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及趋势

时间:2022-08-09 03:52:34

论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及趋势

摘要:虽然当今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变的更加的迫切。本文主要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及趋势,就园林造景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原则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园林造景存在的问题

1.1 造景模式单一。由于受到目前十分流行的城市同际化潮流的影响,一个园林设计的成功案例会被许多城市先后模仿着进行本地区的园林绿化设计,由此导致了大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没有突出其自身的特点,都是趋于模式化和同际化,导致本来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在其园林绿化中使用了相同的风格设计,使得园林绿化毫无特色可言。在植物造景时,不应因为追求美感、先进性、创新性而忽视城市的文化,城市绿化必须与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建筑特点结合起来才更加经济实惠。多样性缺失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色彩的单一化。绿色的确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但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更可以让人有新奇之感。城市绿化并不是使城市变成绿色,而是要让城市多彩多姿。现在很多城市的绿化缺乏色彩的多样性,看得多了使人麻木,应该根据当地的季节特点种植叶色变化的植物,如红枫等,使得城市随着季节的变换多彩多姿。

1.2 植物造景杂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时对于植物的合理造景不是十分重视,经常会导致植物种植的密度过大,出现相互拥挤的杂乱现象。这是因为在其一开始对植物的栽培和种植时就没有合理的规划,结果植物在生长到一定时间后由于相互拥挤,会出现没有层次感、十分混乱无序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植物,而且没有达到园林绿化设计后预期出现的良好视觉效果。

1.3 植物造景功能单一。园林绿化中对于所造景的植物要求是不仅要有遮阳、美化、赏心悦目的效果,而且还要有减噪、防尘、净化环境和保持水土等功能。后者也是园林绿化中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但目前大多数城市在其园林绿化设计中选择植物时都倾向于选择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忽略了植物的功能性。使得园林植物的造景没有起到相应的净化环境、减噪、防尘和保持水土等重要作用。

1.4 空间利用不合理。由于长时间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格局中,人们对于园林绿化的要求也是相对应的立体化,这样观赏起来才会更加的具有多样化和层次感。但就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来看,大多数的园林绿化设计都采用了空间的单一利用方法,没有注重其立体化的造景方案,导致园林绿化既浪费了空间又失去了应有的观赏效果。

2 植物造景应该遵循的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植物生长发育的优劣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所在的环境和具体的栽培地点。良好的环境才会使植物生长良好。所以在具体的植物造景时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要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选择其相对应的环境下种植,如此才能保证植物生长良好。

2.2 经济性原则。对于经济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大力发展节约型园林。种植树木时要多栽培本地的乡土树种;选择草坪品种时一定要选具有节水耐旱性能的品种。经济性原则的良好应用不仅可以节省一部分的经费开支,还可以使园林充分体现地方性特色。不合理的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不仅不能起到好的绿化效果,而且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很差,所以,植物造景要遵循当地实际和规律,种植易成活、好养护的植被。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2.3 主题性原则。作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原则,主题性原则的具体应用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植物造景表现出相对应的主题,进而形成一种独特性的风格。如果能将这种风格进一步延伸,则最终可以形成一种时代主题下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3 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造景方案

3.1 植物与园林要素的互相造景。拿植物与建筑物的相互造景来说。首先,建筑物旁边的植物造景要体现出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其次,造景时要保证建筑物与植物的协调性,对于建筑物自身的提醒过大、呆板、位置不合理等问题,都可以栽培植物进行补救;第三,在具体的植物造景时,要使得建筑物与地面有一个过渡的空间,这样可以起到稳基的作用。

3.2 植物间的相互造景。园林植物的具体造景方法分为列植、对植、孤植等几种。列植多用于广场周围或者道路两旁的绿化,主要是成行成带的种植,如果要作为景观的隔离带,列植也可以变为密植,进而形成植物屏障;对植多用于桥头、广场或者门口,在这些地方进行对称性的种植。对植在具体的园林应用中也是十分广泛的,即可以作为背景或隔离措施实现其功能化作用,也可以作为配景或主景实现其观赏性的作用。

3.3 空间造景的艺术手法。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造景的空间艺术手法主要包括对比和衬托的相互运用;均衡和动势的合理搭配。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要相对应的使用不同的空间艺术手法,更好的表现出园林的优美的空间景观和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3 遵循植物造景原则改进

3.1适应自然,合理利用空间

每个地区、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变化规律,地形起伏有缓有急,水域变化有曲有直。绿化中的植物造景要充分做到人工与自然的结合,要与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审美习惯相协调。植物造景时要兼顾远近、高低和曲直,使植物的设置错落有致,乔木、灌木、花草、果木、藤类和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一种层次感。同时,除了种植常绿类的树木,还要有季节性植物,使植物四季景观丰富多彩。

3.2注重色彩造景

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生长习性和形态,提高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除了利用不同植被,还要运用植被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它们的花卉、果实、树干等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观赏效果。对植被的部位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实现色彩的合理造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3.3遵循植物习性造景植物

3.3.1 乔木造景。绿化中的绿地主要是应用乔木,合理利用乔木可以很好地划分层次。利用丛植、群植等形式可以对空间进行分割,形成一种层次感。乔木的树形、群状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观赏地点和路线上欣赏到各异的景象。

3.3.2 灌木造景。园林中的乔木、草坪和水域是相互分离的,要想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和谐的一体,可以充分利用灌木。布置灌木时,要通过植物的姿态和季节变化等布置灌木的层次。

3.3.3 花卉造景。花卉色彩艳丽、花香浓郁,是绿化中的主要装饰植被。在布置花卉时,注意形状的规范性是必要的,但是也应多采用自然栽种式提高自然情趣。

3.3.4 攀援植被造景。以上植被对较低空间的绿化美化有良好的效果,但对于较高的空间却难以到达。此时,攀援类植物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攀援植被生命力旺盛,叶茂花密,成活率大。它可以攀爬到较高的建筑物体上,形成立体景观。

4结语: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是一项细致性的工作,绿化不是简单的使环境变绿,而是要综合考虑绿化的层次、色彩、植被造景和经济效益。园林绿化工作者在植物造景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植物造景方案,做到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胡自军.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多样性问题[J]. 福建林业科技. 2007(02)

[2] 关健.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合理化植物造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6)

[3] 杨滋玲,张桂梅,刘兵.浅论锡林浩特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7(01)

[4] 朱秩辉,徐志辉.浅谈辽宁省园林绿化的植物造景[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03)

[5] 李芳.浅谈城市园林绿化[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11)

[6] 胡旭明.园林绿化植物造景探讨[J]. 山西林业. 2008(01)

[7] 徐俊校,于金平.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原则[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6)

上一篇:建筑施工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 下一篇:如何做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