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探索

时间:2022-08-09 05:23:11

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探索

所处信息网络时代,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成为众多学者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网络课程其跨时空的先天优势,日益得到全国高校及教学机构的大力推广和应用。通过网络课程实施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导力量。然而,网络技术本身不会自然而然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它需要人们不断地把技术对课程的促进作用发挥出来。①本文在分析网络课程、有效教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而实施的高职网络课程的有效教学等问题,从而用以指导高职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工作,为专业建设服务。

1“网络课程”概念界定

“网络课程”不是一个学术名词,没有严格的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做了不同定义与描述。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给出如下描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样,网络课程就可以简单描述为“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课程”也不例外,但这里仅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即网络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目前主要教学形式(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这一方式辅助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2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内涵研究

“网络课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②从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三分屏课程、Flash课程、网页型课程等。从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可分为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和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两种。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的网络课程强调以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协作。

2.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必要性

“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③所谓“跨界”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意味着职业教育不能只遵从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发展、职业成长的规律,因此,职业教育在办学上要做到:第一,校企合作办学。即职业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企业、行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二,工学结合办学。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的能力,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关注职业及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这三点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途径。在微观层面上看,任何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则是课程。利用网络课程跨时空的优势,具有跨界特征的高职教育开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并借助网络课程将资源提供给学生,引导其学习使用,使学生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工作环境等,不断缩小毕业生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第二,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网络课程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断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即经过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实验、实训的提交或内容总结、课后总结等学习模块,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链条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第四,通过小组学习与互动、学习论坛等方式,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习兴趣。

2.2“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的含义

国内学者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笔者总结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有代表性的解释: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目前,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且主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这些在文献1中有详细的描述。本文所讨论的“有效教学”特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而实施的网络课程的有效性,即网络课程作为课堂辅助工具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3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途径研究

从网络课程类型的选择视角去看,本文认为第二种分类方式(即按照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分类方式)下的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是本文讨论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关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要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大力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师徒制”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在教育部倡导和支持下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更使得高职教育的实施更顺利、高职教育的质量更上一层楼。然而,笔者多年高职教育及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的实践经验表明,以堆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之不同,以课程教学组织为主线而精心设计、开发、整合的教学资源,通过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应该丰富,而不是堆砌。课程资源应用应该好用能用,而不是华而不实。

3.1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是前提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设计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软件开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为依据,以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为培养核心,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为指导与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课程。课程建立了资源系统、完整、优质的立体化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共享系统向师生、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即以“校企合作,项目支撑,立体资源,学做合一,提升能力”为理念设计课程。

3.2重点做好课程建设是基础

(1)建设资源丰富、系统、结构清晰的网络课程资源。课程基本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撑性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能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支撑教学活动,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立体化呈现,使用。教学资源系统、完整,包括基本资源及拓展资源。基本资源:开发的教学指导类资源为教学团队教师实施标准化授课提供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指南、重点难点指导、跟踪案例集、实训项目集、PPT课件、学习考核评价标准等。学生使用资源包括:“学生学习指南”,“项目任务单”,“任务引导单”(内含评价表)、作业、项目考核记录表、Java编程常见问题及解答、软件编程规范(Java版);Java常见异常、软件开发操作视频资源库、专家讲堂、习题库、在线测试等。拓展资源:开发的拓展学习资源包括案例库、考证及竞赛辅导、考证及竞赛辅导、专家讲堂、学习网站链接等。拓展资源的应用大大支持了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2)自主学习资源特色突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中做,做中学”、课后通过平台方式交流、沟通、总结提高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这些通过“学生使用说明”、“学习日历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总结”、“BBS”、“小组交流与协作”,“课后作业及反馈”等平台模块等来完成。

3.3以学习模式改变引领资源建设、使用是关键

在开展以网络平台为辅的教学方式的情况下,首先,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仍然以课堂facetoface的学习模式为主,但要从主要接受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为主,从以课堂听课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网上预习、网上复习、网上交作业、课后答疑、讨论、在线测验练习、在线考试、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笔记记录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课程目标: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互相牵引的互动、系统的学习模式。

4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④一般来说,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⑤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总结笔者多年来网络课程教学的经验,提出的“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式以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为理论指导依据,以达到课程目标,教学效果提升为教学目标)以承载丰富教学资源的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实施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互相牵引为教学活动,最终通过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Java程序设计课程2009年成为我校精品课(A级),随后建立网络课程平台,被学校评为网络课程、优质课程,连续使用3届,学生访问量高,使用效果好。同时,课程团队教师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等文的精神和要求,持续建设至今,不断更新和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库。Java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始终注重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性和可应用性,其面向对象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为教师搭建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本着这一初衷,课程团队不断根据应用需求,建立和完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课程连续使用三届,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得到了领导、同行老师的肯定。2012年起,我校每年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评比工作,Java程序设计课程三次获得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也在根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完善,打造“实用、好用、有用”的网络课程应用平台。

作者:李伟群 洪锐锋 蔡俊杰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