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孩子诗心飞扬

时间:2022-08-09 08:51:10

中国是一个诗歌盛行的国度,浩瀚的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是诗,唐诗宋词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更是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现代诗歌的抒情、言志、炼性的功能仍为许多人所喜爱,而创造一个诗意人生更是一种高品位的人生追求,带领学生学习诗歌、尝试创作诗歌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做的。

一、儿童诗的创作教学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1.传承历史文化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很重视诗歌的教学。孔子把“诗歌”排在六科之首,认为教育应从学“诗”开始,小学语文教育引诗歌进入课堂,其实质就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张扬儿童的文学性,保持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充满幻想,充满热情,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我们要把诗歌作为教育的第一粒种子,播撒在儿童的教室、孩子的心田。

2.实施美学教育

美育活动的启动与展开,学生审美表现的发生不能光靠命令,要依靠师生双边的积极投入。教师要以自己的热情激发起孩子审美表现的欲望,没有这种欲望,美育活动就是口号,就流于形式,就“动”不起来。诗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

3.鼓励创造教育

诗歌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诗歌的诞生要依赖于创造性的想象。儿童感性的形象思维是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想象力远比其逻辑思维能力强,他们较少受到知识经验和权威的束缚,敢于进行无限的遐想。因此,儿童具有诗人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养成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4.实践语言的方式

儿童诗是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是儿童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童诗中有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5.促进心理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位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源泉。”儿童诗歌描写的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写诗就是在抒写心灵的感受。让学生在童诗创作中获得的成功体验足以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信心和热情。在童诗的创作中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有诗的童年!让低年级孩子诗心飞扬!让孩子们在爱读诗的同时,敢于拿起笔用诗这种方式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笔者结合低年级教学作了一些试探,现采撷几枝,与大家探讨。

二、儿童诗创作教学的几种方法

1.感受童诗的特征

(1)诵读切入,沉淀经典

“三分诗,七分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多让孩子们接触、朗读、感悟。琅琅的书声在古老的文化中滋润了稚嫩的心灵,也为他们的写诗埋下了饱满的种子。

(2)兴趣激发,拓展阅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诗也要写自己已熟悉的物和经历过的事。诗歌教学从课堂绵绵漫延,引导孩子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的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如初冬冒着寒气的太阳、春日田野的野花、夏日瑰丽的晚霞、秋天飞舞的落叶,冬日纷飞的雪花,让孩子领会如何到生活中去捕捉美的可以入诗的素材,通过各种途径来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贮备才会有童诗的创作。

(3)欣赏品味,感悟积累

大量的赏读是儿童感受、领悟诗的神韵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能够让自己进入到里面,和作者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忧愁。让学生初步感知童诗的语言美、内容美、形式美。如下了一场大雨后,指导学生读关于雨的诗。这样指导学生品诗,学生言之有物,写好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2.培养童诗创作的能力

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时,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联想。要引导他们学会打破常规性思维方式,学会联想。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想象力训练。

(1)联想训练

①直接联想:我们的想象可以多一点童趣,多一点夸张。看到燕子的尾巴你会联想到什么?

②层层联想:在直接联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想下去。要写好儿童诗必须学会层层联想,联想的层次越深,儿童诗的意境就越好。

比如看到树叶马上想到什么?想到招手,由招手又马上想到什么?再想到欢迎。

(2)想象力训练

在想象力的训练中,指导儿童创作诗并不需要过多地指导孩子如何展开想象,而只需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认可孩子天真的想象就可以了。你听:夜空是花园,星星们每晚都在那里散步、乘凉;黑夜里,教室静悄悄,只有黑板和课桌,轻轻地打着鼾;天空有两件大衣,白天上班时,他穿整洁的白大衣,晚上参加宴会,他穿镶满珠宝的、华贵的黑礼服。儿童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

3.探索童诗创作方法

注重指导,授之以渔。诗是灵感的产物,但文字的推敲也有章可循。和其他老师研讨最好的指导方向和写作技巧,交给孩子们一张诗歌入场券。

(1)模仿开始,在模仿中尝试练习

用心地去挖掘课本中可供写作的素材,借助课本,通过老师的引导,为学生学写儿童诗搭建一个平台,给孩子们练习写诗一个阶梯,同时为孩子用力攀登提供条件。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训练学生抓住句式的特点进行模仿说,然后学会把说的话整理下来。这是学了《家》之后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谁的家在哪儿?

生:我知道鲨鱼的家在大海里。

师:能学着书上的样子说吗?这样说()是()的家。

生:沙漠是骆驼的家。师:好大的家。

师:我们班的小诗人真多呀,小朋友们如果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非常棒的小诗了,来,我们来写一写吧!

然后根据学生写的小诗进行整理,主要针对写的顺序,让孩子们明白,写诗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2)技巧点拨,在尝试中逐步提高

①用比喻法创作儿童诗。比喻是童诗创作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以此一物比作彼一物。一个富有创意的比喻就是一首儿童诗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云》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男孩,到处奔跑跳跃,快乐地玩耍。

把云比作画家和男孩,就是很好的想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推进和发展,就成了一首很不错的童诗了。

②用拟人法创作儿童诗。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情,显得活泼可爱、生动有趣。这个事物的范围极为广泛,上天入地,大到宇宙,小到蚂蚁,都可入诗,在儿童的眼里都可以成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事物。例如下列句子:

春天是什么? 小燕子说,春天是温暖的泥巢;

小鸭子说,春天是欢腾的小河;

让和春天有密切关系的小动物开口说出了对春天的感受,使用了优美的词,从身体感觉、嗅觉、视觉等多种角度,把春天的特点描绘出来了。而排比句的应用让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

③用补充法创作儿童诗。

《想变成……》

师: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还想变成什么呢?老师这儿有一个诗题:

想变成……想请你用你的奇思妙想把这个诗题补充完整。

生:想变成小鱼。

师:好有趣,看来你的奇思妙想真不少。

师:你为何想变成这个呢?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无论有多大的风险,我都勇往直前。

师:我真喜欢这条小鱼,自信而勇敢,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

低年级学生虽然识字量不多,遣词造句的能力有限,但该年龄段的学生依旧有表达自己的需要,可以通过广播台、推荐发表等给孩子们提供抒写生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创好和文学创作欲望。诗心飞扬的孩子能用心感受作品与生活,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怀一颗诗心,诗意地看世界,让我们低年级孩子能用最简约、最精炼的文字来倾吐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感受,享受诗意的生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让初中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职中生的音乐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