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首善之区”的扶贫实践

时间:2022-08-09 06:09:32

济宁:“首善之区”的扶贫实践

孔子故里、仁爱邹城、上善汶上、大义梁山、孝贤故里……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孝老爱亲、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这片热土上继承弘扬、生生不息。特别是近年来,在落实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道路上,济宁市凭借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人文优势,将和善向上、忠孝仁义、崇德守信的儒韵民风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扶贫新路子。

百姓儒学美德传 邻里互助亲情享

2014年对于曲阜市陵城镇玄帝庙村35岁的孔庆荣来说是非常难过的一年。短短半年时间,婆婆和丈夫相继因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去逝,这让孔庆荣,失去了依靠生活举步维艰。村里干部看在眼里,“偷偷”请村里的儒学讲师给村民讲了一堂“邻里关系”相处技巧课,目的就是想通过营造环境帮一家人走出心理阴霾。

从那以后,不论谁看到她形单影只上下学的小儿子张新发,都会主动把他接上车;她家里八分地的葡萄,村里的种植户们主动轮流看护,收获时葡萄一粒都没少;村妇女主任、村里的女党员、周边的女街坊更是隔三岔五地去她家串门。慢慢地,孔庆荣终于重新振作起来,这个家开始有了生机。

“对因病、因祸突然致贫的家庭而言,突如其来的巨大创伤常会使人一蹶不振,如果周围的人再闲话不断,很容易形成长期的心理负担,更不用说那些家中有重病、残疾成员的家庭了。”曲阜市扶贫办主任孔祥龙表示,扶贫先扶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承弘扬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扶贫文化。

近年来,济宁市确立了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目标,全力打造道德建设的模范区、文明和C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2014年,曲阜推出了“百姓儒学”工程,全市405个村居都配备了一名儒学讲师,围绕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远亲不如近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传统理念,突出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和睦邻里的现实主题,以仁化人,以德育风。

为将这一理念更好地转化为精准扶贫的实际举措,曲阜创新实施了脱贫攻坚“送助养”行动,采取上级政策扶持、乡镇财政支持、村集体自筹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闲置的村集体院落新改建村级互助养老院,将精准识别的贫困老年人安置到村互助养老院,实现互助养老。

今年75岁的董锡中大爷是曲阜市陵城镇郑庄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庄稼人,虽然已有75岁的高龄,董大爷依然精神矍铄,腿脚灵便。“我一辈子孤身居住在村里,前几年危房改造让我住上了好房子,最近低保金标准又上涨了,再加上每月100元的老年补贴,我每年有大约3000多元的政策性补助,多亏了扶贫好政策,现在日常开销、衣食住行啥都不愁。可就是年纪大了,平时也没个人拉拉呱,这日子过得没滋没味。”董大爷说。

2016年,陵城镇创新精准扶贫思路,开拓出互助养老的新路子,郑庄村就是互助养老模式的先行者。村两委投资21万元建成了简易宾馆式的互助养老院。院内宿舍、厨房、餐厅、活动室、洗澡间等配备齐全。董锡中和其他三位老人入住于此,平时想找老伙计拉拉呱听听戏就过来住两天,没事就回家住,很是自在。比起集中到镇敬老院居住,老人们更喜欢住在自己村里,离家不离村,见面是熟人,这让他们更有归属感。董大爷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这样的孤寡老人有吃有喝不说,还在精神上告别了孤独。

目前,曲阜市已先后投资1100余万元,建设86个村级互助养老院,每个互助养老院20至30个床位,全市1130人实现入驻,基本满足孤寡老人互助养老的需求。

孝善基金助养老 爱心保险防返贫

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水浒故里、大义梁山”,梁山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倡树“孝、善、义”传统美德,通过建立健全正面激励、道德约束、示范带动、舆论监督,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扶贫事业。

按照“村民自治、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社会互助”的原则,梁山县以村为单位,在全县大力推行孝心基金养老扶贫。基金来源主要包括子女赡养费、社会捐款、村集体补助和财政资金补贴;子女个人每出资筹集100元,由基金对其老人给予10%至20%的补助;子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免交赡养费,由基金对其老人每月给予50至100元的补贴。建立“孝心基金排行榜”,对子女出资情况张榜公布、排名公示,形成道德舆论效应。目前,全县已有79个行政村设立了孝心养老基金,缴纳孝心养老基金128.08万元,其中社会捐赠32640元、政府补贴42070元。

无独有偶。2016年7月,金乡县鱼山街道办事处从肖庄村开始实施“孝心基金”扶贫项目,以农村贫困群体养老问题为精准扶贫攻坚会战的突破口,探索“子女自助+村级补助+社会赞助+慈善捐助”的新措施。

“家里孩子给我和老伴交了1000元‘孝心基金’,村里给我和老伴发了1200元的‘孝心红包’,儿女孝顺就是福。”75岁的肖清建高兴地说。近日,金乡县鱼山街道办事处肖庄村30多位高龄老人领到了子女为老人交纳的“孝心红包”。

儿女孝顺老人天经地义,扶贫政策不能架空儿女孝心,要弘扬孝道,优秀传统文化啥时候也不能丢。鱼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韩新峰说。全街道有51%以上的贫困户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精准扶贫攻坚时期,很多村民误以为有政府扶贫政策兜底,就可以在孝顺老人上打些折扣。

“小小孝心红包里融合了子女的孝心、社会的爱心、公益的善心和救助的公心。”肖庄村党支部书记郝敬民介绍。“孝心基金”按照“自愿交纳、村级管理、政府监管”的原则,通过“一交纳、三补助”方式,即村民自愿为家中老人交纳“孝心款”,配套村级“补助款”、社会“爱心款”、捐助“慈善款”,实现“孝心基金”增值。基金全部用于家中老人的日常照料与医疗救助,示范引领家庭子女尊老敬老、争孝比顺,做到老有所养、脱贫脱困。

“钱多钱少倒没啥,关键是‘孝心基金’带动孩子们来得也勤了。”赵东村76岁的赵大娘说。如今“孝心基金”让儿女们懂得了孝道,把她接回了家,比吃得好、穿得好都舒坦。

与此同时,村里的“孝心基金”理事会,由3至5名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组成,定期摸排调查子女赡养照顾老人情况,并利用村级公开栏建立“孝心基金排行榜”,对子女自愿出资情况进行排名公示。对赡养老人较好、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家庭张榜表扬。通过“一排名、一公示”的“晾晒”,尊老敬老从“让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爱心联盟”美名扬 扶贫人人皆可为

汶上县古称中都,公元前501年,孔子任中都宰,劝农耕、行教化、举孝善,留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佳话。如今,汶上县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友爱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健全完善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吹响了社会扶贫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山东喜气洋洋喜庆用品有限公司就是众多社会扶贫力量的杰出代表,他们成立的“爱心”联盟让社会扶贫接力不断。公司总经理靳霜立是一位爱心人士,他经常带领公司员工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当看到很多贫困家庭留守妇女因照看孩子和老人不能外出务工又渴望赚钱时,他立刻改变公司生产模式,把手工生产项目交由留守妇女在家加工,让她们既能顾家,又能有钱赚。

目前,该公司在杨店镇、次丘镇、汶上镇等8个乡镇成立了分厂,并选派技术员,免费对贫困群众进行插花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直到全部学会为止。公司按件计发工资,按月结算,截至目前,该公司共为全县近200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每人每天增收40元以上。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为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靳霜立联合华力机电、九龙家电、全友家居等40多家企业筹建成立了汶上县爱心联盟。2016年2月,联盟正式成立以后,相继开展了“衣旧暖人心”等一系列救助活动,发放爱心善款约15万元,累计为贫困户送衣6820余件。

行动的不只是企业。今年以来,共青团汶上县委开展青春扶贫系列行动,联合该县爱心联盟建立了爱心小屋,为贫困家庭捐赠衣物价值10万元;树立孙艳玲、郭波波、杨光君等一批青春扶贫典型,带动了一批贫困人口脱贫;发动各级“青”字号品牌集体、社会志愿者组织等与精准识别的贫困青少年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捐赠了爱心款物、学习用品等价值近5万元;争取中华慈善总会、山东团省委资金30万元,捐建“关爱儿童之家”1处;联合该县农商银行举办了“迎国庆 颂党恩 跟党走”留守儿童救助主题活动,对370户精准扶贫家庭留守儿童发放学习书籍,共计9万余元。

共青团汶上县委还联合该县扶贫办、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济宁爱丝制衣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微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微信平台,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在寒冬中为贫困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增添一件棉衣,献出一份爱心。

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济宁各地传统美德在百姓心中落地生根、蔚然成风。各方倾情倾力奉献爱心,“村级互助”、“孝心养老”、“扶贫济困”、“慈善捐赠”已成为了济宁市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

(供稿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扶贫办)

点评:“百善孝为先” “h亲不如近邻”,济宁市将圣人之教变为生动实践,不仅为扶贫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更有益于中华文明的复兴。读罢此文,深感“斯文在兹”。看来,很多事情,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有了“啃硬骨头”的精神,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就都不在话下。

上一篇:“市民下乡”如何才能更接地气 下一篇:莱芜:移风易俗给贫困户减了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