆青年作家刘辰希18岁撰写的长篇小说《游离态辖区》给我们展示出一幅生活画面,那么,刘景南刚问世的《跳荡于远古的烈火》(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更酷似在前者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拷问自己、沉思社会。

青年作家刘景南这部花四年时间孜孜LL、勤奋创作出来的处女作,在我读后,掩卷思之,窃以为,这部散文集没见太多文学人物的刻画、情节的描绘,乃至故事的构思。可是,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一个年届17岁的中学生张扬文学的精神,执著于美的文学追求,连同那寓哲学的沉思于奇特的想像之中的艺术境界,于是我们在刘景南精神的世界里遨游,以此品读作家这部大文化散文的文化人格、文化良知与文化素养。

小说是一种状态,散文是一种心境。那么,对于用笔在做散文的人“散文的境”,也就是他的人生态度与境界。我们窥见刘景南无论在英国伊顿公学攻读研修班,还是拜谒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楼,乃至自幼生活长大的中国,其间,创作的散文从心态到心境,并非表现上的技巧,而是一种精神品格的凝练与升华。意蕴丰赡、意境深邃、意趣健康、意味悠长。以此,滋养精神、浸润心田、抚慰灵魂,给读者以裨益。

刘景南酷爱哲学就如同他痴痴热爱散文创作一样,对现实俗文化的透视,对历史、社会的深层思考,以哲思与求索进行文化散文与思辨散文的创作,强烈的文化意识注入作品,理性的思考、富有哲理的思辨及其睿智、聪慧、深刻、精辟的论述,让人关注。

我们不妨听一听刘景南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楼前与“思想者”的心灵表白:他会思考什么?或许是从人类生命的有限到宇宙生命的无限。打破短暂到永恒的界限,也许只能通过思想搭建的桥梁。一切都在思想者的心中实现着,因此所有的美都成为了可能,所有的可能成为了理想,所有的理想成为了目标,这目标通过人类无比伟大的创造成为了现实,这就是人类创造的历史。但是,这些都必须通过思想者的大脑,通过思想为我们设计蓝图。

就这样,我们进步了。我们的进步带给世界的是:让存在永远不再是意义,而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这个来自于中国大陆“思想者”虔诚的信徒,他第一次对赤身的“思想者”、抒发己见、谈论思想,虽然两人各自异乡异族,但是,刘景南却找到了平台,作了灵魂对话。刘景南认为一个毫无文化积淀的国家,启蒙运动哲学却建立了一个天国,超验性哲学建立了一个乌托邦,而进化论所建立的光辉远景却比这两者所建立的更加光辉灿烂,不禁令他为之目炫,因为进化论带来的是坚强的信念。道德本身第一次具有了科学的基础。他终于明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并不在于纯物质而是在于哲学领域。

由于中国的崛起,我们越加需要把自己的文化作为民族立足的基点。刘景南站在那道见证重庆历史发展的通远门前以哲人的思古幽情和历史感,不胜感叹!尔后,当他再度漂洋过海赴英国学习时,他以浓情酽意的赤子心,在异国土地上依然不倦地探索,千思百虑、竭虑殚精、寻寻觅觅,找寻“洋人”守望民族文化、建设现代化大英帝国的秘诀。

散文是美的心态外化的功能载体,是美的流动图景的情绪结。刘景南的散文更多地注重情感的描述,在书中,人们不难识见“商女飘零”、“英雄落魄”的凄惨,在“萍水之情”与“相逢别离”的际遇中,那首千古一曲的《葬花吟》仿佛在耳畔回荡。作者是以自然的形式疏理感觉脉络,又以感觉的方式追踪断续的生活,还以情感行为过程介入历史的感受。似乎总有一种涩味,却又是流动的,涩而不滞。

刘景南注重散文形式的再造,以倾吐灵魂的独白。因之,强调散文的文本意识,强调散文的形式感,有些章节酷似散文诗读起来短促、轻细、铿锵、顿挫,语言流转如珠,一泻无余,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在文学向文化和历史的深度拓展、展示民族的现在和未来时,散文创作是永远取决于感性和悟性的锋锐和机敏的。文化散文正是最能生发和考验艺术感觉的文学样式,我企足而待青年作家刘景南要以青春年少的蓬勃之心达到对自然、人生、历史、社会的一种崭新的哲思感悟,从而获得美文的品格和境界。

上一篇:重新寻找话剧在中国的起点 下一篇:老树的耳朵 童年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