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沫克父母的另类教育经:“坏”小孩儿也能成天才!

时间:2022-08-09 04:57:06

马沫克父母的另类教育经:“坏”小孩儿也能成天才!

生于北京、长于洛杉矶的12岁华裔男童马沫克(Oliver Ma),是一个集“天才儿童”与“问题小子”于一身的学生。他的天才让人惊叹:一年完成2部长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因10测验135分而免试进入天才班;在野外生存挑战中,他仅靠仙人掌和蜗牛果腹顺利度过一周;前往甘肃贫苦山区和四川灾区支教,他手脚生疮却以苦为乐……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小子”:成天想脱离父母和学校的管束;总是不记得交功课,成绩得几个F是常有的事;曾将父母气得打911求助……

马沫克就是这样一个异常“另类”的孩子。这些年来。父母根据他的独特个性与特点,因材施教,让他在快乐中无忧无虑地成长,终于成为一个“志于道,据于缠,依于仁,游于艺”的少年。一马沫克1997年夏天生于北京,从小就很顽劣。早晨一睁眼,他就从一个房间窜到另一个房间,爬到柜子上往床上跳;他把闹钟大卸八块;将集邮册里的邮票一张张扯出来比较哪张漂亮;拿着母亲的口红到处涂鸦,还将妈妈的裙子套到身上满屋跑……他一天到晚叫啊跳啊,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

他上幼儿园不到半个月,就“警报”频传。先是妈妈去接他时,小朋友们纷纷告状,说沫克老爱揪她的小辫子、抢他的橡皮泥、在他的手上乱画……接着,老师又把电话打到家里,说沫克特别喜欢说话、午睡时总骚扰别的小朋友、排队时喜欢一个人在队伍外边乱跑,还有吃饭时总捣乱,把面条挑出来摆在桌子上,量面条有多长;喜欢拆玩具,还说要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起初,沫克的这些行为让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电子医学工程系的妈妈感到相当苦恼,她一向主张严谨治学、注重学校成绩,可是沫克的表现完全背离了这一要求。但沫克的爸爸却不以为然,这位政论作家笑呵呵地对妻子说:“俗话说,‘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咱们沫克的顽皮淘气,你不仅不用苦恼,反而应感到欣慰,因为你拥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健康儿子!”沫克的妈妈摇了摇头,说:“还健康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听话啊,可是沫克纯粹是个野小子。这样的孩子心理发育能正常吗?”

沫克爸爸又与妻子讨论道:“你没必要担心这些。沫克喜欢乱扔东西、拆卸玩具,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实则说明他好奇心强、有探索精神。他在队伍外乱跑,看似不遵守纪律,实则是不墨守成规的体现。他总爱招惹别的小朋友,一方面说明他渴望和别人接触。另一方面说明他可能有‘情感饥渴症’。”“那我们今后该怎么办?”“首先,要对沫克丰富的好奇心、想象力所致的淘气行为加以肯定。在肯定的前提下,引导他利用好奇心进行有益的活动。其次,对他好动、爱搞恶作剧的行为采取以动制动的办法,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得以宣泄。我们千万不能用强制手段让孩子保持安静,否则会使他积存大量的精力和能量而不放过任何一个‘动’的机会。”沫克爸爸又强调说,针对沫克喜欢招惹小朋友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并在情感上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消除他的“情感饥渴”。

3岁是幼儿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的最高峰,也是学认汉字的关键期。因为幼儿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决定性意义。

沫克的父母针对他具有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特点,开展游戏识字,寓教于乐。比如,为了让小沫克认识自己和父母的姓名,他们先把字写在纸上,让孩子贴在墙上,和孩子一起唱儿歌:“小孩儿小孩儿真好玩,这儿摸摸,那儿摸摸,摸摸××。”同时,配有一定的动作。基本上两遍之后孩子就记住了,沫克对此乐此不疲。

汉字教育应着力启发孩子的心志,他们采用启发、诱导、直观三结合的方法。比如。在孩子认识“花生”二字时,先让他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孩子说是“花生”,妈妈便拿出标有“花生”的卡片,这样孩子很快就认得“花生”二字。这种方法效果显著,沫克幼儿园毕业时,已认识2000多个汉字了。

认识了汉字,下一步做什么呢?沫克父母说,教孩子识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尽早阅读。因为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以儿童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同一个优秀的老师对话;学习一篇好文章,就等于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让孩子尽早学会阅读,就等于给孩子增加了一双自己获得知识的眼睛,不仅能有效地发展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同时还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5岁的沫克刚进入一年级学习,父亲便经常给他看一些杂书,这一年他读完了简写本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东周列国志》、《拿破仑传》等;6岁读完了《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集》、《圣经的故事》、《咖啡的故事》和《世界名狗画册》等;7岁读完了《中国历史地图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人类的家园》等。

由于沫克从小就贪玩好动,父母趁势让他成为了“背包族”。节假日,沫克总是背上一个旅行袋与父母一起去旅游,并在旅游的玩与动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从3岁开始,父母就带着他游历了亚、欧、美洲许多国家。在古罗马斗兽场里,父亲给他讲斯巴达克斯起义;在波多黎各海边的炮台上,给他讲贩卖黑奴和卡斯特罗革命;在川北的剑门蜀道旁,给他讲诸葛亮六出祁山……

2005年秋读完小学三年级后,沫克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洛杉矶。彼时的他年纪虽不大,但已是个博闻强识的小学生了。半年后,马沫克的聪明才智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学校天才班(APAAS)在全美是个很有名气的班级,学生的年龄从9―16岁不等,这些学生将来升入哈佛、耶鲁等一流大学并不困难。但要进入天才班并非易事,要先进行10测验,再参加考试,才能确定是否有资格进入天才班。结果沫克在10测验中分数高达135分,校方认为他有过人的天分,决定让他免试进入天才班。

在天才班最开始的功课是拼中国的七巧板。两三个月后,老师才让沫克做一个关于动物的研究报告,动物自选。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提出关于这一动物的20个问题,自己去图书馆找书籍或上网找答案,自己学会做卡片记录,然后把这些答案串起来写成研究报告,注明参考书目、作者及出版社,网上资料要写明网址。这对博览群书的沫克简直是小菜一碟。

天才班里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国际象棋。每年天才班都举行国际象棋比赛。沫克编了一本关于国际象棋规则的书。他用瓶盖、不同形状的小瓶子和棉花等废品做了一副国际象棋,每颗棋子上都涂了颜色、粘了雪白的棉花、贴了红色或绿色的爱心,没想到废品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新颖的国际象棋。

由于沫克自幼喜欢历

史和战争故事。特别是对战国七雄、三国、隋唐等演义传记如数家珍。来美国后,他又沉迷于西方历史,从罗马帝国到美国南北战争,从汉尼拔到麦帅,无不涉猎,不久就在同学圈里有了“历史通”的外号。

可这个“历史通”又是个典型的“捣蛋鬼”。他在天才班里参加的Avid academy数学竞赛队曾多次拿到全美冠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重在让每个学生在渐进数学(即把数学分成许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接自己的程度去学)。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程度,不断地调整学习难度,一小步前进,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但沫克却对这个效果不错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挑刺、捣乱。他认为班上的数学才子都是“高智商的机器人”,他们擅长依赖现代科技产品技巧性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可一旦离开了这些科技产品,几乎没有人能用原始的方法进行数字的快速运算。

有一天,沫克拿出一张影碟给金班同学放了一个录像,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配有中国古代画面的“乘法口诀表”。在同学们的惊诧声中,沫克津津有味地讲起了“乘法口诀表”的历史、来历和计算规则。他把这一“伟大创举”列为开创天才班数学教学新的里程碑。

在课堂上,沫克话多又坐不定。喜欢又开老师的讲课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而且他不喜欢写作业,甚至干脆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所以学习成绩得几个F是常有的事。学校一位心理老师由此断定沫克有明显的多动症,建议家长给予药物治疗。但另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任课老师却认为他是个极具创造性的孩子。说他“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人”!

与众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沫克面对无休止的作业和课外数学竞赛,越发觉得日子过得无聊,总想能多点儿时间玩游戏,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挣钱独立。为了换取一些自由,有一天,沫克突然宣布要写小说。父母听后一笑置之,心想他连学校的英语作文都写不好,怎么可能写小说呢?但转念一想。这样可以锻炼沫克英语写作能力,便一致赞同了。

此前,为了多获得一些自由时间,沫克一直在与父母抗争,这下终于能达成了“停战协议”了。没作业时,他可以写40分钟的小说来换取2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此时,学校科学课正在教罗马史,于是沫克决定写一部以布匿战争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格斗士的抉择》。由于受金庸大师文风的影响和启发,沫克产生了很多的灵感,创作欲也大大增强。与同龄孩子一样,沫克酷爱计算机游戏。在创作这部战争历史题材的处女作中。他的创作视野从历史跳跃到未来,从写实手法跳跃到游戏世界的魔幻手法,开创了全新的文学题材――游戏小说。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这本书,又开始构思七部系列战争游戏小说《奇幻英雄传》,并动手写了其中的两部长篇小说。

经过中国文联出版社长达半年的审阅,《格斗士的抉择》幸运通过,由该社出版中英双语对照彩印版本。著名导演唐大年为其作序,认为:在孩子眼里,战争是从个人角度展开的,包含了文学里最重要的主题――友谊、爱情、生和死、抉择、勇气、个人与战争及国家的命运。故事和主题的完整程度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好莱坞大片的缩写。中国相关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马沫克的作品是用英语写作的,预示着90后将成为中国文坛国际化的肇始者,产生双语或多语写作的中国作家。

除了写作,沫克最大的兴趣是做义工,帮助弱势群体和濒危动物。2009年暑假,沫克前往甘肃贫苦山区和四川灾区扶贫,教失学儿童英语。在甘肃东乡,面对一道道光秃秃的梁峁、一条条干巴巴的沟壑,望着山上四处散落的人家。在城里长大的沫克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的贫困生活。他坚持每天与当地孩子一样,一日三餐都吃土豆。在四川青川地震灾区,严重的灾情让沫克接受了一次思想教育和心灵洗礼。苦难与灾难。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一部分小说就是在扶贫支教中写成的。

为了锻炼他,父母又把他送到了“爱心蚂蚁”(志愿者组织)营地。营地的条件十分艰苦:在河边泥地里用木板搭建的“屋子”,漏风漏雨,蚊蝇无数,大通铺下边有草蛇、老鼠乱窜,还有狗叼回来的死鱼散发着腥臭味。厕所就是一个大坑铺几块木板,下边是密密麻麻的蛆虫,上边是嗡嗡呜叫的飞蝇,直往眼睛、耳朵里撞。当时正值雨季,泥石流封路,营地几乎与外界隔绝。在进行挑战自我、生存训练中,教练只给每个学员发了一小袋饼干,就让大家钻入深山自我生存一周。三四天之后,不少学员因寻找不到食物纷纷逃回营地,而沫克却靠每天摘仙人掌和捉蜗牛在困境中完成了训练。不久,他在探险活动中把胳膊摔骨折了,但仍然在营地坚持了10多天。对于一个在北京和洛杉矶长大的孩子来说,此行让他视野大开,痛快地历练了一把人生。

沫克的父母“另类”教子,思想独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乖,有时候有点儿‘坏’、有点儿叛逆并不是坏事――“坏”孩子可能在很早就会学乖,而太乖的孩子却一辈子都常学不乖。人人都有自己的一条石子路要走,再爱孩子,顶多给他一双好鞋,却不能替他走完人生路。

(本文严禁转摘,违者必究!)

责编/吴 双

上一篇:别把孩子当孩子,万小遥与她6岁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好吃下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