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逃避行为分析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8-09 12:27:43

幼儿的逃避行为分析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逃避行为 分析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48-01

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亦即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活动。幼儿的思维、控制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在幼儿园中如果犯了错,会用撒谎、不承认、告诉爸爸妈妈、不上幼儿园等行为进行逃避。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无条件地接纳幼儿并不成熟的思维,才能找到更适合、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勇敢地面对挫折、改正错误。

一、教育案例

某天上午,笔者发现教室地板上有一块小小的黑色胶片,当时也没有十分在意。下午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笔者发现有好几块磁性拼拼乐的黑色胶片已经被剥下来,可见,幼儿把磁性拼拼乐的黑色胶片剥下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待幼儿收起玩具集中坐好,笔者拿出一块完好的磁性拼图和一块没有胶片的拼图,引导幼儿发现没有黑色磁性胶片的玩具是玩不了的。经过两位教师的合作询问,有7个幼儿承认剥过拼拼乐。笔者请7个小朋友搬椅子靠墙坐,并询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要把胶片剥下来?”幼儿开始时沉默不语,被问了几次后,男孩小鸣双手环胸噘着嘴回答:“我以后就不玩了。”其他5名幼儿附和道:“我也不玩了!”笔者问:“你们不玩是可以的,但其他小朋友还想玩。现在玩具弄坏了,不能玩了,怎么办?”小鸣不服气地回答:“我是从×××幼儿园来的,我要回×××幼儿园!”男孩子小麟附和道:“我也要回×××幼儿园。”笔者耐心地问:“你们回到原来的幼儿园,这个玩具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答:“不会。”“弄坏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还能玩吗?”“不能。”“那么,把玩具弄坏是对的吗?”幼儿不说话。笔者说:“我们做错了事情不能逃避,我们要学习怎么补救。老师也给你们一个补救的机会,现在准备放学了,你们把玩具拿回家想一想怎么补救,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明天把玩具带回来,再跟老师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办法,是否能够把玩具修好。”

二、幼儿逃避行为分析

现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以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是家庭的第一位,被6个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护着,打不得、摔不得。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没有把幼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又因为是新增班级,教师与幼儿没有形成亲密的关系,幼儿对新的环境和教师还没有充分产生信任感,且对于以前的环境形成依恋情绪,遇到挫折就想回到原来的幼儿园。当笔者开始发问的时候,幼儿选择沉默,是因为教师在幼儿的印象中是凶神恶煞、避之不及的。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如果没有关注到幼儿的情绪变化、幼儿的想法,而采用愤怒、失望等心态看待幼儿,或是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批评幼儿,就会引起幼儿的恐惧心理,使幼儿产生逃避。另外,教师以自己的期望要求幼儿改正错误,甚至包办解决幼儿的一切困难,就会使幼儿习惯性地逃避错误、逃避困难。

三、解决对策

首先,教师要认同幼儿的情绪,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当幼儿犯错误时,教师要给幼儿解释的机会,也给他们尝试解决问题、弥补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从认识幼儿的情绪出发,了解幼儿为什么会这样做,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简明具体地指出错误。幼儿遇到困难时,习惯第一时间找教师或家长,教师、家长就要耐心倾听、引导幼儿,给幼儿时间和机会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无条件地接纳幼儿,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要将爱与管教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独立人格,尊重幼儿独立的想法和做法,让幼儿尝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从而正确评价自我,提升自信心。针对上述教育案例,笔者总结具体解决办法如下。首先倾听幼儿的想法。笔者与幼儿探讨:玩具坏了还能玩吗?需不需要进行补救?其次,给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笔者让小朋友每人拿一个弄坏的玩具回家,自己想办法,或请爸爸妈妈帮忙修补玩具。最后,尊重幼儿独立的想法。笔者向家长解释原因,并要求家长只能引导幼儿,不能包办代替。解决的结果是:1.有两个小朋友用双面胶代替黑色磁性胶片,玩具可以继续使用。2.有一个小朋友用透明胶修补,但不成功。3.幼儿通过具体行动明白了遇到困难时不能逃避,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总之,当幼儿发生逃避行为时,教师和家长不能以强迫、威胁的手段去批评幼儿,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幼儿,向幼儿说明理由,及时适当地批评幼儿,以强化发展幼儿的是非观,帮助幼儿建立起责任意识。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