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修: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时间:2022-08-09 07:56:22

2013年7月,屏风表演班的经典大戏《西出阳关》 刚刚结束年度巡演,另一个重要作品《三人行不行》也将在新光三越的顶层安营扎寨,成为台湾第一个在百货公司驻场演出的小剧场作品。更让人期待的是屏风艺术总监李国修的戏剧作品集即将全面发售。作品集收录了27个剧本,囊括屏风历年来的重要剧目。

然而,7月2日,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全台震惊:李国修因大肠癌不治,在台中过世,享年58岁。

于大陆观众而言,认识李国修多是因为 《康熙来了》。他曾在节目中手舞足蹈地讲述和“杉菜妈”王月的爱情故事,也曾出演“落寞的背影”。而北京、上海的剧场观众,大概不会忘记曾在 《莎姆雷特》谢幕时鼓掌八分半钟,在《京戏启示录》中因震撼和感动而落泪。

20世纪80年代,李国修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喜剧明星,得过金钟奖,还是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光阴的故事》主演之一。剧场里,他演了台湾小剧场运动的里程碑作品 《荷珠新配》,同赖声川、李立群集体即兴创作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开创“表演工作坊”。1986年,李国修自组屏风表演班,实践自己的理想:创建全职剧团,盖一座专属剧场。

截至2013年3月,屏风表演班演出一千七百多场次,观众人次突破一百四十万,票房收入基本可以养活剧团,培养出不计其数的“屏风小将”作为剧场行政人员,是台湾剧场界的成功模板。

李国修祖籍山东莱阳,父亲开店制作京剧戏靴,蔡康永曾是店里的顾客。虽从小帮忙,但李国修也曾叛逆地质问父亲:“做鞋发不了财,干吗不改行?”结果换来父亲的家训:“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

李国修的功德圆满体现在舞台上。《莎姆雷特》 里,他于爆笑情节的间隙拷问另一个自己的戏剧人生;《京戏启示录》 里,他借一个京剧戏班的盛衰,回首父辈的半生流离;《西出阳关》 中,他书写老兵群体在时代动荡中的挣扎与无奈,替无名的他们留下名字。

每部戏都是李国修人生的一部分,以喜剧打底,但总有悲剧的凝重与严肃。作家、电影人小野曾形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外表搞笑,内在温柔,面对生命,非常认真严肃得近乎完美主义。”

2011年底,李国修在中央戏剧学院授课3天,与学生分享创作经验,跟大家打成一片。那次讲座结束不久,就传来李国修宣布因大肠癌细胞转移至肝脏,暂时退出舞台的消息。而在中戏的3天里,他一直站着讲课,没人知道他那时已病了很久。

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是李国修在遗言里留下的“开门、上台、演戏”――总的说来,就是做人。

【素材解读】

1.一辈子与戏剧表演打交道,但李国修做人却无比真诚,对待艺术如此,对待工作、家人、朋友同样如此。

2.创建全职剧团,盖一座专属剧场,李国修按照父辈的哲学“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终成台湾当代舞台剧大师。

3.尽管已面露憔悴疲倦之色,但进行授课演讲时,他一如奔赴一场演出,照顾台上台下,全心投入。这同样是对“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生准则的践行。

【适用话题】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专注,大师风范等。

上一篇:探究教法、发挥语文教育功能 下一篇:文化教育类最新素材传真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