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腹中曰:快点成婚

时间:2022-08-09 02:21:39

张爱玲的每一段恋情,都是闪电式的,认识赖雅不到两个月,她已经以身相许。当然,“以身相许”这个词用在这里很不准确,它具有太浓的东方色彩,柔婉的语气背后未尝没有一点讹诈的意味――我从此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任。

美国人赖雅是负不了这个责任的,张爱玲也不见得就想让他负这个责任,且不说她的自尊和精神洁癖等等。就从他和她一样在这免费的文艺营地里暂且存身看,他的状态不比她好多少,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同的是,他比她更老,身体也不好。

但她是喜欢他的,很多年之后,张爱玲还用“迷人”、“保藏强烈能量”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这样的人永远生机勃勃,给身边人以安全感,而这,正是张爱玲所缺乏的。

不久,赖雅在文艺营地的居住期限已到,张爱玲去车站送他,最后的半小时,她吐露了对他的感情,亦说到自我发展和经济上的困境,却不是想要他承担自己,相反,她还送了他一些现金作为临别礼物,说明她深知他的处境,除了精神上,她并不想依赖他更多。

张爱玲号称爱钱如命,跟姑姑都要算得清爽,只因金钱太容易让一切变得暧昧,只有完全不设防的人。才可以有通财之义,爱他爱到坦然地跟他要零花钱是一种,心无芥蒂地送他钱也是一种,我一点也不觉得她的临别赠金,就是要跟他怎么样。她不善于那样收买人心。

如果不是后来那桩突发事件,他们的关系也许会发展成细水长流的两地恋情,通信、见面,把爱情坐落在信笺与票根上,在不同的天地里守护着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他喜欢宁静的小镇,她热爱繁华的都市,彼此在对方的生活里来来去去也可。然而,一桩意外改变了他们的生命走向两个半月之后,赖雅收到张爱玲的来信。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司马新的《张爱玲在美国》一书,对张爱玲的晚年与婚姻做了非常认真的考察。但过度的严谨也会使他显得多疑,比如关于张爱玲怀孕的问题,他将编造谎言迫赖雅就范作为猜测的一种。好在1997年,张爱玲已经过世,炎樱向他证实了张爱玲流产一事,他才能确定此事的真实性。

对于生育这件事,张爱玲始终很恐惧,曾说凭空制造出这样一双眼睛,这样的有评判力的脑子,这样的身体,知道最细致的痛苦也知道快乐。凭空制造了一个人,然后半饥半饱半明半昧地养大他……造人是危险的工作。

过度谨慎导致悲观,她说:我们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时间也有限,可做、该做的事又有那么多――凭什么我们要大量制造一批迟早要被淘汰的废物?她还曾摘录母亲的话:“生孩子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生出死亡来?”

撇开精神层面,单就现实来说,张爱玲也没有生孩子的条件,经济上的压力自不待言,她对自己的期许尚未达到,身体里却突然多了个时刻生长着的小孩子,让生活上相当低能的张爱玲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能够想象张爱玲给赖雅写信时的恐慌,满世界的风雨都泼了过来,只有他,能够跟她共同分担压力。赖雅迅速给她回了信,向她求婚。不是想以此给孩子一个名分。他同样要不起一个孩子,应该是张爱玲信中的惊惶让他感同身受,他用求婚来为她压惊。

他们拿掉了那个小孩子,结了婚。许多人认为张爱玲的这段婚姻里有太多现实打算,却忽略掉流离失所的赖雅,并不是年轻多金的范柳原,但张爱玲扑向赖雅的一瞬间,确实有逃避现实追逐的成分,如同在兵荒马乱中奔向一个人,奔向一只温暖的伸过来的手。

她的朋友夏志清老是为她不值,认为赖雅的老病之身拖累了她,假如她嫁一个经济、身体状况都不错的人,大概就不用那样为生计透支自己的天分。可是,先不说理想规划未必不会走向拐点――赖雅就不是故意要生病的,就算确实有这样一条光明大道。张爱玲也无法这样选择,人在一时一境中,往往只看到一种可能,张爱玲孤注一掷地扑向赖雅的一刻,她是不计其余的。

上一篇:主动交往·处理危机·面对孤独 下一篇:完美妇人张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