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世俗:男主内,女主外

时间:2022-08-09 04:58:30

当“全职太太”逐渐被中国人接受的时候,更加挑战世俗观念的“全职老公”也出现了。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及"经济条件允许时,您是否可以放弃工作回归家庭"时,京、沪、穗三市共有41.3%的被调查居民表示赞成,52.6%表示不赞成,6%不置可否。而有意思的是,有四成男性表示可以回归家庭,仅比女性低2.9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男人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不再是什么稀奇事,而这种现象,除了男性的意愿之外,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源于女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年轻女性在琐事上的依赖心理。

我是“薪”好“家庭主男”

男主人:章先生自由撰稿人北京某知名杂志特约记者

刚结婚时,我在杂志社做编辑,妻子在一家日资公司做客户管理。她工作比我忙多了,薪水也比我高。几年后,我想要孩子,便向妻子承诺“生了小孩我来带”,于是她才同意生。儿子出生仨月后,她产假到期,就真的啥也不管去上班了。没办法,我同时请来老妈和保姆帮着照看儿子。儿子一岁时,我觉得由我亲自教育更适宜他的成长,于是一咬牙,干脆辞去公职,与社里协商好保留我特约记者的身份。就这样,我成了兼职记者,专职“家庭主男”。

说实话,我在家快两年了,没觉得有多难。每天也就是接送儿子上下幼儿园、买菜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下午把儿子接回来,他要不愿意自己玩我就陪他玩一会,如果没时间陪就出个什么难题让他一边儿琢磨去。做饭也好办:我一次买回两三天的菜,放在阳台上;早饭不用做,牛奶面包,微波炉一热就得;午饭就我一人,没有剩饭就煮面;真正动手做的就是一顿晚饭,至于做什么就在阳台上那些菜里选呗;如果他们娘俩想特别吃点什么,我就再临时加,反正不用自己费神去想。其余的家务活每天耗时不到一小时,再说妻子下班回来,儿子的事我就不用管了。

以前上班每天光耗在路上的时间就得两个多小时,现在把它用在干家务上,其实工作的时间一点没缩少,而且没有了单位的限制和任务,自由得很,我想写什么稿就写什么稿,想采访谁就采访谁。由于时间安排合理,生活愉快,加上儿子的出世和成长给了我很多灵感和创作素材,因此稿子写得很顺很多,现在我每月的收入是上班时的三倍有余。这样的“高薪”,让我理直气壮地将“家庭主男” 做下去。因为我的付出和产出都如此巨大,妻子对我更是空前地言听计从。

女主人:王女士北京某日资日用品公司客户经理

我先生一直比我细心、体贴,性格上也是他内向,我外向。别看我在外面显得叱咤风云,其实我挺没安全感的。我先生细腻、理性又顾家,尤其在家务活上,做什么都比我拿手,所以他让我心里觉得很踏实。

我觉得最好的婚姻组合就是像我俩这样,一个朝九晚五地去上班,一个是自由职业,这样既不会因为两人都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家庭而产生争吵,主内的人也不会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直不起腰”,主外的人更不用怕挫伤对方的自尊心而处处“小心翼翼”。至于说谁主内谁主外根本无所谓,由各人的工作性质和性格决定,只要夫妻俩都自愿,别人根本无权说话。

对于我先生做家务,我是感激歉疚多于得意。我知道,虽然他性情温和但却不是一个生性悠闲、知足常乐的人,他的好强和刚硬是藏在心里的,不像我这么外露,所以他才能在做了那么繁杂的家务之余还能写出那么多的好稿子,而且赚的钱有时都超过了我,因为他不想让人说闲话,不想让人认为我找了个没用的只能在家呆着的老公。我知道他辛苦,照顾一个家、一个孩子有时累的不是身体而是脑子,他表面的轻松是怕我内疚。他为这个家、为维系我们的感情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从他回归家庭那天起,我就再也不跟他争拗,下了班我会尽力分担家务,让他松口气。这也算我对他的小小回报吧。

那些闲话让我受不了

男主人:王先生下岗职工准备自行创业

结婚以前我和我爱人在同一单位。单位规定同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不能有私人关系,所以决定结婚那天起,她就主动申请调岗了。后来,她干脆辞去公职自己开了个服装店,再后来又开快递公司。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即使怀孕生孩子也不耽误做生意。好在我工作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家务活我就多分担一些。那时,她父母对我很好,常夸我是个体贴、能干的好人,说她姑娘有福气。

后来情况就变了。单位连年亏损,和爱人一商量,我选择了下岗,既能帮她照看生意,还可以照顾家庭,关键那时我女儿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得有人看管。

下岗了,每月领的那两百多元补助根本啥用也不顶,所以我成了靠老婆养的人。本来开始我们夫妻俩并没事,后来我们去她父母家,她和她妈在另一个房间说话,我听到她妈说了一句“200块钱还不够他抽烟呢!那也叫有工资!”我就知道她家里看不起我了。从那以后,我极少再去她家,就连春节我也只是去打个照面、送点礼就走人。慢慢的,她开始抱怨我对她父母不好,总也不去,其实就是心里没她了什么的。我很生气,心想,你明知道你父母看不起我,怎么还让我去?你为我考虑没有啊!但这种话我又不能明说,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有了很大分歧,甚至严重影响了感情。

我不想为这事离婚,太不值了。但家里的事我也不想管了,找个保姆做家务,孩子就给他父母带,他们不愿享清福我也没办法,让他们也知道现在的小孩有多难看管。我出去做生意去,即便不挣钱我也再不回家当什么“家庭主男”了,现在中国这个社会根本不可能宽容到去接受“男主内、女主外”的婚姻模式。

女主人蓝女士私营业主

老公刚下岗那阵儿我们挺好的,我从没嫌弃过什么,在一起过这么多年,我知道他不是那种懒惰、没出息的人。记得我刚从单位辞职时,也在家里呆过一阵子,除了干家务也是没什么意思,天天就盼着他下班。女人都不能一下子就适应这种完全“主内”的生活方式,男人更不行。所以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一句重话也不敢在他面前说。有时,我特意早点回来,为的就是享受一下和他一起做饭的乐趣,不过他说我好容易回来这么早,让我歇会,他自己做,别两个人都挨累。我知道,他还是挺心疼我的。

有一次,女儿在家玩时把腿磕肿了好大一个包,我回来看见后又心疼又着急,冲口说他一句:“你在家干什么了,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话一出口我就知道坏了。他冷冷地瞅了我一眼,转身进屋了,好几天没理我。

我今年都37岁了,精力不比从前,再加上在外面做生意很辛苦,所以真的很需要有个人在家里照顾、辅导女儿,打理家务,而老公恰恰是最合适的人。事实上他也做得很好,这点我很感激他,但情况似乎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老公的话越来越少了,除了女儿,他好像对谁都没有激情。我平时说话也小心翼翼的,要是电视上播女强男弱这类问题的谈话节目,我立刻就换台,在外面的辛苦更不敢跟他倾诉,生怕他认为我是在抱怨他不能挣钱养家。亲友总是觉得我太亏了,我还得一次次跟他们解释,替老公说好话。老这样下去,搞得我也身心疲累,想主动找他谈谈吧,又怕他多心,好像我很在意这件事似的。想来想去,我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把生意交给他做,做好做赖我认了,我回家当“家庭主妇”。

专家点评――

“男主内”是男女平等的一种体现

田文狄

在传统的观念中,男女的社会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随着社会的发展,女人学习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女人事业有成,收入增长的趋势逐渐明显。当女人的事业处于上升期,又恰好其丈夫的事业处于衰落期,甚至于下岗失业,那么男主内女主外、男人回归家庭相妻教子也就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

“男主内”至少有两点好处:首先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很多家庭时兴请外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误区。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尤其是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会培养孩子勇敢、独立、坚强等内在品格,相比之下,母亲大多只关注孩子的起居生活、身体健康等物质细节。其次,男人在社会上打拼久了,经常感觉很累,但又往往找不到合适的释放渠道,不能哭,不能向人宣泄,于是男人的身体就容易出现亚健康等生理问题。因此男人适当地、分阶段地居家生活一段时间,无论对于家庭、孩子,还是对于自己身心健康,都是有利的。但是,让居家男人终日做家务是很难的,在妻子上班、孩子上学之后,男人应该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比如钓鱼、打牌、书画等等。因此,一个自律能力强、又有所追求的男人,在居家之后一样能够生活得很精彩。

上个世纪初,走出家庭去工作的女性让人刮目相看,这个世纪初,辞去工作回家的男性也让人刮目相看。在社会和家庭的分工中,男人和女人究竟应该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许要到男人回家当全职老公不再被评头论足的时候,男女平等才能实现。那时,全职太太和全职老公将不再是时尚和热点,只是个人选择不同,就像你愿意做会计,我愿意干销售一样自然。

相关链接

《财富》杂志2002年报道,全球商界前50强女性,超过1/3的人家里有一个"男贤内助"。

据调查,目前回家专事家务的美国男人,大致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遭公司裁员被迫回家的。全美的失业率高达6%,也就是说有880万人失业在家,还有更多的人只能找到兼职工作,或者沦为无所事事的"顾问"。因而他们当"家庭妇男"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种,妻子做久了家庭妇女心生厌倦,渴望重回职场,于是强烈要求跟丈夫"轮岗"--这种服从组织分配做了"家庭妇男"的人,显然有不安心家庭工作之嫌;

第三种,低薪劳动者,他们赚的钱扣除上班成本比如交通费、餐费等等,只剩下一点碎银,算一算,还不如呆在家里做家务照料小孩--不送小孩上托儿所、幼儿园,能省很大一笔钱!这种人多半也是被逼务家,脾气不能保证,敬业精神尚可,一旦接受现实,工作业绩不错;

第四种,本是所谓的事业成功人士,在年复一年夜以继日疲于奔命之后,突然醍醐灌顶,决心把时间花在孩子和家庭生活上,不过他们大多是玩票性质,算是下基层体验生活;

第五种,因为老婆赚的钱比自己多得多,同时自己的工作强度太大或总在频繁出差,于是回家。这种人虽心有不甘,但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他们就像公司里的CEO,只要善于处理"家庭政治",理顺内外关系,就可以等着"手下"大把大把把钱赚回来。

TIP――

* 美国

据美国联邦社会调查局的统计数字披露,近年来,美国女性因工作而转调迁移、丈夫自愿放弃工作而做“全职丈夫”的数目在不断增加,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03年的18%。根据对波士顿地区2682名18到77岁居民所做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家庭收入的创造者,因此当地每7个家庭当中就有一个是由男性来负责家务。

* 瑞典

“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分工模式近年来在瑞典十分流行。作为由此产生的一个新词――“家务丈夫”已作为正规术语写进了瑞典法律。根据该国法律,孩子出生之后,夫妻双方有权选择由谁来担当照顾婴儿的责任。如果男方决定担任“家务丈夫”,国家将在几乎一年的时间(360天)内,支付其原先工作报酬的80%。这样的休假通常被称为“产假”。据2003年的统计,超过70%的瑞典父亲愿意在孩子出生时休“产假”

上一篇:丁克之痛:高知夫妻情路茫茫 下一篇:爸爸妈妈的黄昏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