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点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火把

时间:2022-08-09 10:37:58

用爱心点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火把

摘 要: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把智力因素作为测量及评价的要点,很少考虑非智力因素,不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学生的智力没有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其实,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力教育,更需要非智力教育!作为教师,要用爱心点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火把,助其走向成功的巅峰,拥有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爱心;梦想;激情;潜能;自信;差异;因材施教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直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古人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不为”则无以成才。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

我国现在的教育教学把智力因素作为测量及评价的要点,很少考虑非智力因素,不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所以到处存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现象,很多学生的智力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如果我们把视线从课堂上拉开,从奉为圭臬的教科书里拉开,从形形的考试卷子上拉开,就会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乐观的学习态度将远比知识本身更能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赢取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力教育,更需要非智力教育!

作为教师,谁能够点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火把,谁就会拥有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主动权。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火把呢?我认为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眼中有人,心中有爱

教育者眼中要有教育对象,而且热爱他。教育者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和学生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心地呵护它成长。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知情意统一的过程。“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老师应该向《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学习,“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课堂无需使孩子变得驯服,用爱心和学生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会有更多的收获。

概言之,教师要有以下几种意识:第一,平等意识,教师不能以权威者的身份,高高在上的去“管”学生。第二,民主意识,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提意见,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探求的欲望和热情。第三,关爱意识,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对学习中的困难则是热情地帮助、指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交流、多引导。

二、放飞梦想,燃烧激情

德国学者尼采曾经说过:“人惟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的境遇。”尼采说的生存的理由,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目标或梦想”。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你想要实现的理想和人生的目标。“梦想”是学习成长的原动力。梦想是藏在内心最深层的渴望,能激发生命中巨大的潜能,人世间的奇迹多是梦想成真的结果。

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无法获得“自信,成功,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和梦想,就谈不上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学生沉溺于“声色犬马”,不思进取;才会有那么多学生在迷茫中挣扎,或者在获得某个阶段性的成功后就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了。相反,若是一个人拥有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他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确立长远的目标。这样的人最容易走出“迷茫”的困境。

人生的海洋宽广而深邃,有了目标,才不至于步入迷途,不至于在惊涛骇浪中不知所措。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指引人生的“罗盘”。让学生畅想未来,放飞梦想。然后制定可实现的具体目标,燃烧激情,放手去做,为梦想而努力!

三、发现潜能,唤起自信

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有了高飞的冲动,就决不甘于在地上爬。”教师,就要帮学生架起高飞的平台。要经常思考每个学生的优势所在,他有哪方面的潜能,思考这个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帮助他们成为那样的人。

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这会让学生更加自信!其次,教师要用心观察,通过交流、座谈、看随笔、批作业等方式走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鼓起自信的风帆。

教师的鼓励可以改变一个内向、自卑的学生,使其自信成长;教师的鼓励可以拯救一颗幼小的心灵,使其健康成长;教师的鼓励可以伴随、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用爱心和鼓励帮助学生发现潜能,建立自信。

学生一旦确定了目标,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就会唤醒全部的潜能,收获自信人生。外因加内因,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潜能,助其成功。

四、善待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这一点,就注定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注重差异。

但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些差异,习惯于“一刀切”,习惯于拿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并贴标签般的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令其在有意无意间便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了,造成了对“很大一部分孩子”一种消极的、错误的心理定位,给其一生的正常发展形成很大的障碍,为其正确认识自己造成很大的误区。

我们必需意识到:只有正视学生差异,善待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并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生动活泼及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做的就是基于孩子个性各异的基础之上的保护并培养孩子的自尊感。孩子拥有了自尊心,才会想办法把自己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为成功做准备的。而获取成功,凭借的绝不仅是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更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只有将其完美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用爱心点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火把,使其放飞梦想,燃烧激情,自尊自信,努力奋斗,走向成功的巅峰,拥有美好的人生!

作者简介:

苗真真(1981.11~)女,大学本科。汉族,现任职于河南济源市高级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上一篇:重视动物防疫问题 提高防疫工作质量 下一篇: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