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的科学”之路的粗浅认识

时间:2022-08-09 05:56:41

对“儿童的科学”之路的粗浅认识

[摘 要]“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儿童对世界的独特见解,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对“儿童的科学”进行科学教育研究,可促进儿童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儿童的科学 科学前概念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85

自第三届教科版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暨研讨会后,《科学课》杂志上刮起一阵探究“儿童的科学”之风。一年来,我先后学习了16位科学教师对“儿童的科学”的研究成果。此外,我还翻阅了《科学究竟是什么》《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建构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儿童的科学前概念》四本书。理论对接现实,我整理了大半年来自己对“儿童的科学”的粗浅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究竟是什么”是一个人们争论已久的问题,其中主要观点有两大类:一是科学知识或理论不是绝对真理,而是相对真理,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改变的,但是绝大部分知识具有持久性,即确定性;二是观察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因而科学理论不是客观的,而是科学家头脑中自己构造的个人图景,即所谓的建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科学观。

二、“儿童的科学”也是科学

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儿童的科学”是不科学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对现象的解释也常常是主观的、歪曲的。这是因为儿童相信眼见为实,看问题又不够全面,还容易不自觉地从一个意思滑到另一个意思,也就是儿童容易被科学前概念所干扰。

放下成年人对儿童的偏见,客观地看待儿童“不科学”的表现,这不正是人类科学发展史的缩影吗?科学家因好奇、困惑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克服主观性、趋向客观认识。难怪很多人都说:“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

三、“儿童的科学”的科学教育研究

1.关注儿童的科学前概念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的科学前概念很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学习。《儿童的科学前概念》一书中提到:“眼见为实是很多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特点,每一个儿童又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他看到的现象的。”既然儿童的头脑不是空的容器,那么,课前做好儿童原有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减少教师的误判就成为“儿童的科学”教学要务之一。

在“昼夜交替现象”的课前研讨中,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应该知道昼夜交替源于地球自转,所以这堂课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童海云老师的《不要轻率地判断学生的原有认知》一文中,关于昼夜交替的原有认知调查让我们大吃一惊,真正了解昼夜交替原因的学生比例很低,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这个科学知识,但也很难真正解释清楚原因。此外,我们对本校五年级的学生也做了同样的调查,结果惊人地相似。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儿童的科学前概念。

2.转变儿童的科学前概念

儿童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过程,其实就是科学前概念慢慢发生转变的过程。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真实呈现科学前概念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依据,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教师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把想法记录在笔记本上,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前后的对比,慢慢转变科学前概念。比如,在“昼夜交替现象“一课的教学中,听课的教师都感觉到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认知结果,却很难表达清楚推理过程,这反映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不强、认知与表达的协调能力较弱。而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又恰恰是让学生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推理和表达。于是,我让学生从呈现科学前概念开始,记录每一次模拟实验的现象和自己的认识。在连续的现象和认识的协调发展中,学生慢慢转变了对地球运动的科学前概念。

3.重视儿童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协同发展

儿童的科学概念不是儿童原有经验的全部。儿童的经验系统还包括探究能力、操作技能等。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在探究中发展儿童的认知,然后又反过来促进儿童探究能力的提升,是科学教育的精髓之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创设以儿童为中心的探究活动,促进儿童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协同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证探究的时间。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把实验作为整堂课的重点,却忽略了儿童实验前的猜测和实验后的交流总结,导致儿童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发展。

(2) 保留探究的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我做过,却变得更加迷茫”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忘了为什么而探究。于是,我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预测及理由以备用;记录实验的数据并作分析;记录交流的不同观点以相互借鉴。我还强调大单元记录,以备后续探究所需,从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

(3) 保持探究的延续。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记录的前后联系保证单元探究的延续。教材中有一部分中、长期的实验,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延续学生的科学探究。

踏上探究“儿童的科学”之路,我们唯有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研究儿童知识建构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育的目的。

(责编 钟伟芳)

上一篇:情景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探寻范文之美 引领写作之真―举《白鹅》为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