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探究教学功效的最大化

时间:2022-08-09 02:14:42

追求探究教学功效的最大化

摘要:通过分析探究教学的要素和环节确定了探究教学的主要功能。针对目前存在的探究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的现象,分析了影响探究教学功能最大化的常见原因。指出实现探究教学功能最大化需要从实际出发,并论述了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功能;功能最大化;教学方式改革;新课程实施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5-0036-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步被实践,探究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但是,探究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探究教学究竟有哪些功能?探究教学的预期功能是否实现了?目前探究教学存在些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1 探究教学的主要功能

探究教学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实现预定目标的教学方式。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对应于问题解决过程的要素和主要步骤,探究活动有下列要素和重要环节:

1.1 有比较浓厚、强烈的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不但能使人形成活动心向,是探究活动的动力,而且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丰富活动的成果,促进和保证探究活动取得成功。反之,如果没有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即使探究活动成功了效率也不会高。所以,它们是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的重要条件和要素。

1.2 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提取探究课题

如果没有问题意识,不去寻找问题,或者发现不了问题,探究活动就很难开展。如果问题模糊不清、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或者问题过于复杂难以解决,探究活动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很难取得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所以,要使探究活动取得成功,不但要能发现问题,还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把其中有理论或实践价值、有关键意义、有条件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部分确定为探究的课题。

1.3 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合理和周密地构思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周到、合理的方案能保证探究活动成功,避免盲目性和减少忙乱现象,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但需要寻找合理有效的假设或者技术支持,而且要在探究中寻找新的有效方法,高水平的探究活动尤其需要创新。因此,努力做好探究活动的设计,包括假设或目标的提出、资料的收集、过程的构思、方法的选择、时间的分配、人员的组织、器材的准备、场所的安排、经费的筹划和干扰的排除等,既注意探究活动的基本逻辑又特别注意过程方法的创新,努力提高探究活动水平,是有效探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和要素。

1.4 能有效地实施探究方案,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勤俭节约、爱护环境

有了好的方案还不够,还需要有实践能力使它变为现实;需要有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驱动主体的行为,起保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的情感、意志、态度在探究活动中的形成和强化,又能丰富、充实探究教学的教育成果。环境问题则决定了探究的有效性,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的探究不是有效的探究。

1.5 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善于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恰当加工获得合理的结果、形成正确的观念,使问题得到解决;善于反思、批判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和结果,兼听不同意见,纠正错误;勤于学习,改进并概括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善于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整合经验、巩固经验,增长实践智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善于进行沟通和交流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主要具有下列教育功能:

(1)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保护学生认识世界的好奇心和合理利用世界和保护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提升探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元认知能力;

(3)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合作、互助、奉献和欣赏他人的精神;

(4)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责任感和其他积极的情感等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总之,探究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增长学习潜能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向创造型人才方向发展。

2 探究教学的功能充分发挥了吗

笔者曾经听到一些教师介绍新课程实施探究教学的“诀窍”:上课时先投影一些有关的照片或录像来设置情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接着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现学习成果……。在某著名中学的一节高二化学课“钢铁的锈蚀和防护”上,一开始,教师先展示一些实物、图片,说明钢铁锈蚀现象很普遍;然后就让各小组轮流派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在课前是怎样对钢铁锈蚀现象进行研究的;一节课就在每个小组汇报和教师匆匆小结之后结束。如果不看汇报的内容,单就小组代表有声有色的描述、庄重而不死板的仪容、稳重练达的表现加上学校的名气,会使人不由得赞赏学生素质之高;从表面形式看,这节课有情景设置,有学生合作进行的探究和小组讨论,有集体的交流和展示,颇“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可是细究一下汇报内容,却又使人疑窦丛生:4个小组中有3个小组都是用试管实验方法研究钢铁锈蚀的条件,跟初中化学中的内容类似,只不过略有一点变化而已。这节课充分发挥了探究教学的功能吗?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吗?

还有些课,或者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检验――交流结论”模式刻板地进行;或者被学生看做“做秀”,反应冷淡,敷衍了事;或者教师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来设置的情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起什么作用;或者课上气氛挺热闹,学生却不清楚学了些什么,甚至不会做有关的练习作业……显然,这些课没有充分发挥探究教学的功能,或者说没有实现探究教学功能最大化,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这种只是形似的探究课不能说是真正的探究教学。

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探究教学的功能,使探究教学功效最大化,既要全面实现探究教学的功能,还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

3 影响探究教学功效最大化的几个常见问题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需要搞清楚当前影响探究教学功效充分实现的因素有哪些。我们认为,目前在探究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3.1 探究课题及题材选择不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垄断”探究课题的提出,又不注意联系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不注意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不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学生,脱离实际地决定课题和题材,很难跟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接。探究内容过难或者过易也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时,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2 探究的内容难以起“举一反三”作用

跟过去比,新课程教学时间有所减少。在这种条件下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必须注重探究题材的典型性,使探究活动起举一反三作用。不具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教学活动,自然难以实现教学功能最大化。例如,高中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以硫或氮做题材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就不及以卤素为题材的效果好。

3.3 探究活动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

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困难重重而影响效果。例如,在高一《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一节中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来探究电解的产物,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氯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探究内容与知识基础间存在断层,如果不作铺垫或者调整教材内容,探究活动会遇到困难,新的知识和方法与已有的知识方法无法进行联系和整合,更谈不上迁移应用和解决新问题。不了解探究的意义以及社会和历史背景,也会影响探究教学的功效。

3.4 探究方案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寻找探究方法、设计探究方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探究教学功能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在探究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探究方案,或者选择思路与教师接近的学生发表意见,不让一些“怪想法”给课堂带来“干扰”和麻烦,不去关心“差生”的困难和想法,白白放弃了激发学生潜能、进行方法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使探究教学活动的实际功能大打折扣。

3.5 只从认知角度看探究活动的结果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他们脸上洋溢的喜悦表明对探究活动有很多体验,但是教师却忽视学生的这些感受,以“这节课,我们重点认识了……,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认真复习,今天的作业是……”草草结束教学活动。只谈认知,不及其余,甚至连这些都省去了,使得探究活动索然无味,让人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反思总结这个强化教学效果的宝贵时机就这样遗憾地被忽视了。

4 实现探究教学功效最大化需要从实际出发

实现探究教学功效的最大化要求教师从学生特点、学习基础、教学条件、教材体系等方面认真地研究、分析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

4.1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激发探究兴趣的题材

首先,要在整体研究和教学目标指导下选择探究主题,精心选择、确定能够起举一反三作用的探究题材。为此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好对课的整体规划,在此前提下根据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即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选择探究主题。同时,力求能举一反三,又注意循序渐进。

其次,还要从学生兴趣和需要角度筛选探究题材。同一个主题的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和题材。例如,关于盐的性质和应用,既可以盐湖资源开发为题材[1],也可以皮蛋制作[2]等为题材。不同的题材,跟学生的生活贴近程度不同,可能有不同的效果。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体会学生的需要,对探究题材进行分析和筛选。探究教学并非一定要采用实验方式,也可以是思维的、讨论的,关键要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走近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一章中,对金属晶体微粒构成的认识就难于采用实验方式,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适宜采用讨论的方式。

注重学生的兴趣,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引领,在确定主题和题材时,教师要认真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4.2 根据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教学条件的实际,设计恰当的探究任务

要恰当地设计探究任务,一是要从分析探究主题和题材着手,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层次地确定探究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探究教学的内容。二是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目标,考察探究任务是否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同时还要考虑能够适应不同起点、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使问题或任务有不同层次的分布,形成一定的梯度。三是要在实践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做出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于氯气的性质这个主题,选择用喷射水帘的方法处理大量氯气泄漏为题材,可以通过跟学生一起讨论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① 用喷射水帘的方法来处理大量氯气泄漏事故,这利用了氯气的什么性质?利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怎样确定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② 氯气跟水反应时生成哪些物质?

③ 喷射水帘法处理氯气泄漏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三个问题的难度逐步加大,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4.3 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总体知识,使他们认识探究的意义

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作为基础,丰富的背景知识将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探究任务的目的和意义。著名的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认为:“由于分割与封闭的专业化、还原和分离、抽象与单向度的虚假合理性,我们的知识是分离的、被肢解的、箱格化的;而现实或问题愈益成为多学科性的、横向延伸的、多维度的、跨国界的、总体性的、全球化的,这两者之间的不适应变得日益宽广、深刻和严重。为了使认识成恰切的,教育应该使有关的背景、总体、多维度和复杂性变得明显。”[3]这意味着: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不仅是指本节课在学科内部的地位和联系,还要明确新内容在生活、社会中的地位和联系,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因为它们有利于学生宏观地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在其他学科中迁移应用,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有效地扩展探究教学的功能。

4.4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和讨论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讨论,有以下好处:

(1)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启发、反馈、激励、帮助、配合,有利于探究任务顺利地完成,有利于提高探究效率;

(2)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享成果,共同发展;

(3)有利于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发扬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为了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并解决好下列问题:分组依据是什么?在何时进行合作?怎样指导学生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地得到发展?

4.5 引导学生全面地总结、整合、发展探究活动的结果

我们曾经发现,在一些研究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很令人鼓舞。但是,过后的作业、测验表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如人意,有些教学并没有达到预计目标水平。问题在哪里?经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问题往往在于没有抓好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后的整合环节。

整合环节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学习的过程和内容,概括、小结学习的成果,进一步了解它跟已有知识的联系,乃至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发现需要进一步探究、学习的问题,再结合必要和适当的练习、巩固活动,有利于提高、发展、保证探究教学的效果。

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时间宽松程度不同,整合应该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形式,但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坚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地总结、整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4]

目前,我们正处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素质,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探究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所需,是个人发展所需,也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需。实现探究教学的最大化功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为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注意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思考予以解决,不断地提高探究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倪志刚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128页.

[2]彭卫.《皮蛋中的化学》教学过程实录[J].化学教学,2003.1. 50.

[3][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30页.

[4]王瑶等.统筹兼顾,讲求实效,深化学习方式变革.化学教学[M],2007.1. 20.

上一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究与反... 下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中的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