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8-09 11:01:18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护理干预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祸、高空坠落、挤压伤、工业意外等所致的骨盆骨折日益增多。因其多为强大暴力所造成,30%~50%的患者为不稳定型骨折[1]常有合并伤或伴发伤,往往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这就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帮助。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43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23~54岁,平均34.5岁。其中交车祸伤29例,高空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3例,挤压伤2例。Tile分型:B1型16例,B2型12例,B3型6例,C1型7例,C2型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肋骨骨折9例(7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脊柱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4例,直肠阴道损伤各2例,尿道损伤膀胱损伤3例。14例急诊人院时并发失血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手术治疗。

2 结果

所有骨折患者都行手术治疗, 33例行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其中28例为最终治疗,5例为病情平稳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另1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3例患者中出现I度褥疮2例,后经治疗痊愈。

3 护理干预

3.1 急救护理

多数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入院时均并发有不同程度的休克。接诊后立即询问病史,迅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四肢活动、肢体温度等,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测和测定血氧饱和度;尽早控制活动性出血,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搬动,就地抢救,警惕休克进行性加重。休克早期表现为:患者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快,过度换气,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差小,尿量正常或减少等。一旦发现休克,迅速报告医师,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以双上肢及颈外静脉为首选,根据中心静脉压及时调整补液速度,既要保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又要防止输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早期留置导尿,观察尿液性质并记录尿量,出现血尿时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除形成盆腔血肿外,还可形成腹膜后血肿。评估腹痛的性质、程度、腹胀的范围、程度及有无腹膜刺激征。如出现腹痛、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准备腹腔穿刺。

对于开放性骨折,行创面包扎,压迫止血,必要时行简单缝合,常规采血,积极行术前准备。

3.2 膀胱、尿道及阴道、直肠损伤的护理

耻骨联合分离及双侧耻骨支骨折常并发尿道和膀胱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者尿液颜色、量,有无尿痛,排尿困难及会血肿,配合医师及时做好相应处理。留置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脱落。导尿管及尿袋应置于低,每天更换一次性尿袋,尿管每周更换一次,防止感染;保持引流通畅,每日进行膀胱冲洗一次,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冲洗液,防止血块及分泌物堵塞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排尿,每日用新碘伏棉球清洗尿道外口两次,用温水擦洗会,防止感染。

骨盆骨折合并会撕裂伤患者较少见,但此种损伤重,可合并阴道及直肠的损伤。多数阴道损伤一期行创面缝合,凡士林纱布填塞3-5天左右,直肠损伤表现为出血,指诊时有血性液于指套上,一经发现应通知医生,患者需禁食水,必要时行造瘘术。对于造瘘患者的护理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观察造瘘口肠粘膜的血液循环,肠造口有无回缩,出血及坏死。②术后早期勤换药,肠管周围用几士林纱布填塞直至切口完全愈合。③使用造口袋后,应观察造口袋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如造口袋内有气体及排泄物,说明肠蠕动恢复,可开始进流质。

3.3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且改变困难,极易发生褥疮。因此,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更换及时。严密观察骨突出部位的受压情况,每2小时翻身或改变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并根据骨折部位决定。不能翻身者应在骨突起部位加垫气垫、棉圈。使用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放气的方式,缩短局部受压时间,抬臀的次数可减少到2-3次/天。经过精心护理,本组43例患者中出现I度褥疮2例,后经治疗痊愈。

3.4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多受到严重创伤,突然的刺激会使患者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如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因担心会不会致残、要不要手术、有没有生命危险的切身问题而流露出烦躁不安,感觉过敏或夸大伤痛等情绪,甚至发生创伤性癔症发作。所有这些将影响治疗工作,因势利导,关怀安慰患者,耐心解释使患者了解和认识病情,同时也应向陪护的人员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这也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向患者表现出信心十足,尽最大努力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取得最佳的疗效。

3.5 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及钉道感染

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关节僵硬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每日两次行抗栓压力泵治疗,鼓励可活动的关节坚持功能锻炼。对行骨牵引的下肢,要注意踝关节的背伸活动,以免足下垂。另外骨牵引和使用骨盆外固定架的患者,及时清理钉道周围的血痂,每日两次行针孔滴酒精预防钉道感染。

上一篇:20例儿科哮喘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骨折术后的家庭干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